肖春

近年來,瀘縣探索推行“分格治理、分類服務、分項積分、分片發展”四分“微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共商共建、互幫互助、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新路徑。
分格治理,織密組織體系。依托網格進行基層黨組織體系重構,建立“村級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網格體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新格局。動員全體在家黨員“入網入格”,實行黨員和網格長“雙培養”“一肩挑”。整合網格力量,聘請專職網格員兼輔警,組織發動有威望且身體好的老黨員、老教師、老醫生、老干部及優秀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熱心公益的群眾代表,組建網格服務隊,承擔信息采集、政策宣傳、綜治平安建設、環保巡查、便民服務等9項職責任務,實現人在“格”中轉、事在“格”中辦。
分類服務,精準識別需求。村黨組織統籌,以戶為單位,將全村精細劃分為“示范引領戶”“特別關愛戶”“遠程連心戶”,一戶一檔分類管理。通過入戶走訪、民情懇談會、代表議事會、群眾評議會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個性化需求,實現差異化服務。對家庭收入穩定、支持鎮村工作的“示范引領戶”,由網格長日常聯系;對需要組織關注的“特別關愛戶”,由聯村干部、村“兩委”落實責任人,定期開展關愛慰問、產業幫扶、法治教育等;對流動性大、經常外出務工的“遠程連心戶”,由村干部和黨員志愿者不定期通過電話、微信跟蹤聯系,提供送技能、送崗位服務,有效解決傳統服務針對性不強、群眾獲得感不高等問題。
分項積分,激勵群防群治。創新分項積分管理制度,將全村分為村干部戶、黨員戶、群眾戶,依托村規民約,實施“一事一登記、一月一審核、一季一核算、一年一獎懲”全流程管控。對積極領辦志愿服務、開展結對幫帶者實行加分制,對有負面行為者實行扣減分。年度積分累計使用,以兌換生活用品、學習用具、書籍等方式予以獎勵,并與村干部競選、推優入黨、用工用勞、生活慰問、年度表彰、星級評定等直接掛鉤,激發黨員和群眾參與共建共治的熱情。
分片發展,搭建創業平臺。發揮基層黨組織把脈定向的主導作用,推動能人治理、產業強村。搭建“筑巢引鳳”平臺,采取興建農業園區、項目扶持等模式,為能人回引暢通渠道,為產業發展搭建平臺,為群眾致富尋求路子。探索“三改四型”模式,成立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搶抓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契機,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服務、電商收益“四型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作者系中共瀘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