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托雷,王軍利,雷 帥,任志貴,李慶慶,陸正午
(陜西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雙螺桿壓縮機作為一種較新穎型壓縮機,具有高效節(jié)能、低噪聲、易損件少、維護簡單等諸多明顯優(yōu)勢[1-2]。因此,其在對氣體要求較高的制藥、食品以及醫(yī)療等行業(yè)應用廣泛[3]。
雙螺桿壓縮機通過陰陽轉子的嚙合實現(xiàn)氣體的壓縮。工作過程中,壓縮機內流場受到結構、工作介質以及環(huán)境等多方面影響,導致其內流場十分復雜,產(chǎn)生較大的氣動力。轉子工作過程中受到離心力、氣體力等各種載荷的共同作用,使轉子容易發(fā)生疲勞和振動,加大了結構的危險性,降低了壓縮機的工作效率[4]。據(jù)工作現(xiàn)場統(tǒng)計,約70%以上的壓縮機故障是轉子發(fā)生的故障引起的。因此,要模擬轉子的真實受力情況,必須考慮壓縮機內流場產(chǎn)生的壓力場對轉子結構的影響[5-7]。
在壓縮機流場研究方面,國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KOVACEVIC A等人[8]通過針對商用CFD求解器開發(fā)獨立的接口程序,對雙螺桿壓縮機內流場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改進了在具有較強壓力梯度的復雜域中的解決方案。JOHN B等人[9]通過滑移網(wǎng)格技術,對螺桿壓縮機內部流場進行了模擬仿真,解決了長期以來塊狀網(wǎng)格適應難的問題。RANE S等人[10]采用CFD動網(wǎng)格技術,對制冷螺桿空壓機與往復式壓縮機的壓縮膨脹過程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流場網(wǎng)格重構法可真實反映網(wǎng)格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其仿真結果也更貼近實際。
在壓縮機流固耦合方面,KOVACEVIC A等人[11]通過CCM求解器,研究了螺桿壓縮機內流場對螺桿轉子的變形問題,結果表明,壓縮機產(chǎn)生的壓力場使陰陽轉子嚙合間隙變大,導致泄露量增大,以及轉子在壓力載荷下陰轉子的變形比陽轉子的變形更大;但其在仿真過程中,由于軟件的局限性,沒有較多地分析壓縮機壓力場對轉子結構的影響。LEE H等人[12]通過CFX和ANSYS軟件對離心式壓縮機進行了流固耦合分析,得到了耦合情況下,葉片尖端及葉輪變形對離心式壓縮機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
在螺桿壓縮機研究方面,國內學者也進行了大量研究。趙寧等人[13]利用Ansys軟件中的APDL,將螺桿轉子連續(xù)變化的螺旋面壓力作了離散處理,分析了螺桿轉子的動態(tài)特性。CAO F等人[14]對雙螺桿壓縮機工作腔內的壓力分布進行了研究,建立了能詳細描述雙螺桿壓縮機工作腔內壓力分布狀態(tài)的數(shù)學模型,并且通過實驗獲得了腔體內壓力的分布狀態(tài),得到了實際工作過程中雙螺桿壓縮機的受力情況。王小明等人[15]利用Workbench軟件,對螺桿轉子的各個接觸槽段進行了氣體壓力的加載,解決了長期以來對螺桿轉子受力變形簡化精度過低的問題。吳慧媛等人[16]通過Fluent軟件對雙螺桿壓縮機的內部流場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得到了壓縮機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壓力場分布趨勢。
在轉子流固耦合方面,魏靜等人[17]采用流固耦合理論,通過求解雙螺桿捏合機內部流體和雙螺桿轉子固體耦合方程,得到了雙螺桿捏合機內流場對轉子結構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
目前對雙螺桿壓縮機轉子結構所進行的研究,轉子受力主要通過對各接觸槽進行氣體壓力加載,和簡化轉子數(shù)學模型求解得到,沒有對壓縮機轉子受力進行精確求解,導致壓縮機轉子結構求解的誤差較大。
筆者主要采用有限體積法,準確模擬壓縮機工作過程中轉子的真實受力情況,通過數(shù)值插值技術將氣動力加載在轉子的結構網(wǎng)格上,求解轉子結構的靜平衡方程,分析壓縮機產(chǎn)生的壓力場對轉子結構特性的影響。
筆者基于松耦合的單向穩(wěn)態(tài)流固耦合計算方法,通過N-S控制方程求解壓縮機內流場,流場計算收斂后,得到壓縮機的壓力場;并利用數(shù)值插值技術將壓力場加載到轉子結構網(wǎng)格節(jié)點上,然后求解轉子結構的靜平衡方程,得到轉子的位移場,進而求得應力分布。
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流固耦合流程圖
考慮到雙螺桿壓縮機內部流場是一個典型的三維非穩(wěn)態(tài)流場,流動邊界隨著螺桿的轉動發(fā)生周期性變化,會引起螺桿壓縮機的流場參數(shù)在一定范圍內產(chǎn)生波動[18],因此,待壓縮機工作一段時間后,將壓縮機內流場作為準瞬態(tài)分析,對其進行流固耦合數(shù)值模擬。
壓縮機內流場中,流體的連續(xù)性方程、動量守恒方程及能量守恒方程分別為:

