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考級、訓練、比賽……隨著近期《3-6歲兒童足球活動負面清單》發布,原本一路狂飆的幼兒足球熱迎來一盆冷水。有業內人士表示,負面清單的發布用“撥亂反正”四個字形容并不為過。畢竟,“熱炒”足球活動已成為各地培訓機構和個別幼兒園的“常規”。在其背后,充斥的是對幼兒“揠苗助長”式的摧殘。
誰助長了幼兒足球考級的熱度
足球,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在幼兒園球類游戲和活動中,有著不短的歷史。它集速度、爆發力、耐力于一身,可以讓幼兒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臺后,全國的“校園足球”已初步形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一體化足球發展體系。2018年,中國足協開啟了“娃娃足球工程”,制定了《全國娃娃足球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2019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幼兒足球試點工作的通知》,8月即評定首批3570所幼兒園為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業內人士的共識,使校園足球逐步向下延伸到幼兒階段,并獲得資金的支持,其熱度持續走高。
人、財、物的傾斜,對于幼兒來說,本是喜事一樁,然而隨著推廣力度的加大,各類以“幼兒足球考級培訓”“幼兒體育考級”為噱頭的培訓機構也先后出現。同時,由于對幼兒足球領域沒有相對成熟的經驗,一些實踐逐漸陷入誤區。硬搬小學化的訓練手段,綁著沙袋練足球等訓練內容讓幼兒足球的發展堪憂。
“有的培訓機構是出于商業運作需求,以盈利為目的進行幼兒足球訓練,不夠規范,存在競技化、成人化的現象。”天津體育學院體質檢測中心教授譚思潔認為,幼兒的各方面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類似頭球訓練這樣過分、盲目的追求考級很容易對幼兒造成身體傷害和心理創傷。
家長對幼兒足球考級的認知態度也給這片“藍海”加熱升溫。北京大學婦女兒童體育研究中心主任董進霞表示,在很多家長眼中,足球考級就跟鋼琴、美術等考級一樣,有的培訓機構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誘導家長,那些花費了高昂學費、功利心強的家長期待培訓機構讓孩子“練”出一些東西,卻不知高強度的訓練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家長應調整心態,摒棄功利性目的,給予孩子“自由生長”的權利,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
考級之外,近年來,各地培訓機構和個別幼兒園時常拿足球活動作為核心運動項目,競技體育的氛圍日益濃厚。當不清晰活動開展的具體辦法時,有的便按照成人化方法讓孩子進行訓練和比賽,為損傷埋下了隱患。
有骨科醫生指出,最近幾年因過度運動而導致運動損傷的患兒數量增加,鳴響了兒童運動的安全警笛。事實上,大多數孩子并非要向專業運動員發展,必須要控制鍛煉的頻次和程度,根據成長的時期,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法。
“孩子如果經常進行超負荷的運動訓練,容易損傷大腦機能,甚至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大腦缺氧等情況,對其發展不利。”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張首文告訴記者,幼兒階段的基本動作是為以后參加各種活動打基礎的,如果基礎沒有打牢,就提前進行專項化訓練,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參與度。
與從事多種運動的專業運動員相比,只從事一種運動的專業運動員,運動損傷概率更大。“幼兒足球活動切勿急功近利,不能為了出風頭和利益去做幼兒足球。”董進霞坦言,要慎重而行,用愛心、耐心、細心對待幼兒足球。
把原本的純凈還給幼兒足球
高強度的訓練、應試和束縛剝奪了幼兒自由玩球的權利。《3-6歲兒童足球活動負面清單》的發布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禁止幼兒進行正式足球比賽;禁止對幼兒進行成人化、專業化、小學化足球訓練;禁止幼兒足球考級;禁止足球操等形式化表演;禁止幼兒只練足球……條條都是硬性規定。
“發布八項禁令更多是從保護幼兒的角度出發。同時也可以看出,幼兒足球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進行糾正。”董進霞表示,清單內容值得仔細推敲。比如“禁止幼兒進行正式足球比賽”,“正式”二字就很關鍵,不能斷章取義,禁止所有的幼兒足球比賽,更不能簡單地把成人比賽的那套規則硬搬過來,要掌握好其中的“度”。足球比賽本身并沒有錯,如何制定幼兒賽事規則以及獎勵機制才是關鍵。既不能用簡單的輸贏來衡量比賽,又要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在比賽中獲得進步。
譚思潔認為,負面清單的發布給大家敲響了警鐘,要對那些違背幼兒發育規律的足球活動予以制止。宣傳足球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越過了“那條線”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主要還是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時也指出,無論是機構還是幼兒園,開展幼兒足球活動應遵循適宜性、科學性的原則。”在張首文看來,無論是在幼兒園階段,還是中小學階段,應該培養的始終是孩子對運動本身的興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揠苗助長式的訓練,除了可能給孩子帶來運動傷害以外,對孩子的運動習慣培養也百害而無一利,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孩子對足球和其他運動產生抵觸心理。
幼兒階段可以說是孩子足球啟蒙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足球運動就是游戲。董進霞認為,用游戲激發孩子身體內部的足球潛能十分重要。早期運動技能的發育和發展有利于早期腦結構和功能的成熟,還能促進幼兒認知系統發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幼兒園開展足球活動,要從鍛煉身體的角度出發,以趣味足球游戲為切入點,讓幼兒在多元游戲中體驗足球運動的快樂。當然,還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則,將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具體來說,張首文表示,教師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孩子設置的活動形式以及內容都要適宜。可以結合足球的特點設計一些創意游戲活動,把足球當成一個玩具或載體,融入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動作元素,培養幼兒的綜合運動能力。比如“運西瓜”“奪寶活動”等,通過帶球、傳球、顛球讓孩子動起來、跑起來,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
都說“足球,從娃娃抓起”,但是怎么抓是一門學問。在幼兒足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發育特點,遵循足球發展規律,不同年齡階段采取不同的活動方式。“不論在哪個成長階段,對孩子來說,都要多一些因勢利導,”譚思潔認為,要讓“足球,從娃娃抓起”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在這片遼闊、美麗的熱土,希望幼兒足球遠離功利,孩子們能在更廣闊的天地自由馳騁,擁抱純凈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