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秀娟
讀懂幼兒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追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產生與自我、與幼兒的對話,探尋自身角色的轉變,重塑兒童觀。趙旭瑩名師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月,由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園長趙旭瑩主持。工作室以“研究引領,素養提升”為培養理念,采取多種方式,建立伙伴合作式的研究共同體。圍繞“讀懂幼兒,尋教育真諦”,每位學員用理論豐盈思想,在實踐中走近幼兒、認識幼兒、了解幼兒。
讀懂幼兒,要能夠察覺幼兒與自我、環境和他人的互動,要看見幼兒的行動、言語、情緒和思維,要讀透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個性需求,要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要尋出支架幼兒發展的適宜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逐步探索和構建出符合幼兒生長需要的教育模式。讓我們一起走近工作室學員,看一看大家在探索道路上的所思所感。
追隨幼兒,發現精彩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 ?佟立娜
在圖書區,茉茉嘗試將小朋友們挖土豆的經歷制作成立體圖書,她將“天空”剪下來,并把底端折了一下貼在書上,然后用折疊的紙條將天空支撐在圖書上,可是天空總是立著,書合不上了。茉茉翻看立體圖書《西游記》后,對我說: “老師,這樣也能立起來,不用放在中間的折頁部分。這個山還能拽出來呢。”我說:“真神奇,那在你剛才畫的天空中,有什么能拉出來又能藏起來呀?”她想了想說:“我想畫出白云,讓一只小鳥藏在白云后面,一拉就像小鳥飛出云層一樣。”說著,就大膽畫了起來。幾次失敗后,茉茉將作品和立體圖書《西游記》進行對比后發現,軌道要比小鳥長才能完全露出來。“那怎么樣才能讓軌道長點呢?”“小鳥嘴的前面得多留點紙,把軌道剪到小鳥嘴的前面就行了,尾巴后面要留點方便用手拉。”嘗試后真的成功了。茉茉主動觀察書中紙條的粘貼方法和連接方式,把兩邊斜著對折,又剪了一片小云朵,用折好的紙片連接太陽和小云朵,小云朵連接大云朵。粘貼好后,茉茉興奮地把書合起來,再打開,太陽和白云真的立起來了,同時小鳥還能動。
在立體圖書的制作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積極主動、嘗試和堅持,不斷觀察、對比、發現的孩子,在探索中自主建構新的經驗。作為老師,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力量,接納孩子的錯誤和失敗,將試錯和調整的權利還給他們,追隨他們活動的過程,用開放的心態觀察和傾聽,用鼓勵的態度支持和引導,真正讓幼兒在探索體驗中感受自信和愉悅。
贏得漂亮,輸得坦蕩
北京市大興區黃村第三幼兒園 ?李琳
一天,我給孩子們介紹了搶椅子的游戲,孩子們聽得十分入神。游戲開始之前,我說:“如果游戲的時候你沒有搶到椅子也沒關系,小伙伴搶到椅子,我們也應該為他感到開心。”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游戲,游戲到了最緊張的時刻——雙人對戰,小凌和子荀在緊張地迂回著。我按下了音樂的暫停鍵,只見子荀快速走到他身邊的座位坐了下來。輸了的小凌有點失落,我安慰鼓勵了他幾句,可是小凌還是哭了起來。
為什么別的孩子能夠接受自己沒有搶到椅子,小凌卻不可以?通過溝通,我了解到小凌常年是爺爺奶奶帶,平時以表揚教育為主,甚至有些溺愛。我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告訴奶奶,并給她一些小建議,比如可以在平時的小游戲中穿插著贏他幾次,安慰他失敗也是正常的現象。
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安慰鼓勵無法面對失敗的幼兒,還要讓他們明白做事情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贏,要贏得漂亮,輸也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超越自己。
行知生活,行知兒童
北京市大興區舊宮第二幼兒園 ?陳婕
