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歲,對于大多數老人來說,正是頤養天年、盡享天倫之樂的年齡。寧波市退休教師周秀芳卻選擇了遠離家鄉,一頭扎進湖南和貴州最貧困的大山里支教,一教就是六年,而且還要繼續。經周秀芳多方協調,寧波、上海等地的愛心人士在湖南溆浦捐建了29 所希望小學,近400 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 萬元。
2014 年,周秀芳66 歲,已經退休10 年的她在寧波過著安逸的生活。她不僅每個月拿著7000 塊錢的退休工資,還被當地的私立學校請去當老師,年薪將近10 萬元。豐裕的物質生活背后,周秀芳也有遺憾,她還有一個愿望沒有實現。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小學三年級時,貧困的家庭再無力支撐周秀芳繼續上學,是班主任替她交了3.5 元學費才讓她重返學校,這件事她一直記在心里。初中畢業后,為貼補家用,周秀芳做起了保姆。她服務的那家雇主,恰好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兩年的時間里,周秀芳把雇主家書柜里的教科書自學了一遍,用她自己的話說,她的大學是“保姆大學”。也正是那兩年的經歷,讓周秀芳在上世紀70 年代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得以站在講臺上,直到退休。
周秀芳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走上講臺的第一天,她就許下一個心愿:是老師的幫助和鼓勵,我才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當我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50 歲那年,我還在李惠利小學教書,聽說江東區教育局招募去貴州支教的老師,就去報了名,但因為年齡過大被拒絕了。”直到2014 年,周秀芳偶然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教師去支教,內心的那把火又被點燃了。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她帶著簡單的行囊奔赴貴州,毅然踏上了“大齡支教路”。
剛到貴州,周秀芳就急著家訪。四五個小時的山路,讓她帶病的膝蓋陣陣刺痛。醫生曾經告誡過她,如果不善保養膝蓋,晚年就得在輪椅上度過。而她說:“只有實地了解情況,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不到半年,她訪遍了代課班級所有學生的家庭。
2015 年春節,周秀芳聽一位朋友說他的老家湖南省溆浦縣北斗溪鎮九溪江片區桐林村急需支教老師,便與寧波另外一位支教志愿者孫紹富一起趕往桐林村。
那時,寧波到溆浦的高鐵還沒有開通,周秀芳坐了24 個小時綠皮火車到懷化,又坐了兩個小時大巴到溆浦,再坐1 個小時中巴到九溪江片區。沒想到后面的路更艱難:小面包車在狹窄的之字形山路上“爬行”了1 個多小時才到桐林村。她一路嘔吐不止,手腳冰涼。
來到桐林小學,周秀芳一看就傻了眼:三間木結構房子沒有玻璃,里面沒接電,黑乎乎的,十多個孩子圍著三個火盆在聽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講課,老人講課說的全是方言。
周秀芳一打聽才知道,桐林小學建于1970年,由于山高路遠又不通水電,沒有教師愿意來。前些年,村民出資請退休在家的舒有彪老師來給學校的16 個孩子講課。
周秀芳當天就給孩子們上了一節課。課上,她說:“爸爸或媽媽在村里的小朋友請舉手。”16個孩子中只有一個人舉手。
周秀芳決定留在這里支教。“外面飄著雪,我們就住在農民快要倒塌的房子里,我的膝蓋受不了,戴著護膝、保暖貼都沒有效果。我看到一個老人拄著拐杖,用我聽不懂的方言在教孩子。這個老師比我小,但人很老,走路都不會走,他什么都教。我要留下,這些孩子需要我。”
一張木板床,一個電磁爐,一個行李箱,就是周秀芳在溆浦縣的全部家當。周秀芳舍不得為自己花錢,但為了孩子們,她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經常會送上校服、被子、文具、圖書等學習生活必需品,她還給學校買電腦。
她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 名貧困生,把自己的“養老錢”用得精光,而她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就對付一餐。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 元。周秀芳患有高血壓、恐高癥和風濕性關節炎,雙腿腫脹行走困難。為掌握學生情況,她強忍疼痛,撐著拐杖挨家挨戶走訪,最遠的要走8 個多小時。
周秀芳說:“高血壓的藥心臟病的藥我都帶足,萬一倒下了,這是天注定的。我跟兒子講,如果我在這倒下,就把我埋在這里好了。我現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能幫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進學校讀書。”

孩子學到了知識,可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一直琢磨著。
在來湖南之前,她把貴州學校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周老師,您竟然在支教!”“周老師,我能幫上什么忙?”……朋友圈頓時熱鬧起來。建群、設基金會、購買物資,她原來的一些學生反應迅速,沒過多久,就為孩子們送去了100 張鐵床和300 條被子。
小小的成功啟發了周秀芳。到了湖南,她又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聊天群里,信息更加全面、直觀。她早年在象山縣石浦小學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后,立即趕到了桐林小學。現場看了學校之后,張剛對周秀芳說:“周老師,這樣的學校不行,您在這兒教課、學生在這兒上課都不安全,拆了,我來造。”他決定出資40萬元,委托周秀芳重建桐林小學。
周秀芳說:“我當時就掉眼淚了,40 多年前的學生居然能夠這樣來幫我,他賺錢也不容易,居然要拿幾十萬塊錢來幫我。他說,周老師,我向你學習,我們要做有愛心的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周秀芳的牽線搭橋下,張剛及其大學同學、愛心企業家、石浦鎮政府又陸續出資建立起多所愛心學校。
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信任周秀芳,通過她捐建學校。如今,經周秀芳牽線搭橋,寧波、杭州、上海等地數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到湖南溆浦山區,捐建希望小學29 所,結對幫扶近400 名貧困生,累計捐款物近300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