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道,李 冰,林 茂,李進華,楊舒婷,唐 慶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廣西南寧 530002)
桂葉山牽牛(Thunbergia laurifolia)為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牽牛屬高大藤本。枝葉無毛,莖枝近四菱形,具鉤狀突起;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冠筒和喉白色,冠檐淡藍色,裂片圓形;花期2—11月,觀賞性和適應性強,適于用作花架、庭院花棚和花廊等垂直綠化。
目前,陳國菊等[1]研究了遮蔭對大花山牽牛(T.grandiflora)和桂葉山牽牛的生長及葉片組織結構的影響;朱原立等[2]研究了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紫藤(Wisteria sinensis)和非洲凌霄(Podranea ricasoliana)3 種木質藤本植物的扦插技術,非洲凌霄的扦插成活率較高(91.7%),紫藤相對較低(16.7%)。閆海霞等[3]發現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的扦插可采用100 mg/L NAA 浸泡插穗10 min,成活率達100.00%;蒜香藤(Mansoa alliacea)的扦插采用100 mg/L IBA 浸泡10 ~30 min,成活率達100.00%;在200 mg/L IBA 或NAA 中浸泡20 min,紫藤的扦插成活率可顯著提高。林茂等[4]發現蒜香藤扦插的最優處理為100 mg/L IBA 速蘸,插穗保留2片葉,以黃土為扦插基質。林雄平等[5]發現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插穗莖長為9 ~10 cm時扦插成活率最高,莖越粗的插穗成活率越高,小葉變種南五味子的扦插成活率比寬葉南五味子高。
桂葉山牽牛只開花,幾乎不結果,扦插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關于影響桂葉山牽牛扦插成活條件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不同基質、季節、生根劑、插穗粗度、生根劑濃度及浸泡時間,探究其對桂葉山牽牛扦插生根的影響,以期為桂葉山牽牛的無性繁殖提供參考。
試驗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園林花卉所(108°21'E,22°56'N),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 ~21 ℃,≥10 ℃的年積溫7 206 ℃,一般年份有2 ~4天輕霜,年均降水量1 350 mm,5—9月為雨季,月降水量在100 mm以上,10—4月雨量很少,月降水量在80 mm以下[6]。
試驗材料采自廣西林科院園林花卉所的廣西特色藤本基因庫。插穗為健壯、無病蟲害的桂葉山牽牛植株。將枝條剪成1 ~2節的莖段,在距離腋芽上端0.5 cm處平剪,下切口馬蹄狀斜剪,留1/2片葉片。
1.3.1 不同基質、季節和生根劑的正交試驗
2019年春季(3月21日)、夏季(6月21日)、秋季(8月30)和冬季(12月20)進行試驗,扦插基質為泥炭土+珍珠巖(3∶1)、黃心土、椰糠和河沙,用1 000 mg/L的IBA、國光生根劑、863 生根劑和ABT 2 號生根劑處理桂葉山牽牛插穗30 min(表1)。

表1 L16(43)正交試驗Tab.1 L16(43)orthogonal experiment
1.3.2 不同插穗粗度、濃度和浸泡時間的正交試驗
試驗開始于2019年春季,采用3 因素3 水平的L9(34)正交試驗設計,設置粗度(2 ~3、4 ~5 和6 ~7 mm)、863 生根劑濃度(500、1 000 和1 500 mg/L)和浸泡時間(10、30 和60 mim)3 個因素,共計9 個處理,每處理扦插數為32,重復3 次,研究各因素水平對桂葉山牽牛扦插生根率、生根數和根長的影響,以確定桂葉山牽牛扦插的最優組合,并對該最優組合進行試驗驗證(表2)。

表2 L9(34)正交試驗Tab.2 L9(34)orthogonal experiment
扦插1周后,每天觀察插穗生根情況,并統計生根植株數;60 天后,統計生根數,采用卷尺測定根長等指標(精確至0.1 cm)。
生根率=生根株數/扦插總株數×100%
平均根數=插穗生根數量總和/生根插穗總數量
平均根長= 插穗生根長度總和/插穗生根數量總和
綜合指數=生根率×平均根數×平均根長
進一步對各指標采用公式評分法進行評價,綜合評分越高,說明生根效果越好。
采用Excel 2003 和DPS 軟件進行多重比較(Duncan's法)、方差和極差分析。
扦插60 天后,處理9 的根最多(10 條),顯著高于處理3 和8 以外的其他處理(P<0.05);處理3 的根最長(6.90 cm),顯著高于處理1、4、5、10、12、15和16(P<0.05);處理3 和14 的扦插生根率最高(100.00%),顯著高于處理4、8、12 和16(P<0.05);處理9 的綜合指標最高(67.424),其次為處理3(55.200)(表3)。處理9 的扦插效果較好,即以椰糠為基質、春季扦插、采用863生根劑。

表3 不同基質、季節和生根劑對桂葉山牽牛扦插生根的影響Tab.3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seasons and rooting agents on rooting of T.laurifolia
不同季節對扦插生根的影響極顯著(P<0.01),基質和生根劑影響不顯著,各因素對扦插生根率的影響為B>C>A(表4)。生根劑對根數和根長的影響均極顯著(P<0.01),季節和基質影響不顯著,各因素對根數和根長的影響為C>B>A;基質、季節和生根劑對桂葉山牽牛扦插生根的影響極顯著(P<0.01),綜合指標表現為C>B>A。

