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老家有個鄰居姓宋,我喚她宋婆婆。長輩們喜歡叫她宋老師,可她不教書,整日捧著一臺收音機坐在院中,咿咿呀呀的京腔秦調從中傾瀉而出。
宋婆婆給我講了她年輕時與戲結緣的故事。
宋婆婆在十八歲參加高考時,收到了一件特別的禮物——一臺收音機。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戲曲,與村中自搭戲臺出演的不同,從那小小的方盒子里傳出的聲音,將她與一個嶄新的世界相連。光是聲音就令她沉醉不已,她常常幻想自己置身于戲臺子上,和戲里的人物同生共死。她開始收集這方面資料,仿佛是干癟的海綿,迫不及待想要汲取水分。她不可自拔地陷入其中。
高考她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省城學校的學費與生活開銷令她望而卻步,她也因此放棄了學業,從此一心撲在戲曲上。萬事開頭難,她不像別人,擁有寒來暑往幾十年的練習功底,甚至對戲曲的了解也僅限于書中與小小的收音機。但最終,在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家小劇院收留了她,她從此成了其中的一名后勤人員。
后勤工作又苦又累,但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她堅持了下來。場場演出她都會認真觀看,演員們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她便在一旁悄然聆聽,默默記下些許筆記。空閑時自己研究戲本,偶爾還會向劇院成員們請教。起初大家對她都愛搭不理的,畢竟一個后勤能懂什么呢,后來久了,大家也看出她的用心,愿意提攜她。
轉眼一年又一年,時光終未辜負她。十多年后,她得到了一個機會。那場戲來看的人并不多,主演又借著風寒的緣由,有意推托。她二話沒說,套上戲服。那是她第一次上臺演出,那一年,她已然三十好幾。這一場演出并未給她帶來多少榮光,但讓她獲得了劇院眾人的認可,那以后,她也開始登臺表演。生活像是終于熬出了頭,整日與自己心愛的事物為伴。“穿著戲服站上舞臺,我才感覺到我還活著。”宋婆婆將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戲曲中。
幾年后,劇組接受了一個邀請,前去周邊一個城鎮演出,她是主演。演出當天,她接到了家中的電報。她的父親生病了。老人連夜被送去醫院,眼下情況不明。命運的玩笑總是突如其來,她還沒有來得及品嘗成功的果實,就得被迫做出抉擇。
宋婆婆如今依舊唱戲,可她只唱給自己及想聽她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