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馬鳳才



摘要 利用大慶市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60個社員的調查數據,從產前農資供應、產中管理、產后加工處理和農產品銷售4個方面分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的現狀,了解到目前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依然不高,產中管理和產后加工處理組織化服務水平較低,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大多數合作社只發揮了產前組織化的功能,尚未發現組織化更加深入的功能和機會。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來提高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首先應進一步加強產前組織化服務,從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和品牌建設著手,整體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加強農產品產后加工處理,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合作社和農戶收益。
關鍵詞 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農戶
中圖分類號 F32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19-025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9.065
Abstract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260 members of 49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Daqing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renatal agricultural supplies, management during production,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Up to now,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Daqing City is still not high,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services for post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is low, and the sales channel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single; most cooperatives only play the role of prenatal organization, and no organization has yet been found.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Daqing City:First, the organization of prenatal service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addition,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brand buil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should be improved overall.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expand sales channel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armer cooperatives;Degree of organization;Farmers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7BJY114)。
作者簡介 王盼盼(1994—),女,河南周口人,碩士,從事農業經濟與政策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從事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2-19;修回日期 2020-04-07
近年來,大慶市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要手段,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完善經營機制,從而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根據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1月,全市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 907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市3個、省級示范市15個、市級示范社23個,全市入社農戶37 098個,帶動非成員農戶30 75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快速增長,已經度過了早期的發展階段,逐漸發展壯大。但是由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小農思想的限制,合作社規模較小、力量較弱、農戶獨立分散經營的情況依然比較明顯,制約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使其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因此,如何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化程度,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 文獻回顧
周陶等[1]認為當前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的現狀是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因此從政治、經濟和文化3個角度出發,構建了衡量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體系,提出政治、經濟和文化組織建設三者兼顧才能真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鄉村振興。李敏等[2]指出不能將農民組織化狹義地定義為農戶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和整體農戶數量的比例,應從農戶參與的角度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去衡量農民組織化程度。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4]。可見,農民組織化不能等同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經濟、政治、文化的組織化都不可或缺。焦鵬飛等[4]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是將分散的農民聯合起來,以產業發展和市場發展為目標,并最終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均沾。郭正堅等[5]認為可以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的構成、培養及作用發揮上,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瓶頸”的解決之道。綜合各位學者對農民組織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的研究,該研究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和農民組織化不能混為一談,農民組織化的涵義更加寬泛,是指農民自愿聯合起來,遵循一定的規則制度,從而達成增加收入、滿足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地位等目標的過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組織化的載體,其組織化是農民經濟合作的組織化,即分散的農民為了應對多變的市場,自愿聯合起來,通過各種組織活動,提高自身經濟利益的過程。
李敏等[2]基于陜西省235戶合作社社員的調查數據,將衡量組織化程度指標細化到農業生產的具體環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衡量出農戶對所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化程度的評價,從而得出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存在的不足。肖然[6]對北京市通州區3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和社員進行了調研,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成的綜合得分。李敏等[7]分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服務的現狀,進而得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體組織化程度不高,特別是產后組織化水平較低。
綜上,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序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8-9],筆者參考已有的研究,以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研究對象,對其組織化程度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的對策建議。
2 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現狀
2.1 數據來源
此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與典型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大慶市讓胡路區、大同區、紅崗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林甸縣、肇源縣、肇州縣7個縣區,隨機抽取了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260個社員進行調研,此次調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布情況如表1。
該研究結合調研數據,從農戶參與的角度,根據農業生產的流程,從產前農資供應、產中管理、產后加工處理和農產品銷售這4個方面對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的現狀進行分析。
2.2 產前農資供應組織化程度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規模化運營的優勢,為社員統一購買產前所需的農資,這樣既可以降低農戶獨立購買農資時花費的市場搜索篩選成本,又可以享受大規模購買農資帶來的折扣,同時也能保證農資的質量。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進行購買的農資有種苗、化肥、農藥、農膜等,如表2所示,大多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都為社員統一購買農資,其中種苗、化肥、農藥的購買比重最大。
