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君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嶺上開遍喲映山紅……”小紅軍潘冬子的母親一邊為兒子納衣,一邊深情地哼唱著動聽的歌謠。于是,春風來了,滿山的紅花開了。在漫山紅遍的山崗上,兩個充滿靈氣的小男孩兒激動地奔向踏著紅花迎面而來的紅軍。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部經典兒童影片——《閃閃的紅星》中的著名場景,潘冬子紅撲撲的臉蛋和那紅艷艷的映山紅一起,牢牢地印刻在了整整一代人記憶深處。
不過下面我們要介紹的,并不是這種大家耳熟能詳的紅花杜鵑——映山紅,而是另一種與之同科同屬的黃花杜鵑——硫黃杜鵑。
百變杜鵑
有些花卉,因為深受人們喜愛,早已經與某些地方密切地融為一體,成為一種地域的象征,就好比提起金達萊會想到延邊,提起格桑花會想到西藏,提起山丹丹會想到陜北,提起映山紅就會想到江西革命老區。但是,你也許并不知道,金達萊、格桑花、山丹丹還有映山紅,這些大名鼎鼎的植物其實都是同一種花,那就是杜鵑,它們只是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不同品種而已。
全世界的杜鵑品種多達800種,其中中國獨占鰲頭,有600多種;在北半球的溫帶各地,幾乎都有杜鵑花的分布。在我國,也是從雪山到草地、從高原到平原,到處都能見到杜鵑的身影。杜鵑是典型的酸性土壤植物,因此不光在土壤肥沃的江南大地枝繁葉茂,在土壤貧瘠、缺水少雨的陜北黃土高坡,照樣能扎根繁衍,表現出了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由于杜鵑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非常適于在庭院和公園綠地等園林中栽種應用,再加上其遺傳基因又特別豐富,便于通過雜交繁育出新的品種,因此在19世紀,歐洲植物學家競相來中國獵取杜鵑資源,帶回歐洲進行雜交育種,培育出了大批色彩艷麗的大花型杜鵑,這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比利時杜鵑”或“西洋杜鵑”。從此,形象百變的杜鵑又在歐洲的庭院之中呈現出了另一番艷麗炫目的姿態,引得英國人夸張地感嘆:“沒有中國的杜鵑,就沒有英國的園林。”
花中西施
香山居士曾盛贊杜鵑:“聞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在杜鵑面前,連美艷多姿的芙蓉和芍藥也相形見絀,成了丑女。于是,“花中西施”就成了人們對杜鵑的一種最高贊譽。
杜鵑的品種繁多,花色也極為豐富,紅的、黃的、白的……應有盡有,其中,花色鮮黃亮麗的硫黃杜鵑,是杜鵑家族中特別出色的一個園藝品種,堪稱“花中西施”的杰出代表。
硫黃杜鵑為常綠灌木,株型矮小,高度通常為30~150厘米,其小枝非常密集,表面被鱗片,并常有剛毛。其葉片革質,先端圓或鈍,具小短尖頭,基部鈍或漸狹,葉形從倒卵形、卵形、橢圓形到披針形都有,葉面有光澤,亮綠或暗綠色;葉背密被鱗片,灰白色。硫黃杜鵑的葉柄粗壯,頂生傘形花序,有花4~8朵;花萼深5裂,裂片卵形至長圓形,膜質,黃綠色,外被鱗片;花冠寬鐘狀,5裂,呈鮮黃、亮黃或深硫黃色,偶有綠中帶橙的;裂片近圓形,上方有橙黃色斑點,花管長0.8~1.1厘米,外被鱗片;花柱短而粗壯,有鱗片。硫黃杜鵑盛開的季節在4月下旬至6月,每當春回大地,這種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的美麗花卉就透過盎然的春意迎風怒放,黃花綠葉,美不勝收,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野生的硫黃杜鵑僅產在云南的西部、西北部和西藏的東南部,與一般的杜鵑品種不同的是,硫黃杜鵑是一種淺根類附生植物,常附生于海拔3000米的云鐵杉、蒼山冷杉及常綠落葉闊葉林的老樹上,也有附生于峭壁、石巖或漂礫上的。由于其根系較淺,易于移植,常被制成盆景供觀賞。
我國是世界上栽培硫黃杜鵑最早的國家,其歷史可追溯到唐代,當時硫黃杜鵑被稱為“山石榴”“山躑躅”等,與報春花、龍膽花合稱為“中國三大名花”,其中硫黃杜鵑位列其首。
瀕危保護
如今,被人們視為珍寶的可不僅僅是“五寶綠珠”這個品種,整個硫黃杜鵑的家族全都成了漸危種,已被列為國家三級瀕危保護樹種。不過,作為優良的園林花卉,硫黃杜鵑的人工培育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在不少地方,硫黃杜鵑被廣泛栽植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巖石旁,或散植在疏林下,修剪出各種形態,成為花籬的良好材料。
(選自《百科知識》 2017年第16期,有刪改)
閱讀
練習
1.文章開頭引用《閃閃的紅星》中的歌曲開頭有什么好處?
2.文章畫線的句子中加點的“幾乎”能否刪去?為什么?
3.文中的“香山居士”指的是唐代詩人? ? ? ? ? ?。
4.野生的硫黃杜鵑生長的環境是怎樣的呢?
5.面對瀕危的硫黃杜鵑如何去保護呢?
(李傳鵬 設計)
(參考答案見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