班里經常有孩子帶安撫玩偶來園。其實孩子一進班里,安撫玩偶就會被各種游戲和小伙伴代替,漸漸被遺忘。可是早上來園時還是需要有支持與陪伴的事物來幫助幼兒緩解那分離瞬間的“痛”。有什么辦法既能帶著玩偶來園又能讓玩偶得到更好的照顧呢?那不如就開個玩偶幼兒園吧。說干就干,我和孩子們一起動手找來圖書區的地毯,用積木壘上圍墻,再起個名字,畫上“入園注意事項”,玩偶幼兒園開張了。起初,這里只有總是舍不下玩偶的孩子把他們的玩偶送來。漸漸地,更多的孩子會從家里帶玩偶過來。
天氣漸漸涼了,我想著孩子們在睡眠區安靜看書或者游戲時有個小地墊就不會著涼了。于是就為孩子買了些PVC的小地墊。地墊到貨了,我把它們碼成一摞放在建筑區的玩具柜上。可是活動區游戲時,孩子們居然用地墊搭起了能分層的高樓、能鉆來鉆去的隧道……孩子們的想法真是給了我驚喜,那些避免著涼的地墊在孩子眼中成了可玩、可用、可探索的游戲材料。孩子們坐在地墊上看書也要把兩三個地墊拼在一起。“明明地方很大可以坐得分散一些,為什么非要擠在一起呢?”當我向孩子們詢問時,諾諾笑著對我說:“因為我能和她(小伙伴)挨得更近啊!”他們的愛是那么直接和熱烈,愛你就大聲地告訴你,喜歡你就近近地挨著你,吵架就決絕地扭頭,和好就緊緊地擁抱。
生活本就不是只有一種模樣,生活的豐富多彩正是通過敢想敢做、大膽嘗試來不斷呈現的。孩子們也在不斷的想和做的過程中感受著生活的美好和學習的樂趣。
以心為“鏡”,守護成長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 ?孫思維
孩子是豐富的生命個體,有思想、有情緒、有表達欲,需要通過觀察、溝通,才能了解他們情緒背后所隱藏的真正意義。
2019年9月,我接手了一個全新的班級,小男孩明明的變化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明明以前活潑可愛、聰明好學,總能在活動中看見他的身影,園里的老師對他都非常熟悉。但是在學期后半段,明明就像變了一個人,他沒有以前愛笑了,也不愛表達了,甚至和小朋友的交流都減少了。我們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到,原來是媽媽生了二寶。班中有不少小朋友都有弟弟妹妹,尤其是升入大班后,大家更是以哥哥姐姐自居。于是在一次談話時間,我邀請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弟弟妹妹,孩子們紛紛開啟“吐槽”模式。“我妹妹是一個小淘氣包,媽媽剛打掃完,她就去搞破壞。”“我妹妹特別黏人,我一回到家,她就一直追著我,讓我和她玩。”“我每天上幼兒園前都會和她說再見。”“我很喜歡他。”……雖然是“吐槽”,但話語里滿滿都是愛意。看到明明沒有講話,我問道:“班里還有哪些小朋友有弟弟或者妹妹啊?快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明明緩緩舉起手:“我妹妹太小了,還需要媽媽抱著呢。”這時,小朋友們更加興奮了:“還需要抱著,是不是特別特別小啊?”“我也想有一個小妹妹,明明你能不能給我們看看照片啊?”明明在聽見小朋友的回應后,眼神明亮了許多:“她是很小,我沒有照片,你們要是想看,我讓媽媽把她帶過來。”漸漸地,明明對于妹妹的態度轉變了,偶爾能聽到他和小朋友們討論:“昨天我回到家,我妹妹沖我笑了,我還教她叫哥哥呢……”每個孩子都有著善良而敏感的心靈,他們需要在反復確認中感受關愛,需要尋找到適宜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內心。“關心愛護幼兒”是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的準則之一。作為老師,我們的心就是鏡子,照見孩子們細微的表情、動作、言語,更照見他們內心深處的需要和渴望。真正的教育是懂得、理解、循循善誘、完全的接納、不帶評判的支持,要在關懷中守護孩子的成長。
尊重差異,靜待花開
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雙語幼兒園 ?宋曉雙
每名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就算是來自同一家庭的兩名幼兒往往也會因為不同的生活經歷存在著個體差異。
我們班有一對雙胞胎,姐姐叫甜甜,妹妹叫果果。妹妹長相甜美,性格活潑,能力也強;姐姐能力不差,但是相對缺乏自信。姐姐常常模仿妹妹的行動:區域活動時,妹妹拿起了美工區的進區卡,她也隨著妹妹一起去美工區玩;妹妹用沙包堆了個小山,她也用沙包堆個小山在妹妹旁邊,甚至洗完手也要站在門口等著妹妹。為什么兩名幼兒在同一個家庭長大,性格有這么大差異?姐姐本來也是能力很強的孩子,為什么做事情總是小心翼翼?
