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倩


說起高瓴資本的張磊,并不見得大家都熟悉,甚至很多人還以為是說身邊的“張磊”。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聊天的微信、騎的摩拜、打車的滴滴、剁手的京東、旅游的去哪兒、用過的藍月亮、刷劇的愛奇藝等等,這些都跟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這個從河南走出來的農村娃,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耶魯大學求學,然后師從史文森,創辦高瓴資本,并成功投資騰訊、京東等眾多知名企業,給眾人留下了低調、神秘、傳奇的印象。而他帶領的高瓴資本,也從2005年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至今,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
作為一個如此成功而又神秘的投資人,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人心。而2020年,盡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他又有一系列的大動作,讓我們不得不去關注。
一月內豪擲190億元,干了啥
相關資料顯示,整個7月,高瓴資本斥資約190億元,先后在A股、港股參與3家企業的定增。事實上,從年初至今,高瓴資本已經認購5家A股企業的定增。包括健康元、寧德時代、凱利泰、廣聯達、國瓷材料,其中醫藥股2家。
高瓴資本定增的這些企業,近半是站在風口的醫藥股。不僅如此,截至今年一季報,高瓴資本的名字出現在7家A股企業的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包括凱利泰、金域醫學、愛爾眼科、格力電器、泰格醫藥、藥明康德、海螺水泥等。其中醫藥股5家,不少股份由大宗交易而取得,上述企業也皆為醫藥細分領域的龍頭。
一時間,高瓴資本在醫藥細分領域的投資邏輯,“圖窮匕見”。
投資新寵也浮出水面。細觀高瓴資本所選中的醫藥股,主要是醫療器械、CRO(醫藥外包)、PD-1(腫瘤免疫療法)三大細分領域的龍頭。在這三大領域,高瓴資本都是花重資進場。
對此,市場戲稱,資本市場刮起了一股“高瓴旋風”,而被高瓴資本看上的股則被稱為“高瓴概念股”。這股旋風,所到之處個股價位急速拉升。在這個效應下,不少投資機構也趨之若鶩進場,生怕錯過跟大佬一起吃肉的盛宴。
滯后的滿足
高瓴資本的掌舵人張磊,曾在演講中說道,做時間的朋友。之后幾年,這句話成了他公開場合最喜歡的至理名言。
關于這句話,他延伸出一套理論。比如多數人醉心于“即時滿足”,張磊卻要“滯后滿足”,并把這種套路用到他的投資之中。
今年以來,高瓴資本花巨資沖進醫藥領域。其實是他早年早就布好的局。
7月22日,海正藥業發布定增公告,宣布以現金、可轉換債券、股份等形式,收購高瓴資本持股的瀚暉制藥,標的價格44億元左右。
要知道,早在2018年,高瓴資本就從輝瑞手中買下瀚暉制藥的股權。此次通過海正藥業定增,張磊不僅完成了對瀚暉制藥的套現,還使高瓴資本成為第二大股東。
這筆交易,張磊在創投圈創造了一個“退”的新模式。一方面,拿到部分現金,直接落袋為安;另一方面,公司仍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留給未來更大的套現空間。
今年,張磊又帶領高瓴資本,大舉殺入醫藥領域,快、準、狠,風格老辣。既然是投資,那退出就是私募基金最直接的套現手段。能賺多少錢,也關鍵看投與退。高瓴資本每投一筆,自然期待退場時,能高位套現。
如今,高瓴資本在醫藥器械行業投資這么多,那最后能不能收獲張磊滯后的滿足呢,就要看他怎么退、何時退了。
半路出家
不管今年張磊大舉殺入醫療器械行業賺也好賠也罷,他身上的那些傳奇故事已足夠精彩:
2005年,他在剛剛創業“一無所有”時,便如賭博一般全部入投騰訊;劉強東只想找他要7500萬美元,張磊在計算后卻一定要投資京東3億美元……
擁有這么多傳奇的成功故事,他在接受采訪時卻說自己是“半路出家”。他畢業時,最早去了礦廠,后來才半路出家去學金融。學金融是很難的,但是能夠做到今天的成績,張磊總結說,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始終堅持價值投資。“任何一個商業,不要去問賺多少錢,不要看今天的收入和利潤,這都沒有意義。首先看它給這個社會、給它針對的消費者和客戶創造了多少價值。”
他在接受公開采訪時表示,“我們就是要找為社會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他的收入早晚會跟上,利潤早晚也會跟上,社會早晚會獎勵那些不斷地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這是我們的信念,我們就信這個,一定會出現”。
所以,別人在好奇他為何投出那么多經典的案例,但在他那里,似乎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要做有價值的投資。這話聽著有點兒虛,但張磊卻一直把它當作自己的信仰,并用行動為自己的信仰買單。
事實上,他的信仰是正確的。我們從他投過的行業與公司,就能窺探一二。如他投的洗衣液、鞋子、共享單車、社交軟件騰訊、購物軟件京東、蔚來汽車,以及他今年布局的醫藥器械行業……他的“重倉”不僅是在中國,更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里。
結果也證明,這些被他選中的公司,不僅給這個社會、給其針對的消費者和客戶創造了價值,也為張磊創造了巨額回報。
因此,不管我們是否認為他的信仰有點虛有點飄,但他確實創造了利潤,帶來了社會改變。
不過,張磊并不認為做價值投資就是一成不變的。在他看來,傳統的價值投資永遠都有它存在的空間和道理,但是這個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并不是發現價值,而是能去創造價值。
“我覺得高瓴最重要的是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對于我們來講是一個融合。創造價值和對創造價值的追求和熱情,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而不是簡單地說我想把一級市場做好,或者我想把二級市場做好。”
只不過不管外部環境如何改變,對價值的理解如何更替,做投資就要守住自己的邊界,并不斷地去創新。這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也正是因此,所以高瓴資本并不是從今年才開始發掘醫藥公司。早在2014年,高瓴就開始投創新藥。當時,全世界都沒有多少人投PD-1/PD-L1這種免疫療法,“但這個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價值是會被發現的,所以就堅定了信念”。
有趣的人在做有趣的事
自2005年創辦高瓴資本至今,過去的15年張磊帶領高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未來也肯定會不斷地勇攀高峰。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但張磊并不覺得自己成功了。“我不希望自己被記住的只有成績。我希望大家最后記住我們是有趣的人,做的是有趣的事情,是創造價值的事情,是做長期的事情。”
在張磊看來,只有等到高瓴能夠讓更多的人,把自己的最好表達出來,高瓴才算真正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