表4 方差分析和極差分析Tab.4 Variance analysis and range analysis

續表4 Continued
泥炭土+ 珍珠巖(3∶1)、黃心土、椰糠和河沙扦插的生根率和根長差異不顯著;泥炭土+ 珍珠巖(3∶1)、黃心土和椰糠的生根數多,泥炭土+ 珍珠巖(3∶1)、黃心土和椰糠的綜合指標顯著高于河沙(P<0.05);椰糠的綜合指標最高(表5)。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生根率、生根數和綜合指標均顯著高于冬季(P<0.05)。生根劑對扦插生根率的影響不顯著,863生根劑對生根數和根長的影響顯著高于其他生根劑(P<0.05),863 生根劑的綜合指標最高。綜合分析,桂葉山牽牛扦插的最佳組合為A3B1C3。

表5 多重比較分析Tab.5 Multi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處理9 的生根數最多(10.133 條),其次為處理8(8.767 條),顯著多于其他處理(P<0.05);處理8 的根長最長(6.700 cm),其次為處理2(5.733 cm)、處理3(5.700 cm)和處理9(5.667 cm);處理9 的生根率最高(100.00%),其次為處理8 和處理6(98.30%);處理9 的綜合指標最高(57.422),其次為處理8(47.700)(表6)。處理9 的生根數、生根率和綜合指標均為所有處理中最高,但其根長低于處理8。綜合來看,處理9 的扦插效果較好,即插穗粗度6 ~7 mm、1 500 mg/L 863生根劑浸泡30 min。
不同插穗粗度對生根率的影響極顯著(P<0.01),不同因素對生根率、生根數和綜合指標影響的主次水平為D>E>F,對根長影響的主次水平為E>D>F(表7)。

表6 不同粗度、生根劑濃度和浸泡時間對桂葉山牽牛扦插生根的影響Tab.6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ckness,rooting agent concentrations and soaking time on rooting of T.laurifolia

表7 方差分析和極差分析Tab.7 Variance analysis and range analysis
6 ~7 mm 插穗的生根數和生根率顯著高于其他粗度(P<0.05),綜合指標最高,扦插時應選擇較粗的枝條;生根劑濃度對生根數、根長和生根率的影響不顯著,濃度1 000 mg/L和1 500 mg/L的綜合指標高于500 mg/L;浸泡時間對生根數、根長和生根率的影響不顯著,綜合指標也相近(表8)。綜合分析,桂葉山牽牛扦插選擇6 ~7 mm插穗、1 000 mg/L和1 500 mg/L 863生根劑、浸泡時間10 ~60 min最佳。

表8 多重比較分析Tab.8 Multi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一般認為無性繁殖的生根率、生根數以及根長等指標的影響因素為基質、季節、枝條粗度、生根劑、生根劑濃度及浸泡時間。林雄平等[7]認為浙江潤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春季的插穗生根率顯著高于秋季。王東光等[8]認為廣州的閩楠(Phoebe bournei)樹種在春節正處于代謝活動旺盛時期;張曉平等[9]認為雜種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在夏季用頂芽扦插的效果比春季好。本研究的桂葉山牽牛在春、夏和秋季扦插生根率顯著高于冬季,說明不同植物在不同季節的代謝活動強度不同。王雪萍等[10]認為不同基質配比對扦插生根影響較大;劉冰等[11]認為適宜的扦插基質是決定扦插繁殖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司劍華等[12]認為扦插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時選用50%泥炭土+ 50%珍珠巖為基質,扦插的愈傷及生根情況最佳。本研究選用泥炭土∶珍珠巖(3∶1)、黃泥、椰糠和河沙為扦插基質,其對生根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說明桂葉山牽牛扦插對基質選擇要求不高。不同的生根劑和濃度對扦插生根的影響差異顯著,蘭阿峰等[13]認為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扦插育苗時,選用激素IBA 或NAA 較為理想;李冰等[14]認為半木質化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扦插選用500 mg/L 的IAA 生根劑,生根率較高(97.9%);本研究的桂葉山牽牛采用濃度1 000 和1 500 mg/L 863 生根劑扦插效果較好。郭其強[14]等認為西藏柏樹(Cupressus torulosa)扦插繁殖時,100 mg/L 的ATB 溶液浸泡3 h 扦插效果最優;閆海霞等[3]認為炮仗花插穗浸泡10 min,蒜香藤插穗浸泡10 ~30 min,成活率均為100%;本研究的桂葉山牽牛插穗浸泡10 ~60 min,效果均不錯。
綜合分析表明,桂葉山牽牛在春季、以椰糠為扦插基質、選擇6-7 mm 插穗、在1 000 ~1 500 mg/L 863 生根劑溶液中浸泡時間10 ~60 min,扦插生根效果最佳。本試驗的不足之處在于采用的基質和生根劑單一,今后可在基質和生根劑等方面做更多的優化組合試驗,以提高桂葉山牽牛育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