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增多,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社區在滿足居民文化需求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隨著“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化,“小政府、大社會”格局的逐步形成,更多的人趨向于把社區作為滿足文化需求的主要場所。因此,本文針對社區文化建設存在資源不足等問題提出對策與思考,希望可以為滿足社區群眾不同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社區文化 文化建設 對策
一、引言
當前,上級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社區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粗具規模,已經具備了繁榮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如何進一完善、發揮社區文化的中心作用,以城帶鄉,形成城鄉群眾文化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還必須利用群眾文化的服務功能,結合社區當前建設實際,普及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比如美術、書法、舞蹈、聲樂等,達到各類藝術形式的普及與平衡。同時,業務骨干深入社區免費培訓輔導,達到專業性與娛樂性的平衡,達到群眾文化專業化,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和支持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轉變群眾文化建設理念的必要性
一是要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出發,結合總分館制的總體布局,從建設體制方面充分認識社區文化的重要地位,加快公共文化管理體制的轉變,實現文化工作由政府屬性向社會屬性轉變。所謂社區,是指在城市系統中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社會群體、社會組織及社會生活的共同體。社區的顯著特征是既有區域性又有很強的社會性,隨著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和基本經濟制度的展開、深入,社區越來越成為在政府領導下依法協調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政治組織,把上級政府的直接管理承接為社區自主經營。因此,群眾文化發展應該及早轉變建設理念,主動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向社區傾斜,形成各政府部門相互協調,社區內各單位共同參與,轉變文化建設理念,聯合建設,逐步形成資源共享的新格局。
二是要在社區建設或增設文化管理機構和文化專職干部,負責社區文化發展的規劃、協調和組織開展各項活動。過去,群眾文化的發展主要依據社區文化發展的形勢,從改革群眾文化管理制度的目標出發,在文化管理部門抽調部分業務文化干部,分別深入社區開展工作,使社區群眾文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他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使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空前高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得到進一步落實,參與社區文化娛樂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形式多種多樣,活動的規模和質量也不斷提高。
三是要在機關、企業、學校等地廣泛開展關于社區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教育,用多種宣傳工具集中營造輿論氛圍,為社區和其他領域的工作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和輿論環境,構筑相應的管理體制。
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當今社區文化活動普遍有較好的基礎,但也不同層次地存在分布不均、水平參差不齊、重復單調、受眾面小、影響力弱和資源不足等問題。要使公共文化建設到位、服務到位,就要時刻把握社區文化的發展方向,通過創新運作,整合資源、統籌安排,由表及里、由點帶面,構建一個縱橫交錯的活動網絡,實現本地社區文化活動聯合互動,做到寬領域、多層次地組織好社區的個性和特色文化活動。堅持活動的娛樂性和教育性相統一;堅持符合群眾的審美取向與價值取向有機結合,滿足群眾必要的個性需求;堅持活動的公益性;堅持制定符合實際的檢驗活動質量的標準;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確保社區文化活動健康有序地發展。多部門聯合共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社區文化活動轉向整體化、系統化開展的聯動模式,加強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四、提升群眾文化活動影響力的實效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組織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引領風尚的群眾文化活動,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職能,同時,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對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提升社會形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公共文化建設的普及與群眾文化活動影響力的提高,最終目的是要由文化主管轉變為社會屬性,統一交由社區組織開展,因此,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一定要安排有序,輔導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相關主管部門就沒有責任和義務,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即總分館制建設全盤思路來促進社區文化的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了解和掌握社區文化發展的動態信息,發展推廣典型,組織一些大型活動來引導社區文化發展。大型文化活動要反映社區文化建設實際,促進社區文化薄弱環節的解決。大型活動如文藝演出、書畫展示、演講比賽、體育活動等都應以社區團隊的名義開展。包括像節日慶祝活動和開展送春聯、燈節、秧歌會演等,都應以社區為單位組織群眾參與。同時,節日慶典活動的相對分散,也有利于文化活動的安全保障。二是要制訂好科學的評比獎勵標準。群眾性的體育比賽標準明確,也要把參與面納入評比標準,要防止用單一的藝術標準來衡量文藝會演的優劣。
總而言之,各項活動組織開展的根本目的是推動社區文化的普遍性,從而切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五、加大投入,為社區公共文化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社區文化服務的目的在于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在政府主導下向社區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各地文化館(站)、美術館等承擔著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指導、引導、支持職能,負責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及活動開展過程中文藝骨干、專兼職人員的培訓、美術創作、文藝創作的輔導、文化活動的策劃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指導等。政府可以設立社區公共文化發展獎勵基金,并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而不斷增加數額,獎勵那些為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出貢獻的企事業單位、個人和社區。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和社區活動的開展勢必將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釋放和發展文化藝術潛能的重要基礎性平臺,同時也將會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渠道。政府鼓勵社會力量資助和參與社區文化服務,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保障機制,為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必要設備購置和設施正常運行提供經費保障,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簡介:呂金昱,女,本科,東豐縣文化館,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肖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