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桂芳
愛“玩”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對于兒童,玩是他們每天的主要活動,而玩具作為游戲活動的道具,已經成為兒童生活、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家長和教師更多愿意選擇具有益智功能、幫助學習的玩具,把實用擺在第一位,但玩具對于兒童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其意義并不只是體現在益智這一面。也有的家長,會把“貴”等同于“好”,或者認為玩具應該“多多益善”,不停更新玩具來滿足孩子的要求。
實際上,玩具并非越豐富就越對兒童的發展有益。面對品類繁多的玩具產品,家長們為孩子選擇什么樣的玩具最適合?高科技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哪些利與弊?針對這些家長們關心的問題,筆者提出一些建議。
好玩具是什么樣的
到底什么樣的玩具算“好玩具”?各年齡段兒童需求多元化,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評判玩具的好壞,但是無論針對多大年齡的兒童,一個良好玩具應具有幾個普遍性的基本特征,是家長們在購買玩具時應該了解的。
安全且適齡。安全性是任何一種玩具都必須具備的。保證兒童的生命安全,兒童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意外,是評判良好玩具最基本的標準。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玩具一定要符合不同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的需求。家長可以掌握一些玩具安全的基本常識,了解兒童的生長特點,在購買玩具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如包裝上是否有明顯的適用兒童的年齡標識,玩具外觀結構上是否有鋒利的毛邊、尖角。對于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小零件存在、拖拉玩具的繩子長度是否在安全范圍、玩具的使用材料是否無毒等,這些都是玩具中容易存在的安全隱患。
有趣且互動。無論玩具的功能多么強大、多么符合家長的意愿,如果不好玩、沒有趣味就失去了玩具的本質意義。縱觀人類發展歷史,玩具本身就是源于人類尤其是兒童對玩耍、娛樂和滿足感官享受的訴求而產生的。古人在閑暇時用泥土、石頭、木材等天然材料,制作出人偶、動物、圓球等玩物供兒童玩耍,由此便有了玩具,并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不斷地發展和演變。但無論怎樣變化,其娛樂功能是不變的,而玩具的趣味性,與傳統的單純好玩、逗孩子高興相比,其內容豐富了許多。除了造型可愛、色澤鮮艷等外觀因素,玩具與兒童之間的互動、有家長參與的互動、能增進親子情感交流等也是玩具趣味性的體現。
富有教育功能。玩具作為兒童早教的工具已經得到專業人士和家長的普遍共識。玩具的教育功能體現在諸多方面,如智力開發、品德修養、美學教育等。玩具對開發兒童智力促進身心發育具有積極的作用,兒童通過認知類玩具,認識大自然、了解人類社會生活;通過看、聽、觸摸不同的玩具,促進兒童視覺、聽覺、觸覺感官的發育;拼圖、積木、拼插構建類玩具有利于兒童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在品德修養方面,通過繪本、不同主題的場景類玩具等傳授給兒童基本的人生道理及傳統美德。玩具以其艷麗的色澤、優美的造型、不同風格的服裝服飾,給兒童心靈以美的啟迪,從而培養兒童的審美意識和美學修養。
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不能缺少玩具的陪伴,但見到玩具就一味地“買買買”,對兒童的健康發展也是不利的。研究發現,過多的玩具更容易分散兒童的注意力。由于年齡帶來的身心發育特點,兒童的控制能力和專注力尚不成熟,面對滿屋子的玩具時,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對某一個進行耐心把玩,太多的玩具超出兒童的心理發展需要,從而降低他們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于是許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一會兒玩玩這個,一會兒拿起那個,但哪一個也不會讓孩子久留,于是家庭陷入一輪又一輪玩具購買潮中。家長需要學會如何在海量的玩具中排除同類項,給孩子提供合理的選擇空間,也給孩子選擇數量方面的限制,別讓“對孩子的愛”成為傷害。
