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幾年來山西省合力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不斷完善“五有”機制,貧困地區脫貧產業快速發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步伐明顯加快。據統計,全省127.6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靠特色產業脫了貧。
2016年,山西省出臺《關于堅決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特色產業扶貧工程居脫貧攻堅八大工程之首,全力實施特色農業產業扶貧、鄉村旅游扶貧、電商扶貧和光伏扶貧四個專項行動,在貧困縣發展產業扶貧基地萬余個,58個貧困縣都培育了2~3個特色主導產業。山西省構建貧困村“五有”產業扶貧機制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
——做強特色農業主導產業。扎實推進雜糧、果業、蔬菜、中藥材等七大扶貧產業,組織實施“8311”產業扶貧項目。目前,貧困縣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34個,創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7個,創建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7個、封閉示范片37個。
——做優鄉村旅游新產業。全面推進30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建設,大力推進黃河一號、長城一號、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設,12個貧困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9個村入選全省首批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上線山西旅游扶貧地圖。創新景區帶動、農業旅游、古村旅游、特色小鎮等扶貧開發模式,讓貧困群眾共享旅游扶貧開發利益。
——做精電子商務新業態。延伸農產品網銷上下游服務鏈,52個貧困縣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電商服務覆蓋貧困村6916個。上線供銷“農芯樂”電商平臺,建設貧困村電商網點4000個以上,全省郵政普遍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和建制村直接通郵率100%。
——做大光伏扶貧產業。從2014年試點起步,山西省光伏扶貧建成電站總規模294.4萬千瓦,惠及9381個村,幫扶貧困戶61.9萬人,光伏扶貧收益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獲中國能源產業扶貧政府創新獎、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做好生態林產業。聯動實施退耕還林獎補、荒山綠化務工、森林管護就業、經濟林提質增效和特色林產業增收“五大項目”,全省發展干果特色經濟林334萬畝,惠及貧困戶14.1萬戶35.3萬人。山西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的脫貧模式在全國推廣,并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隨著山西省貧困地區脫貧產業快速發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步伐明顯加快,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2327元增加到2019年的7930元,年均增幅35.9%。
為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山西省出臺《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的實施意見》,全力構建貧困村有脫貧產業、有帶動主體、有合作經濟組織,貧困戶有增收產業項目、有勞動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產業扶貧機制,從根本上破解了產業扶貧到村到戶不夠精準的問題。
組織編制了“十三五”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58個貧困縣特色產業扶貧規劃和10個深度貧困縣農林主導產業培育規劃,形成了“1+58+10”的產業扶貧規劃體系,構建了“東藥西薯、南果北雜、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業鄉村游”的脫貧產業格局。重點實施特優區和產業園創建等行動,深入推進特色農業扶貧。
同時,省、市、縣出臺一批財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助力產業扶貧穩步推進。據統計,2016年以來,財政累計安排扶貧資金1108.4億元。省級設立扶貧周轉金,總額達46.64億元。在貧困縣建立產業發展技術專家組135個,選聘產業發展指導員17277人,覆蓋9931個村123.7萬人。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培訓,累計培訓貧困村致富帶頭人2.53萬人、貧困人口150余萬人次。全省有1500多個龍頭企業、4萬多個農民合作社參與扶貧,龍頭帶動、全民參與的扶貧格局基本形成。
對于10個深度貧困縣,山西省創造性地出臺《關于“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縣的意見》《山西省深度貧困縣農林脫貧主導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每個深度貧困縣量身定制共享政策、專享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持續打出政策、資金、項目“組合拳”,扶貧扶智加扶志。
近年來,山西省出臺《關于開展消費扶貧促進精準脫貧的若干措施》,采取農特產品進機關、企業、學校、醫院和軍營,“五進”對接承銷、龍頭企業帶銷、宣傳推介展銷、商場超市直銷、電子商務營銷、基地認領訂銷、旅游帶動促銷、幫扶單位助銷和勞動就業推銷的“五進九銷”方式,促進貧困地區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服務變勞務。累計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87.56萬噸、88.45億元,讓農產品賣上了好價錢、農民有了好收成、市民買到好東西、扶貧建立起好機制?!跋M扶貧進機關”模式和“農業認養”模式入選全國消費扶貧典型案例。
為了實現產銷無縫銜接,山西省線上線下齊發力,依托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樂村淘等電商企業開展“山西品牌網上行”等活動,推動美特好等大型超市與貧困地區進行農超對接,提升了農特產品知名度。省內省外齊發力,舉辦山西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組織參加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和交易會,拓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市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省及時出臺《關于克服疫情影響確保貧困群眾產業就業增收有關政策措施》等一批政策,確保增收產業穩定發展,化解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組織經銷企業與北京新發地等農產品批發市場達成果蔬產銷對接協議3.2萬噸,訂單金額1.56億元。
山西省近年來還制定貧困地區品牌農產品目錄,收錄58個貧困縣347家農產品向全國推介,“三對三扶三分強”扶貧模式入選全國農業企業產業扶貧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