在所調查的49家合作社,統一購買種苗的有43家,占比為88%;統一購買化肥的有37家,所占比例為76%;統一購買農藥的有38家,占比為78%;統一購買農膜的僅有6家,占比12%。從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合作社統一購買種苗的比重更大。
在調研中發現,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已經發揮了節約成本的作用。一些合作社通過統一購買農資能夠節約超過20%的成本,還有一些合作社能夠節約成本5%~10%不等。可以看出,產前組織化的實現能夠為農戶和合作社節約成本,保證了利潤的增加,為農戶進行經濟高效的農業生產提供了保障,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
2.3 產中管理組織化程度
很多合作社為了解決農戶獨立生產帶來的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參差不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施科學化管理,嚴格把控生產環節,進行統一化作業,以此保障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為統一銷售農產品打下基礎。
如圖1所示,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產中管理情況有較大的差異。有13家合作社產中不進行統一管理,占比27%;有15家合作社在產中提供1種管理技術,占總樣本比例31%;9家合作社在產中提供2種管理技術,占比為18%;4家合作社在產中進行3種技術管理,所占比例為8%;僅有8家合作社進行4種產中技術管理,占比16%。
從表3可以看出,合作社在產中主要進行測土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的管理,進行澆灌指導的合作社只有8家,統一生產規程的有11家合作社。總體來看,產中管理實施效果不是很好。合作社統一的產中管理技術,可以為社員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指導,從而不僅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還可以實現農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增加農產品進入市場的優勢。另外,也為農產品的加工處理打下了基礎,促進農業生產縱向一體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2.4 產后加工處理組織化程度
農民專業合作社除了進行基本的農業生產之外,也逐漸將業務擴展到農產品的產后加工處理上,通過分揀定級、安全檢測、貯藏、運輸、統一包裝和貼牌、深加工等環節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合作社經營利潤和農戶收入,進一步加深農業產業縱向一體化趨勢。
由圖2可知,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后組織化程度不高。有23家合作社不對農產品進行產后加工處理,占總樣本的47%;進行1~2項加工處理環節的合作社有19家,占比為38%;進行3~6項加工處理環節的合作社只有7家,其中進行6項加工處理環節的僅有一家。
如表4所示,在進行產后加工處理的合作社中,有16個合作社進行農產品的分揀定級,從而控制農產品質量規格標準化,占總體樣本33%;有10家合作社對農產品進行安全檢測,占比20%;只有1家合作社提供農產品的貯藏服務,占比2%;有14家合作提供運輸服務,占比14%;有13家合作社會對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貼牌,占比27%,只有7家合作社會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占比14%。
2.5 農產品銷售組織化程度
調研發現,合作社主要通過以下3種方式銷售農產品。第一種是統一銷售,合作社收購社員生產的農產品進行集中銷售,可以在農產品銷售之前與社員結算費用,也可以在農產品銷售之后與社員結清費用,大多數糧食合作社采用此種銷售方式,極少的一部合作社銷售價格能比市場價格高出0.01~0.02元/kg。第二種是牽線銷售,通過農產品經紀人、代辦等聯系收購商銷售農產品,合作社不經手農產品銷售的資金,有時候合作社的理事長會充當終結的角色。第三種是社員自行進行農產品銷售,合作社不為社員提供銷售信息,也不干涉交易的方式和價格。
如表5所示,在調查的49家合作社中,進行統一銷售農產品的合作社有35 家,占比71%;牽線銷售的有16家,占比33%;7家合作社由社員自行銷售,占比14%。另外,在調研過程中還發現,這些銷售類型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根據實際情況一個合作社中可能會3種銷售類型都存在。
3 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調研數據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發現,目前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程度依然不高,除了產前農資供應組織化程度較高外,產中管理、產后加工處理和農產品銷售的組織化程度依然很低。
3.1 合作社產中管理松散
通過調研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產中管理組織化程度低,產中管理松散,大多沒有統一的生產規程。一方面,產中管理相比產前農資供應服務時間長、分散,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并且可能還會增加生產成本,合作社領導人為了省去麻煩,不為社員提供產中管理技術;另一方面,社員尚未認識到統一產中管理的重要性,依然靠經驗進行獨自管理。不進行科學合理的產中管理會導致生產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參差不齊,為后續的加工處理增加了難度,會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價格,直接關系到農民的收入。
3.2 產后加工處理組織化程度低
通過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后加工處理組織化程度不高。在農產品的分揀定級、安全檢測、貯藏、運輸、包裝貼牌和深加工等方面,合作社大多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社員也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合作社和社員的收入來自于直接售賣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只體現了產前組織化的功能,尚未認識到農業縱向一體化下提高合作社的組織化程度、加深合作帶來的機會。
3.3 合作社銷售能力欠佳,缺乏專業人才
現階段,大慶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銷售渠道較少,銷售能力欠佳。經濟作物合作社的銷售渠道稍多一點,包括農超對接、單位食堂、專賣店、網上銷售、社員零售等,絕大多數合作社在銷售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大多糧食合作社將農產品直接賣給當地的糧食商販。合作社缺乏專業人才,大多合作社理事長一人承擔技術、管理和銷售等職能,沒有專職工作人員,這就會導致合作社功能混亂,不能充分發揮合作社的職能。
4 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產前農資供應和產中管理組織化程度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前統一購買農資的效果較好,產前組織化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發揮功能的基礎,為了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產前農資供應組織化的覆蓋面。統一標準的產中管理和技術培訓,是農業縱向一體化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也是農業生產中農戶的需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合作社和社員應著重提高產中管理水平。
4.2 致力于產后加工處理和品牌建設
農產品銷售利潤的提升關鍵在于產后加工處理。經過分揀定級、安全檢測等初加工過的農產品,其質量有嚴格的標準,有更加開闊的銷路,在市場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除初加工外,還可以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來獲得更高的利潤。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從而應對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提高農產品的收益。品牌化建設是提高合作社收益的重要途徑,也直接對合作社的組織化程度產生重大影響,良好的品牌建設需要對產前農資供應、產中管理和產后加工處理進行高標準、高要求的把控,直接提高了合作社的組織化程度。
4.3 吸引專業人才投入到合作社中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運營狀況良好的國家級示范社基本都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團隊,有專業的技術、管理和銷售人員,專業人員對合作社的發展和組織化程度影響較大[10]。目前大多數合作社在技術、管理和銷售方面基本沒有專職人員,極為缺乏
這方面的人才。因此,積極引導專業人才投入到合作社中,將會對合作社組織化服務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合作社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陶,范軼玲,劉悅,等.農民組織化程度綜合衡量體系構建及實踐:以Y市為例[J].宜賓學院學報,2019,19(5):52-61.
[2] 李敏,王禮力,郭海麗.農民組織化程度衡量及其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3):88-93.
[3] 胥震.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的萊蕪市農村生態旅游發展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19.
[4] 焦鵬飛,李茜.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的研究述評[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9):59-60.
[5] 郭正堅,林時忠,伍能位.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培育初探:以“連江縣官塢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例[J].工商行政管理,2012(15):60-61.
[6] 肖然. 北京市通州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實證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7] 李敏,楊濤,陳洪宇.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服務問題研究:來自陜西省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據[J].世界農業,2019(3):94-99.
[8] 李蕓.常州市金壇區美麗鄉村建設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9.
[9] 李敬鎖.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發展的特點、困境及對策[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3(2):16-19.
[10] 湯小陽.湖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