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新區幼兒園 李 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現階段,幼兒的科學知識儲備欠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取得家長等多方資源的支持與配合。
家園互動以直觀形象、具體可操作的科學活動為基礎,在游戲中探索,在生活中發現,有利于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幼兒園要積極調動家長資源,家園合力,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不斷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

一些家長因為工作忙、家務多,加上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不熟悉,認為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的教育任務就應由教師獨立完成,科學活動只需在幼兒園中進行探索即可,教師是幼兒獲取科學信息的唯一或主要源泉……這些錯誤的認知忽略了家庭科學教育的特殊作用,不利于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
家庭是幼兒最早接觸科學教育的環境,家長與幼兒的關系是連續的、長期的、穩定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便潛移默化地成為了幼兒的科學啟蒙教師。比如,秋天家長帶孩子去公園,告訴孩子地上的是“落葉”;迎面吹來的是“風”,現在的季節是“秋天”;吃在嘴里的是“糖”,告訴幼兒糖果真“甜”;若是遇上了雨天,告訴幼兒這是“雨”……家庭科學教育在幼兒的終生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啟蒙作用。
入園之前,幼兒在家庭科學教育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為其入園后進行科學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小班科學活動“美味的橘子”中,幼兒會主動聯系之前在家庭中獲得的科學經驗:“我吃過的橘子剝開是一瓣一瓣的,吃起來有點甜又有點酸。”在中班科學活動“紙花開放”中,由于區域游戲時間與科學活動材料有限,于是我們請家長在家中為幼兒開展實驗的延伸活動,繼續觀察不同材質的紙的吸水狀態。家庭和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這樣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取科學知識,從而取得科學教育的最佳效果。
受家長自身學歷和職業的影響,家庭存在家長觀念陳舊、家園合作流于形式、活動參與性不高、家園合作缺乏系統性和明確性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拓展家園互動合作平臺,共同探究科學教育活動。
在家長會時進行深入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幼兒科學教育中家園互動的重要價值;向家長講解與宣傳班級科學區域的創設、班級科學主題活動的流程,邀請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教育活動之中;教師進行科學教學活動時,引導家長積極配合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和延伸活動等。家長在家里也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購買相關的專業兒童版書籍;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多觀察、多發現;收集豐富多樣的生活材料為科學實驗做準備等;家長要支持、幫助、鼓勵甚至示范,和幼兒一起討論、實踐科學探索活動。
及時發布科學教育活動內容,并請家長積極配合完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推選各種幼兒感興趣的、可操作的科學小實驗,并將部分實驗步驟用繪畫的形式呈現給幼兒,家長和幼兒協商并嘗試完成實驗,可以通過照片、視頻等形式記錄實驗過程。如,在科學活動“有趣的泡騰片”中,妞妞和爸爸把泡騰片分別放入油、可樂、酸醋、溫水里,然后再觀察它們的反應,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最后看視頻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妞妞爸爸則用照片和簡單的文字描述記錄下這一過程,并粘貼在家園聯系欄里,這樣其他家長就很快就能掌握此類小實驗的做法。家長享受和孩子共同探索科學奧秘的過程、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共同實現幼兒科學教育中的家園互動。
教師把幼兒在班級的科學活動過程反饋在班級網站或班級群內,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的科學探索活動進程,并指導家長如何在家中跟進,以達到家園同步教育的效果——老師收集班里的每個科學小實驗;記錄孩子和家長在科學活動中的“哇”時刻;整理每位家長在實驗操作后的反思;編發屬于幼兒的“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有趣的小實驗”“100個科學小實驗”等科學教育資料。
為了擴展家長的視野,了解不同家長的科學教育方式,教師要主動引導家長重視班級和家庭所擁有的科學教育資源,合理使用各種家庭教育資源;鼓勵家長加大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力度,平時多關注科學教育方面的新聞、小實驗;請有經驗的家長或有職業特長的家長介紹開展家庭科學教育活動的經驗;或者現場準備幾個科學實驗,帶著家長們一起操作實驗,并提出各自的問題,再一起研討、記錄……進一步豐富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營造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
科學教育是一個嚴謹的學科教育,為了更好地向幼兒講解要探索的科學內容,教師應充分利用家長助教、科學實驗、自然資源、社區資源、參與科技教育活動等資源引導幼兒學習科學知識。
首先,發揮家長的職業資源優勢進行家長助教。請家長們來園為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工作,解答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如,請在汽車修理廠工作的家長來園介紹汽車是如何動起來的,讓幼兒了解更多汽車內部構造的原理;請在服裝廠工作的家長來園介紹如何生產出各種花紋的布料,如何將顏色印染上去等;請當物理教師的家長來園指導開展“磁性”“沉浮”“電”等科學游戲……通過家長助教活動,豐富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內容和方法,使得我們的科學教育更嚴謹、活動內容更豐富。
其次,自然是開放式的科學教室,應帶領幼兒多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每個季節和孩子一起去種植園、動物園、果園等場所,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探索、記錄——春天,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夏天,田里的大西瓜又甜又解渴;秋天,柿子樹上掛滿了紅紅的果實;冬天,小螞蟻都藏進洞里過冬了……
在家長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感受到了科學教育活動對幼兒智力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了他們對幼兒科學教育的認識。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豐富了幼兒的科學經驗,更加開拓了幼兒的科學視野。
最后,利用社區資源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是家庭、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補充。社區資源豐富而廣泛,它能給幼兒科學教育提供各種資源,同時社區是幼兒熟悉的、能夠直接接觸到的環境;社區能更多地配合、支持家園合作教育的開展,可以充分利用周邊的各種場所、店鋪等資源讓孩子盡情體驗;社區中生長的動植物也可以作為幼兒的活動材料,這樣的材料更直觀、更生動;在社區環境中,相鄰的幼兒可以共同觀察、操作、協作、交流,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家長們可以自發組織,聚集在某個活動場地一起進行科學小實驗,并探討實驗結果,在這樣的環境中,科學教育活動的氛圍更加濃厚。
家園合作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關鍵性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密切結合,科學教育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代化的家庭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技術,家家有科技教育資源,我們應有效挖掘并合理使用家庭資源,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對幼兒實施科學啟蒙教育;通過多種活動,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科學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科學教育素養及對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視,在操作過程中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從而有力地促進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