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鎂工業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加快鎂基新材料推廣應用,構建國內國際鎂業“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當前,鎂產業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加快鎂基新材料推廣應用,構建國內國際鎂業“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9月22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呂梁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全國鎂行業大會暨鎂業分會第二十三屆年會”在山西省孝義市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相關研究院所、高校、鎂冶煉加工企業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鎂合金新材料在冶煉、加工、應用領域的新進展、新發明進行深入溝通,為鎂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強調,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鎂合金的應用范圍廣泛,這個信號給鎂業帶來巨大機遇,“新基建”不僅包括5G 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還包括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鎂合金具有重量輕、比強度高、不易老化,又有良好的導熱性、散熱性、電磁屏蔽能力強、易于回收等優點,是在某些新興領域替代鋼鐵、鋁合金和工程塑料的新一代高性能結構材料。例如,隨著智能化的發展以及充電樁的建設,汽車發展的智能化、電動化、網絡化和輕量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以輕量化對鎂合金需求最大。在汽車應用上,鎂合金可以瞄準輪轂、座椅、儀表盤支架、操控臺、車門和車身等大件上。根據最新發布的鐵路建設規劃,鐵路建設形成的巨大鐵路運輸網,同樣對設備的輕量化有很大需求。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建議,在新基建的背景下,鎂行業要繼續堅持擴大金屬鎂在國內的應用,堅持不懈地抓好節能減排和行業技術進步,集中行業力量,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工信部高度重視鎂行業的發展,工信部原材料有色處處長黃瑜說,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鎂產業發展,一是推動鎂產業集約化發展,做大做強冶煉及加工產業,打造全產業鏈一體化的龍頭企業;二是加快鎂行業綠色化發展,支持加快完善豎罐煉鎂工藝,鼓勵鎂還原渣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加快企業綠色化轉型;三是推動鎂行業智能化改造,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四是持續加快技術創新和擴大應用,深化上下游協同創新,加大對國際先進鎂加工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
“鎂行業要充分發揮鎂合金的優異性能,緊緊抓住新基建的機遇,擴大應用,讓鎂合金加工產品應用規模上到更高臺階,完善鎂產業的雙循環,尤其要優化國內循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會長,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林如海強調。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新格局中尋新機。
何為中國鎂行業的“雙循環”?鎂產業鏈條從礦石出發,從金屬鎂或者鎂合金開始分為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從總量來說,兩個循環旗鼓相當,但中間產品結構不盡相同。就鎂產業來說,內循環不夠健全,某些子循環相對薄弱,產品種類雖然多樣,但數量有限,與優良的鎂合金性能不匹配。在外循環上,各環節比例相對協調,但出口的主要是前端原料產品,在鎂的價格方面缺少話語權。
林如海指出,為促進中國鎂產業雙循環,一是要建立更加完整的產業鏈,企業首先做好產品,讓下游終端客戶認識到鎂合金產品的優良性能,同時運用市場機制輔以政策工具,使每個產業鏈環節有合理利潤。
二是要建立更加協調的內循環供應鏈體系,從直接成本、作業成本、交易成本三個層次入手,優化供應鏈整體結構,使得成本有效降低。
三是要建設高質量的鎂產業價值鏈,鎂企業在形成供應鏈關系后,緊緊圍繞終端產品這一核心,從供應的時間效率、專業技術、服務響應、品質提升和資金的回籠效率等要素提升產業價值鏈,進而提升終端產品的競爭力。
四是要構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良性循環體系,要以確保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為目標,推動更多鎂企業上市,推動金屬鎂期貨、期權交易、使虛擬經濟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實現二者協調發展。
五是要構建鎂產業與社會的良性循環體系,企業要肩負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人民帶來安全、舒適的產品。
中國鎂產業規模雖然不大,但鎂從資源、產品、產量包括技術在全球占領先地位,是我國有色金屬中少有的、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品種。所以提升鎂行業技術發展水平,推動鎂行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應用,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至關重要。
陜西省榆林市政府在2018年提出做大做強鎂鋁產業的愿望,提出千億鎂鋁發展規劃,要將鎂產業作為重要的新興產業支撐。府谷縣作為全國最大金屬鎂生產供應基地,創造性地把配氣工段納入金屬鎂行業管理,實現冶煉技術的提升和應用的突破,形成循環經濟產業。據悉,自2020年10月1日起,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府谷縣鎂工業協會共同申請制定的《鎂冶煉用低階煤高溫熱解煤氣》《鎂冶煉用低階煤高溫熱解煤氣副產潔凈炭》等2 項協會標準正式實施。這兩項標準填補了國內鎂行業標準空白,為推動鎂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標準支撐和保證,在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培育產業基地,抓好重點項目。山西省將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呂梁、運城兩個鋁鎂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鋁鎂產業在2019年成為呂梁市經濟增長新引擎,全市目前規劃設計了鋁鎂新材料產業發展路徑,力爭打造全國最具競爭力的電價洼地和鋁鎂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孝義市正全力推動鎂合金新材料產業生產基地等“六新”項目,涌現出了一批以山西東義煤電鋁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鎂鋁合金企業,形成了從原材料制備到鎂制品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六新”項目的成功簽約為孝義市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前表示,鎂業分會將努力搭建好行業交流渠道,通過加強行業調研、引進人才、建立專家團隊等形式提高分會服務與協調工作,不斷提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三服務”能力和水平。分會將繼續積極貫徹國家相關政策和規劃精神,重視標準工作,努力提高全社會對金屬鎂材料的認識度和認同度,推動鎂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增強鎂工業核心競爭力,為全面提升鎂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保障,構建鎂業共贏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