有一天,我在放學時無意中聽見雙胞胎奶奶與鄰居的對話:“我們家老二聰明,干啥都會。我家老大沒老二長得好看,還沒老二機靈,我們都喜歡老二。”我聽完目瞪口呆,看著兩個孩子表面沒有任何反應,說明姐姐不受家中長輩重視已經習以為常,形成了模仿妹妹行為、不愛說話的習慣。
當天晚上,我找雙胞胎媽媽反映了姐姐不自信的種種表現,提醒家長要多鼓勵姐姐,多給姐姐獨立表現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在幼兒園也對姐姐更加關注。姐姐在畫畫方面能力很強,我請她在活動區點評時把自己的作品含義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剛開始她低著頭一言不發,我鼓勵她:“剛才不是給妹妹講過一遍了嗎?老師在旁邊聽你講得可好了,希望你大膽講出來。如果你不好意思,老師可以和你一起講,好嗎?”她點點頭,講述的聲音卻很小,我一邊大聲復述她的故事,一邊輕拍她的肩膀給她鼓勵。講完后,我把她輕輕地擁入懷中,對她說:“寶貝,你真勇敢!”她轉身笑著回到了座位,對妹妹說:“老師抱我了!”那一刻,她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類似的小事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姐姐的自信心越來越強了。
用平等的心尊重幼兒,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幼兒,我們終將發現:每一名幼兒都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去除標簽,讀懂孩子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 ?王新萌
戶外自由活動,班里大多數孩子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小車,有的兩人一起,一個騎小車,一個坐在后面,玩得不亦樂乎。而垚垚卻站在一旁看著大家,沒有參與游戲。我壓制自己想要詢問的好奇心,觀察著她,可是過了十幾分鐘,垚垚還是站在原地,沒有任何行動的打算。平時垚垚一直比較內向,與老師和小朋友們交流都不多,而且她身材瘦弱,在體育方面能力不強。我想她一定是不會騎小車,但又不敢和同伴溝通。這時,騎車騎得正高興的軒軒從我身旁路過,我叫住他:“軒軒,小車好玩嗎?”他說:“好玩啊,王老師,你看我騎得多快!”“是啊,我也覺得你騎得又快又穩,那你能帶著垚垚一起玩嗎?”我問道。“好啊,沒問題!”說著軒軒就下了車,拉著垚垚坐到了后座。垚垚卻并不開心,只是面無表情地坐在小車后面。究竟是哪里出錯了呢?我想不明白。
第二天上午,孩子們對小車的熱情依舊不減。我注意到,垚垚悄悄地走到果果身邊,不知說了些什么后,她接過小車的車把,開心地騎了起來。當她騎到我身邊時,我問她:“垚垚,原來你會騎小車呀?”她回答說:“王老師,你看,我拿到我最喜歡的藍色小車了!”
