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劍波
烏木是大眾對陰沉木的一種稱呼,由木料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形成。金絲楠木不屬于紅木范疇,但也是珍稀的優良木材。金絲楠木材質光澤性強,即便不上漆,也會越用越油亮。人們常說的烏木品種眾多,而金絲楠烏木是烏木里的一種,楠木科里的金絲楠木因為火山、地震、泥石流等原因,有的沉于水中,有的則被埋藏在地下。在漫長的地質活動中,經過微生物等作用以及上千年的埋藏而自然形成千年金絲楠烏木。因此,金絲楠烏木極具觀賞價值、科研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附加值。在眾多烏木類型中,金絲楠烏木是最為珍貴的烏木之一,自古以來就被視作名貴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貴及地位的象征。
當下文化藝術品收藏市場中,金絲楠烏木以稀世奇珍、可遇而不可求被藏家所青睞。腐化上乘的金絲楠烏木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說是稀世珍寶也不為過。利用金絲楠烏木獨有的特質、古雅陳舊的神韻及千姿百態的天然造型制作的作品,是自然與人文高度融合的藝術品,觀賞和收藏價值極高。
金絲楠烏木的雕刻藝術從本質來說,是需要遵循尊重自然的原則,是一門美化自然的手藝。雕刻藝術家需要善于發現大自然中的美,再利用高超的雕刻技藝進行加工與表達,逐步超越淺薄的物象表達,實現審美藝術理念和自然之美的融合升華。藝術深層表達的關鍵是順其自然。因此,對于金絲楠烏木的雕刻藝術來說,最為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就是注重自然本身的韻味與表達,充分順應自然的美感,避免過于修飾掩蓋了自然之美與其藝術內涵,需要刪繁從簡、尊重自然的和諧,這才是金絲楠烏木特有的雕刻藝術發展源泉。從金絲楠烏木材質的角度來說,其斑駁的本色體現著日月的光輝和凝聚,其紋理和獨特的線條體現著歲月的沉淀和山河的變遷,自然之美需要探索和發現,更需要尊重和維護,通過藝術家匠心神韻般的藝術修飾,將審美內涵放大。
道家思想融合在金絲楠烏木獨特的雕刻藝術中,對金絲楠烏木獨特的雕刻藝術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等核心精髓,已成為金絲楠烏木獨特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推動力量。從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的成品角度來說,主要可以劃分為純觀賞性的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制品和兼顧實用功能的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制品,但兩者都具有相同的自然野趣屬性,材美工巧、順其自然、合乎天道的審美追求。講究造型的奇美與獨特,“天人同筑”是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創作目標,將雕刻技巧與自然之美融合提升,實現了一種獨特的平衡美感。具體在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創作中,造型獨特和奇美作為基本的創作原則,卻不可盲目制作主題內容,仍應堅持以遵循自然為創作的出發點,追求自然的感悟和隨心的創作。一言以蔽之,對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追求需要充分理解道家的“天人合一”等思想,這是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內涵和理念。
金絲楠烏木作品在雕刻技法上更需要注重體現回歸自然的內涵。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可以根據時代劃分為傳統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和現代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其在特征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傳統的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主要源于民間,在題材、觀念、技法上具有明顯的民間審美屬性和特征,其作品主要是一些具象的物體,包括觀音、佛像等神仙,以及童子、瑞獸、案臺與花架等實用工藝品,是符合時代背景和環境的藝術表現。而現代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在材質和造型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注重技法上的改變,更注重由熟練的“雕刻技巧”轉變為“自然雕刻”,講究保留原木的韻味或美化自然。在藝術上追求形式美感,借鑒了雕塑、書畫、陶藝的構形規律,崇尚自然精神。雕刻技巧一般“點到為止”,最終實現恰到好處的自然雕刻。
關于金絲楠烏木雕刻作品的審美品格,首先需要找到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所蘊含的天然本質,只有深刻挖掘出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本質與其所蘊含的精神,才能充分實現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品格的表達,才能找到大自然賦予金絲楠烏木的奇妙美感,讓欣賞作品的人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其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質樸天真、不拘一格、狂放多變的美感中。作品的質樸是人工與自然、心與物的融洽統一,生動傳神的金絲楠烏木作品憑借本色而存在。具體來說,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金絲楠烏木在經歷了無數的嚴寒酷暑與風霜雨雪的吹打存在著諸多痕跡,在腐朽與新生之間給人一種沖擊感,在紋理變化之間存在獨特的韻味等,都是金絲楠烏木作品品格的集中體現,也是自然之美的集中體現。
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線條的運用是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和現代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中,線條的運用具有明顯的不同,其中現代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對于線條的運用更注重空間感,也是線條運用技巧的明顯提升,通過線條的空間運用能夠更好地體現出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的質感、體態和構圖的虛實關系,進而讓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具有更強的表現力和張力,實現自然美和技藝美的和諧統一。總而言之,對線條的審美分析是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性審美的重要因素,通過靈動、富有內涵的線條來實現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整體表達。
考慮到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創作屬性,其創作形式與其他藝術品類不同,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創作形式是先進行構圖,再進行構思。也就是說,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形式直接決定其內容表達。造型元素大致有形態、動勢、線條、肌理、質地、色彩、韻律等。基于金絲楠烏木天然的材料特性,其雕刻藝術的形式語言可以簡單劃分為概括、變形和夸張。所謂的“概括”就是對金絲楠烏木進行簡化處理的過程,通過概括能夠讓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精神表達更加凝練,去繁從簡讓作品整體呈現效果更加清晰。“變形”則是注重自然的獨特性,通過變形突出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最具價值和觀賞性的部分。“夸張”的形式語言也是為了突出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的特征,通過合理的夸張能夠大大強化作品的內涵,只有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家的匠心神韻才能讓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更具價值。
對于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造型的審美,需要從辯證、和諧的角度來看待,包括抽象表現和具象表現之間的和諧統一、原始自然美和人工技藝美之間的和諧統一等。因此,對于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造型的審美也需要具備大局觀,從整體表現力入手,而不是拘泥于某個部分處理、呈現是否精美,更多地需要關注不同部位之間的協調,在組合之后對于內容的呈現和精神的表達進行調整,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的造型直接體現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家自身內心的觸動,因此觀賞者對造型的欣賞更像是與藝術家之間審美理念的交流。
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整體審美伴隨著整個創作過程,并且由于每一位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家有著不同的生活閱歷、人生智慧、知識體系以及性格與表達方式等,每一位藝術家的風格都有著明顯的變化與差異,如果金絲楠烏木雕刻作品的創作者擁有更為廣泛的知識面,更加深邃的精神與思想,也就能夠讓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作品擁有更強的生命力和表現力,最終實現作品的精神與物質高度統一。因此,對于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的整體審美要從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要注重情感和生命力的展現,注重金絲楠烏木雕刻藝術語言的變化運用。

《心佛》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高速發展,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前提下越來越注重精神需求,金絲楠烏木雕刻作品是當下收藏的熱門品類,需要依靠雕刻藝術家高超的雕刻技藝,方能匠心獨具化朽木為神奇,創作出令人驚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