(1)

(2)

(3)
式中:U—速度矢量;p—流體壓力;μ—流體的動力粘度;cp—流體的比熱容;ρ—流體密度;λ—導熱系數(shù);F—作用在流體上的質量力;q—流體所吸收的熱量;T—流體溫度;Φ—能量耗散函數(shù)。
筆者將流場得到的氣動載荷作為外載荷,得到結構動力學方程為:

(4)
式中:M,C,K,u,f—結構的質量矩陣、阻尼矩陣、剛度矩陣、位移矢量以及外部載荷。
考慮到靜氣動載荷作為外載荷下,結構形變緩慢,可以忽略變形速度和加速度對系統(tǒng)的影響,因此,其動力學方程可簡化為:
Ku=f
(5)
通過求解式(5),即可得到結構的位移場以及應力分布情況。
為了驗證該流固耦合計算方法的準確性,筆者以L型大直徑掩埋管道為研究對象[19],對流場壓力作用下的管道變形進行了計算。
管道的幾何模型以及內部流域進行網(wǎng)格劃分,如圖2所示。

圖2 掩埋管道
計算過程中:
湍流模型選用標準的和SIMPLEC求解算法;流體入口設置為壓力入口,壓力值為1.6 MPa,入口溫度為140 ℃,出口設置為質量流出口,固體壁面采用無滑移邊界條件;管道內部工作介質為水,管子材料為Q235B;進行流固耦合求解時,將管子的出入口設置為無位移約束。
數(shù)值模擬結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的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數(shù)值模擬結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對比
由表1可見:掩埋管道的流體入口速度、入口壓力、入口溫度、出口壓力以及出口溫度的模擬結果與實驗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誤差控制在2%以內,由此證明,筆者提出的流場計算方法是可靠的。
通過計算,可得到壓力載荷下管道的結果云圖,如圖3所示。

圖3 壓力載荷下管道變形
由圖3可知:
在壓力載荷作用下,管道的變形分布情況與文獻中壓力載荷作用下的變形趨勢相同;筆者計算管道的最大變形量為144.99 mm,文獻中的管道的最大變形量為143.6 mm,誤差在0.9%內。
因此,可以證明筆者采用的流固耦合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壓縮機壓力場與結構耦合問題的求解。
筆者計算的螺桿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雙螺桿壓縮機螺桿轉子設計參數(shù)
根據(jù)雙螺桿壓縮機的工作原理,通過螺桿轉子的嚙合,可實現(xiàn)氣體的吸入—壓縮—排放3個過程。
筆者通過對壓縮機的內流場和螺桿轉子進行網(wǎng)格劃分,得到了壓縮機的有限元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有限元模型
由圖4可知:
壓縮機陰陽轉子存在大量曲面;因此,筆者采用四面體單元劃分壓縮機的內流場與結構模型,并且通過歪斜度檢查流場模型,避免在流場求解過程中出現(xiàn)負體積,導致求解失敗的情況出現(xiàn)。
網(wǎng)格劃分后,壓縮機內流場網(wǎng)格節(jié)點數(shù)513 667個,單元數(shù)2 464 345個;螺桿轉子網(wǎng)格節(jié)點數(shù)1 132 567個,單元數(shù)1 013 471個。
壓縮機吸氣孔設置為壓力進口(pressure inlet);排氣孔設置為壓力出口(pressure outlet)。陰陽轉子的邊界條件設置為旋轉壁面,運動方式為絕對速度運動。
流體控制方程采用時均形式的微分方程,湍流模型采用雙方程Realizable 模型,通過SIMPLEC算法進行求解,最終質量和能量的殘差控制在數(shù)量級,保證結果收斂。
壓縮機機殼材料采用灰鑄鐵HT200,螺桿材料選用綜合強度較強的40Cr。結構求解時,轉子軸承位置添加軸承約束,排氣孔軸承的軸肩進行位移約束,保留軸向轉動自由度,實現(xiàn)轉子一端固定一端可以游動,通過數(shù)值插值技術將壓力場作為轉子外載荷進行求解。
排氣壓力為0.4 MPa下的氣動載荷如圖5所示。