腦海中對垚垚“體弱”的標簽,讓我認定了她不會騎小車,而“內向”的標簽,又讓我主導了垚垚的游戲,這一切都被我腦海中的“標簽”破壞了。今后,我再也不會盲目地去“幫助”孩子了。孩子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只要我們學會用眼睛去觀察孩子,用心靈去讀懂孩子。
永葆童心,理解幼兒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 ?劉思純
作家陳祖芬曾說過:“人總是要長大的,但眼睛不能長大;人總是要變老的,但心不能變老。”幼兒老師就應一直葆有這樣的童心,關注孩子的興趣。
斌斌在美工區里將碎紙片扔得到處都是。我下意識地認為,他又在淘氣了。通過觀察、溝通,我知道了斌斌是覺得前幾天下雪很美,所以用碎紙片來表現雪花飄落下來的樣子。于是在區域分享環節,我請斌斌進行了展示,并請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斌斌的游戲成功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對此展開了討論:“這個游戲雖然很好玩,但是會把地面弄臟,收拾的時候又那么麻煩,怎么辦?”“咱們去外面玩就行了。”“我見過下雪的水晶球,我們也可以放在瓶子里。”經過討論,孩子們提出了制作“水晶球”的想法。
一次“扔碎紙片”的小事,在孩子們充滿童心的奇思妙想下,引發我們開展了更多有趣的活動。每個孩子的思維都是獨特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童心,讀懂孩子的行為,發現其背后的美妙之處,為其提供支持,和孩子們開啟一場奇妙的心靈之旅。
你笑起來真好看
北京市大興區第五幼兒園 ?尹松雪
佳佳,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姑娘,是中班下學期轉入的小朋友。在與她媽媽的溝通中我了解到,佳佳在一歲半的時候被醫院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因此變得不再愛笑了……
記得佳佳來幼兒園那天,我帶著班里小朋友在戶外做游戲。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可能聲音有些大,佳佳突然飛快沖出人群,雙手緊緊捂住耳朵,在滑梯柵欄邊蹲了下來。我趕緊跟過去,蹲下慢慢撫摸她的頭和后背,悄悄對她說:“佳佳別怕,我是尹老師,就像你的媽媽一樣愛你,可以保護你。”說完我伸出了雙手,并點頭示意她:“來,相信我。”佳佳捂著耳朵的雙手漸漸放了下來,拉著我的衣角隨我回班了……
接下來,我每天觀察佳佳,發現她畫畫時候的狀態是一天中最放松的。佳佳在涂色的時候,我看到她微微一笑。我仿佛聽到了佳佳的心聲:我多么想和小朋友一起歡樂地做游戲呀。我在佳佳的耳旁輕輕說:“佳佳,你笑起來真好看。”
為了幫助佳佳,我和班里小朋友商討開展了“你笑起來真好看”主題活動,幫助佳佳重新獲得快樂和自信,用微笑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班里的小朋友在和佳佳溝通的時候也會考慮佳佳的感受,他們會把語速放慢,還會歪著小腦袋安靜認真地聽佳佳表達。就這樣,佳佳和小朋友慢慢地融合了起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我知道,孩子們都在收獲愛的成長。
用兒童的視角看世界
北京市大興區第二幼兒園 ?劉健
美工區活動后,我帶著幾個孩子收集班中孩子們的作品,準備拿回班里和孩子們再次分享成果。還沒走出展覽室,晨晨摔了一跤,摔壞了然然做的“豬豬俠飛機”。我隨口和然然說“飛機碎了,咱們下次再做一個新的吧”,順手將破碎的“豬豬俠飛機”扔進了垃圾桶里……第二天,王老師遞過來一封信,看到開頭寫著“劉老師收”,這是然然媽媽寫給我的,是關于“豬豬俠飛機”的故事:“然然看到老師將他的‘豬豬俠飛機扔進了垃圾桶里,認為老師是因為不喜歡這件作品才扔的,還傷心地哭了,認為老師不喜歡他了……”
一時間,懊惱和悔恨充斥在我心中。我不經意的舉動,給然然帶來了深深的傷害。盡管事后我采取了補救措施,也得到了然然和媽媽的諒解,但是然然還是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悶悶不樂的。作為老師,應尊重每一個孩子,使每個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獲得快樂和自信。“豬豬俠飛機”的事情讓我明白,在與孩子們相處的每時每分、每一個細小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因此,老師要了解孩子,用孩子的角度去想、去看,才能真正“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