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五幼兒園 楊麗慧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園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發現,幼兒數學教育因其思維的科學性、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獨特的實踐性,成為了解決幼小銜接工作中難題的突破口。倘若我們通過科學有效的數學教育活動,能夠實現幼兒思維方式的轉變、操作技能的強化、學習能力的提升及良好習慣的培養,那么幼小銜接工作便尋求到了更為有效的捷徑。
基于此,我們組建了數學教研組,依托甘肅省十二五規劃課題成果“六位一體”教研模式中的磨課式教研,形成了由骨干教師組成的數學領域磨課團隊,通過開展豐富的教學競賽活動、技能比武活動,團隊成員歷經選課、議課、評課、磨課等多種教研活動,大膽探索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路,在協同園際交流與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數學素養,為其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奠定堅實的能力基礎。
磨課式教研指重點針對教育教學,構建教師之間互助、互研、互評的開放式平臺,通過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等環節幫助教師提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幼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磨課式教研活動高度適用于幼兒數學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闡述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具體表現在:一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二是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知和數學意識,從而體驗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為了保證數學領域內磨課式教研活動的時效,在教研員的專業引領下,數學教研組做了以下嘗試: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選擇方面,我們按照因材施教、由易及難的原則對學前階段幼兒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細致的剖析,并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綱要》的要求,對各年級組數學教育教學計劃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和延伸。
以大班為例,認識相鄰數時不僅要引導幼兒知道數字的相鄰數,而且要注重將數學的思維方式、邏輯方法滲透在幼兒的生活中,激發幼兒用數學理念思考的意識,從而發現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對集合數的數字認讀、計數與取物延伸到20以內,增強對數群計數、目測數群、數量層次的認知;除學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分解組成、創編應用題外,還要注重幼兒多項思維能力的訓練和遷移能力的培養;另外,從時空觀念、邏輯觀念等方面擴大知識面,增加難度,注重幼兒分析、綜合推理的技能、數學語言的運用、表達的技能及多項思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教研組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導教師注重數學活動的游戲性,將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操作式教學”“游戲化教學”,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從而獲得簡單的數學認知。如認識“日歷”“時鐘”時,讓幼兒在充分觀察、感知其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繪畫,鞏固幼兒的數學認知;在蒙臺梭利教學中引導幼兒將眼睛蒙起來,充分發揮感官的優勢,體驗幾何體的特征;在折紙活動中感知體驗圖形的轉換;在涂色、粘貼中感知形體分割和學習等分等;在數的組成、加減法運算的教學活動中也應與幼兒的生活環境緊密結合,引導幼兒在與區角材料的互動中學會通過“身臨其境”“換位思考”等方法鍛煉其數學思維能力。
我們在教研活動中注意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根據該階段幼兒的年齡特征投放相應的數學操作材料,如蒙氏教具中的感官數學材料、幼兒玩具中的插塑雪花片和積木等;同時,我們還需要充分調動家長及幼兒的積極性,讓親子共同制作操作材料,如區角中的游戲卡、數字卡、點卡等,幼兒親自參與制作,因此他們對操作材料會更加喜歡,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依據《綱要》,我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導幼兒掌握一些淺顯易懂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我們通過數學教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條理性、堅持性和創造性,教育他們勇于克服困難,培養其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其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經過實踐,我們數學教研組通過高效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磨課式教研活動,已成功幫助全園教師樹立了先進的數學教學理念,歸納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數學教學活動模式,總結了實踐性較強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和技巧,各班幼兒的數學素養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從而使幼小銜接工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在數學教研組的引領下,幼教隊伍建設長足發展。按照市教育局“劃片幫扶、抱團發展”的思路,我園積極引領南市區八所民辦園,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幫扶共建活動,攜手打造南市區幼兒教育品牌,不僅引領本園教師掌握全新的教學理念,還在教學實踐中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攜手幫扶園共同通過高效的教研活動,為教師的教學、幼兒的發展、家長的訴求、社會的期盼等眾多困惑探索科學的指導策略。磨課式教研有效糾正了民辦園“小學化”傾向等問題,助推了區域化教研水平的提升。
優異成績的取得體現了我們優秀的教研成果、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過硬的教學技能以及教師的團隊凝聚力。我們以頑強的拼搏和不懈的努力向全社會展示了幼兒教師的風采,呈現了南市區幼兒教育工作在教學研究、專業發展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也為本地區的學前教育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相信在集體的教育智慧和團結協作下,在成績與榮譽的激勵和鼓舞下,我們將繼續在教學發展之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