圖5 氣動載荷加載
嚙合部分壓力最高達到0.884 15 MPa。
當轉子轉速為3 000 r/min時,在純扭矩和流固耦合下,螺桿轉子的變形和應力云圖如圖6所示。


圖6 陰陽轉子變形和應力云圖
圖6(a)是螺桿轉子在純扭矩下變形云圖,螺桿轉子的最大變形發(fā)生在嚙合區(qū)的陰轉子齒頂部,最大變形量達到0.090 488 mm。
圖6(b)是排氣壓力為0.4 MPa下螺桿轉子在氣動載荷和純扭矩耦合條件下工作的變形云圖,螺桿轉子的最大變形發(fā)生在嚙合區(qū)的陰轉子齒頂部,最大變形量達到0.148 53 mm,是轉子純扭矩變形的1.64倍。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壓縮機工作過程中螺桿轉子嚙合區(qū)發(fā)生較大變形,最大變形位于陰轉子齒頂,由齒頂沿螺旋線擴散;最小變形發(fā)生在陽轉子非驅動端的軸末端,耦合情況下比純扭矩情況下的變形明顯增大。
圖6(c)是螺桿轉子在純扭矩條件下的應力云圖,螺桿轉子的最大應力發(fā)生陰陽轉子的嚙合區(qū),最大應力為262.29 MPa。
圖6(d)是排氣壓力為0.4 MPa下螺桿轉子在氣動載荷和純扭矩耦合條件下的應力云圖,最大應力發(fā)生在轉子的嚙合區(qū),沿嚙合部分向周圍擴散,最大應力為388.76 MPa,是純扭矩下最大應力的1.48倍;最小變形發(fā)生在陽轉子齒上,且陰轉子非驅動端的軸端產(chǎn)生較大的應力集中。
當轉子轉速為3 000 r/min時,不同排氣壓力下轉子的變形和應力規(guī)律如圖7所示。

圖7 不同排氣壓力下最大變形和應力的變化規(guī)律
由圖7(a)可知:隨著排氣壓力的增大,陽轉子的最大變形逐漸增大,陰轉子的最大變形逐漸減下,陰轉子最大變形減小幅度明顯大于陽轉子最大變形上升的幅度。這說明陰轉子受排氣壓力的影響較大。
由圖7(b)可知:隨著排氣壓力的增大,陽轉子的最大應力逐漸減小,陰轉子的最大應力先減小后增大,在0.3 MPa是應力最小。這說明當轉速一定時,選用合適的排氣壓力工況可以減小轉子的最大變形和最大應力。
不同排氣壓力下,壓縮機螺桿轉子隨轉速的變形規(guī)律如圖8所示。
由圖8可知:螺桿轉子在純扭矩和耦合條件下工作,陰轉子的最大變形隨著轉速的增大逐漸減下,陽轉子的最大變形隨轉速的增大逐漸增大。因此,選擇合適的轉速,可以減小螺桿轉子的最大變形。
不同排氣壓力下,壓縮機螺桿轉子隨轉速的應力規(guī)律如圖9所示。


圖8 不同轉速下螺桿轉子的變形規(guī)律

圖9 不同轉速下螺桿轉子的應力規(guī)律
由圖9可知:
在純扭矩條件下,陰轉子的最大應力隨著轉速的增大逐漸減小。在耦合條件下時,排氣壓力為0.2 MPa時轉子的最大壓力隨轉速的增大逐漸減小;隨著排氣壓力的增大,陰轉子的最大應力隨轉速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且排氣壓力越大,陰轉子最大應力的最小值對應的轉速就越低;純扭矩與耦合條件下,陽轉子的最大應力都隨轉速的增大逐漸減小。
因此,通過選擇合適的轉速可以減小螺桿轉子最大應力。
筆者基于CFD/CSD流固耦合方法,分析了雙螺桿壓縮機產(chǎn)生的壓力場對轉子結構特性的影響,通過求解三維可壓縮N-S方程及結構運動方程,得到了流固耦合情況下,螺桿轉子的變形和應力分布情況,并分析了耦合情況下,不同排氣壓力和不同轉速對轉子結構特性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
(1)通過分析壓力場和扭矩耦合對轉子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變形是純扭矩工作條件下的1.64倍,應力是純扭矩工作條件下的1.48倍;
(2)研究了不同排氣壓力和不同轉速對螺桿轉子的變形和應力影響,結果表明:當轉速/排氣壓力一定時,選擇合適的排氣壓力/轉速可以降低螺桿轉子的最大應力和最大變形;
(3)對螺桿轉子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將壓縮機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動力作為轉子的負載進行設計,以保證螺桿轉子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