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佳
“自然美術”是在“自然法則”的教育理念下,倡導從注重技能技巧的美術課堂形式,轉變為高自由、高自主,以幼兒為主的“自然課堂”。我們以“四季水墨”集體教學活動為例,調整傳統的技能課堂,將“高自主、低控制”的教學方式融入活動,從而帶給幼兒更快樂的體驗。
自然材料支持策略。在“四季水墨”的活動中,我們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不同材質的線和透明塑料硬紙,通過線蘸墨,以透明塑料壓之,再把線進行抽拉,形成獨特的形狀,最后進行想象和添畫。活動運用簡單的材料,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知道簡單的“線”也能成為創造的載體。
思維形式引動策略。在“自然美術”活動中,教師通過發現幼兒的不足之處,對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質疑,促進幼兒思維更加活躍。
首先,教師運用發散性思維,引導幼兒對創作內容進行多角度思考。在“自然美術”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進行發散性思考,特別是在對問題的把控上,需要多角度理解和思考。
其次,教師巧用批判性思維,引導幼兒對創作內容進行相互評鑒。在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分享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幼兒發現同伴的亮點和不足,讓活動變得更加自主,使其體會到自身作品的與眾不同。在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幼兒的敢于質疑、勇于提問、自信回答等都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話語權與話語內容的靈活轉換策略。靈活地轉換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話語權和調整話語內容,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能激發幼兒對于藝術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
話語“霸權”有轉換。在傳統的課堂上,如果教師一味地提問和講解,使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對話處于教師的高控之下,往往就忽視了幼兒的感受和經驗的生成。而在“高自主、低控制”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可以不斷調整角色,使幼兒從傾聽者變為表述者,確保每位幼兒都能在欣賞與體驗中,感受綜合性的活動樂趣。當教師真正地把“話語權”交還給幼兒,才能讓幼兒獲得最為真實的感悟。
語言指導有針對。在幼兒美術活動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然后采取對策,讓幼兒真正地學會自我思考和感受藝術的魅力。比如幼兒不敢動手操作時,可用擬人化的語言;幼兒出現不自信時,可用鼓勵式的語言;幼兒的作品停滯、無法進行時,可用啟發性的語言。
賞析形式多元策略。“高自主、低控制”的活動狀態,能讓幼兒多途徑感受自然美。
第一,自然賞析。在大自然的懷抱下,幼兒能更加輕松、愉悅地思考和探索,提高藝術在幼兒生活中的真正作用。以“四季水墨”為例,活動前期需要幼兒對于四季景色內容有所了解。于是,家長和幼兒尋找“四季景色”,并用優美的語言進行表述。幼兒在“山水樹木、花鳥魚蟲”中發現四季的變化。在作品的呈現中,樹林中的瓢蟲、發芽的小盆栽等,都是幼兒從生活中和自然中觀察到的,鍛煉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達力。
第二,名師作品賞析。在“自然美術”活動過程中,藝術欣賞尤為重要,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美感經驗的整合和提升,進一步提高幼兒對于藝術的感知力。在“四季水墨”活動中,把自然景觀的春天與美術教案《春如線》相結合,讓幼兒感受美術對于自然的表達可以是多樣的;再根據欣賞的作品、自然的感知,運用水墨以及借形想象的形式去表現四季的特征。
第三,同伴作品賞析。無論是自然賞析還是名師作品賞析,最終都是為幼兒作品的呈現進行鋪墊。把幼兒作品賞析融入生活中,并通過生生互動,帶動幼兒感悟藝術,從而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南翔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