辯證看待高科技玩具的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玩具的演變和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玩具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也是玩具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科技進步帶動了玩具的演變和創新,新的技術、工藝被應用到玩具的設計和生產中。材料上由天然的泥土、石頭為原料,到后來的金屬、塑料、布絨等,使玩具的品種更豐富;制作工藝上由最初的純手工制作,到現在的各種機械加工、注塑、激光雕刻以及3D打印等工藝方法的應用,玩具變得更加多樣、結構更加復雜;在科技應用方面,由單純的靜態玩具,到后來的發聲發光的電動玩具、無線電遙控的電子玩具,發展到現在能對話交流的語音識別玩具、能做出各種復雜動作的機器人玩具、應用AR或VR技術用手機控制的虛擬和實體玩具等。
高科技玩具是有利有弊的。現代兒童從小就被電子化、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等科技產品所包圍。能眨眼、打呵欠、做出不同表情的玩具熊,可以陪孩子聊天、陪孩子入睡;在傳統小汽車中植入芯片,放在特殊的軌道,應用AR技術從屏幕中觀看比賽,通過App由手機操控,能更精準地掌控賽車的狀態,使比賽更具挑戰性。這些高科技玩具的互動性和智能化,為兒童提供了更豐富的體驗,使兒童在動手操控、邏輯思維、求知探索等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不過,高科技玩具為兒童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弊端,需要引起家長們的注意。第一,對視力有影響。兒童還處于生長時期,各種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高科技玩具的出現使兒童過早接觸電子設備,長時間地盯著屏幕會影響視力的發育。第二,有的高科技玩具容易使兒童沉迷其中,使得兒童與外界的交流時間減少,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第三,高科技玩具與普通玩具相比價格都比較高,少則幾百多則幾千,有的兒童為了滿足攀比和炫耀的心理要求家長購買,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第四,高科技玩具成了“電子保姆”。高科技玩具固然酷炫,但并不能替代成人的陪伴。成人若將高科技玩具變成“電子保姆”,減少了自己對孩子的陪伴,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有研究表明,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影響他們的閱讀、寫作和計算能力、社交能力等。
既要通過玩具的高科技含量來吸引兒童,又要避免由此對兒童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很多著名的玩具公司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如一款能在墻壁上行駛的汽車,它是通過內部的風扇產生吸力使汽車保持在墻面上,利用紅外傳感器追逐由激光槍發出的燈光,駛向燈光指向的地方。由國內科技公司開發的一款玩具戰車,有多種游戲模式,通過手機App控制,可以實現多人互動對戰,它將網絡游戲和實體玩具相結合,減少兒童緊盯屏幕的時間。
高科技的融入是玩具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并非有了高科技玩具,就不需要傳統的玩具。傳統玩具如益智類、棋牌類等,在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方面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學家指出,玩具過于活躍,兒童就傾向于不活躍;開放性玩具投入的聰明才智越多,留給兒童的想象與創造空間就越少。我們不能為了追求高科技的應用而將新技術強加于玩具,使玩具失去本質的意義。將傳統玩具與新的科學技術有機結合,既保持原有的玩具特征又增加新的功能和玩法,不失為玩具發展的可行之路。
(作者單位:天津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
玩具小貼士
對于0-3歲的低幼兒童,主要選擇以認知、模仿、動作協調、發展語言等為主要功能的玩具。
動手操作類:串珠、積木、套疊玩具、小工具箱、拼圖、多彩泥等,鍛煉兒童的手指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
腿部動作類:拖拉玩具、手推車、滑板等,鍛煉兒童的腿部肌肉發育,促進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發展。
發展語言類:繪本、點讀類玩具等,鍛煉兒童的聽覺、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
角色模仿類:娃娃家、模擬廚房、小小診療箱、公交站等各種場景類玩具,讓兒童模仿、扮演不同角色,了解成人的社會生活。
對于4-6歲的學齡前兒童,選擇的玩具要能夠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學習科學知識的強烈愿望。
各種拼插構建類玩具,樂立方3D立體拼圖,能自己組裝的智能仿生機器人,以風能、水能、太陽能為動力的科學類玩具等。通過這類玩具為兒童打開科學知識的大門,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