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鳳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所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住宅建筑的舒適度將直接影響人們生活幸福感。但是當前住宅建筑的噪聲問題卻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住宅建筑噪聲種類、影響及隔聲處理措施。
關鍵詞 住宅建筑;噪聲;隔聲處理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交通運輸越來越發達,由此對居住環境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噪音污染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1]。噪音污染也會帶來很多危害,嚴重影響到住宅區用戶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必須加強噪聲處理,達到《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低限要求,如表1所示。
1 住宅建筑的噪聲種類和影響
(1)噪聲種類。居住區的噪聲主要包括三個來源,第1個來源是交通噪聲,也是居住區噪聲的最主要來源,交通噪聲主要是機動車輛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噪音,隨著車輛數量增加,交通噪聲影響程度不斷加深;第2個來源是人群活動噪聲,人群活動噪聲是不可避免的噪聲來源,也是急需要關注和規范的;第3個噪聲來源是工業生產噪聲,特別是臨近生產園區或工廠附近,由于工廠是24小時不停機,所以導致周邊居民受到工業生產噪聲的影響[2]。
(2)影響工作和生活效率。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都在忙碌,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競爭越發激烈,越來越多的人實行996工作制,而夜晚休息時間則是人們補充能量的重要時間段,如果晚上休息不好極有可能影響第二天工作效率,也可能影響精神狀態和精神飽滿度。對學生而言,夜晚的學習時間是非常寶貴的,需要極度的安靜,但是住宅建筑的噪聲會嚴重影響學習專注度,從而影響到學習效果。
(3)帶來聽覺損傷和其他疾病。住宅建筑的噪聲對居民的身體也有極大損傷。如果長時間接受住宅建筑的噪聲污染,極有可能會引發人們的聽覺損傷,輕則可能會導致人們的聽力下降;重則可能會直接導致耳聾現象的產生。還有可能會引發神經方面的疾病,有些人睡眠質量較差,神經較為衰弱,如果身處的環境不能保持極度安靜,則無法保證睡眠質量,從而會引發偏頭痛等疾病。嚴重的可能影響到心臟系統,如果長時間身處于噪聲污染中,可能會導致心跳加速,甚至有可能會引發冠心病等心臟疾病。
2 住宅建筑的隔聲處理
(1)提高門窗的隔聲能力。首先,需要提高門的隔聲能力。門的縫隙較多,隔聲能力相對較差,對于住宅隔聲的保護力度相對較弱,所以必須要有效提高門的隔聲能力。在選擇門時,除了要確保安全性能外,還需要嚴格考察隔聲性能,選擇最為合適且隔聲能力相對較強的門。其次,要提高窗的隔聲能力。有些住宅建筑內部,因為通風或者采光需要,大多采用玻璃的設計,而如果想要提高窗的隔聲能力,必須要加強對玻璃的選擇和考察。一般而言,玻璃越厚能力越強,所以在選擇窗時可以充分考慮玻璃的厚度,雙層或多層玻璃最為合適。
(2)提高樓板隔撞擊聲性能。首先,必須提高樓板隔撞擊聲性能。據相關研究顯示,中國住宅區內樓板隔撞擊聲性能遠遠達不到指定要求或標準,這就導致住宅內部噪聲情況較為嚴重,所以必須要嚴格控制樓板隔撞擊聲性能,提高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或標準,才可通過驗收。其次可以加強對面層的改造,彈性面層能夠有效降低震動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有效降低噪音的產生[3]。同時可以通過構建隔震系統來達到效果,隔震系統類似于彈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震動帶來的影響,從而能夠達到良好的隔聲效果。
3 提高住宅建筑的隔聲效果的方法
(1)加強設計。首先,需要加強設計。在設計之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對建筑內部的布局詳細研究,特別是針對可能會產生噪聲的相關設施進行合理布局,從而能夠從設計層面減少噪聲產生的可能性。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材料。要了解隔聲的相關標準或指標,在選擇材料時要充分進行考量,選擇符合標準的材料,同時還要與供應廠家進行詳細溝通,了解隔聲方面的性能情況,綜合其他方面的需求,選定最為合適的材料。
(2)提高施工質量。施工質量會直接影響到住宅建筑的隔聲效果,所以必須加強施工質量。首先,必須要加強對設計圖紙的審核,對施工現場進行前期調查,了解地質等具體情況,結合實際情況對照設計圖紙,研究設計圖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確保設計圖紙能夠得到落實。其次,要加強技術交底,對施工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提高整體的技術能力和水平,確保施工質量。最后,要加強驗收,在驗收時必須嚴格執行相關標準或規范,如果驗收不合格必須重新施工,在驗收過程中要著重關注隔聲方面的效果[4]。
4 結束語
住宅建筑的噪聲種類主要包括交通噪聲、人群活動噪聲和工業生產噪聲,住宅建筑的噪聲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帶來聽覺損傷及其他疾病,因此必須要加以重視,做好住宅建筑的隔聲處理,可以通過提高門窗的隔聲能力和提高樓板隔撞擊聲性能,同時還需要加強設計、提高施工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確保住宅建筑的人們生活更加舒適。
參考文獻
[1] 謝浩,劉曉帆.居住區的交通噪聲問題及防治方法[J].陜西建筑與建材,2004(1):35-38.
[2] 謝浩,劉曉帆.居住區的交通噪聲問題及防治方法[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5(1):10-14.
[3] 王穎.淺談建筑隔聲[J].民營科技,2012(3):330.
[4] 石百軍,王靜.建筑物隔聲處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工程質量,2008(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