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提起四川國新聯程物流集團宜賓珙縣公司汽車隊的杜正杰,熟悉他的人都愛開玩笑地稱他“杜小伙”。杜正杰今年54歲,整潔的面容、勻稱的身材,著穿休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所以大家都叫他“杜小伙”。杜正杰干起工作來,也像年輕小伙一樣充滿干勁。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公司每個特殊時期,他都能像年輕人一樣煥發著激情,為公司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連續多年被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1966年10月,杜正杰出生在四川南部縣一個偏遠貧窮的小山村。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作為長子,他很早就承擔著家里的勞動力,為給家里減輕負擔,1985年,正在上高中的杜正杰放棄學業,隨著礦區招工隊伍來到了芙蓉礦務局汽車運輸公司(四川國新聯程宜賓珙縣公司的前身)。
那時的芙蓉礦務局汽車運輸公司是集煤炭運輸、客運、汽車修理、配件和成品油銷售、駕校為一體的運輸企業,杜正杰從一名從事汽車修理的普通工人,到汽車修理廠、汽車隊的技術骨干、管理人員,他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刻苦鉆研技術,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逐漸成為公司的骨干。2008年6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多年來,他始終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帶領團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為公司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長期以來,川煤集團芙蓉物流分公司(汽車運輸公司已改制更名為芙蓉集團物流分公司),對煤炭主業的依賴程度較高,公司有50%的經濟收入來源于煤炭主業,在之前,物流分公司靠內部照顧吃“政策飯”,內部市場收入占總收入的70%左右。2016年,芙蓉公司在各單位全面實施了“分灶吃飯”政策,并將市場機制引入企業經營管理,二級單位之間服務一律按市場化原則簽訂合同,以競爭機制替代行政命令。在“分灶吃飯”的壓力驅動下,每個單位都學會在成本管控中精打細算。這對物流公司來講卻非利好消息,內部市場的物資配送、貨運、吊裝、小車維修業務急劇減少50%以上。由于受經濟大環境、“化解過剩產能”政策影響,周邊幾大礦井陸續關閉,一系列來自外部市場的挑戰也接踵而至。
當時,在四川宜賓珙縣范圍內,物流分公司是唯一一家擁用180噸大型吊車的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身優勢。如何將優勢變為效益,時任汽車隊隊長的杜正杰深知,必須利用大吊車的優勢在外部市場上“找飯吃”。有了這一目標,他帶領團隊主動上門聯系周邊的建材單位和大型施工單位,并主動承諾用安全、費用、品質與市場上的吊裝隊伍比優勢。了解到水泥廠的檢修任務基本安排在下半年的有利信息后,他頂著連續橙色高溫預警,對川渝西南片區的水泥廠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與部分水泥廠陸續達成合作意向,為公司拓展吊裝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截止目前,公司的吊裝業務已與宜賓兩家大型吊裝公司及瀘州某吊裝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業務已延伸到川南地區的各大區縣及云南等地。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全國上下開啟了抗擊疫情模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逆“行”而上的,不僅僅是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堅守疫情一線為人民帶來希望,我們駐扎后方,保障電網安全,為他們提供光明是我們的職責。現在電廠設備還需要檢修,急需吊車協助吊裝。”宜賓福溪電廠向珙縣公司發出求助信息。
“這大過年的,又是疫情非常時期,你們還愿意加班加點的干活呀?”筆者問杜正杰。
“誰不愿意在家里避一避呀,既然干了這份工作,肩上就有一份責任。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既要承擔精神上的壓力,又要負擔繁重的醫護工作任務,我們唯有盡已所能,用實際行動與‘逆行者’并肩作戰。”杜正杰說道。
通過前期的現場勘察,杜正杰帶領著團隊制訂了吊裝專項施工方案和相關技術措施。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和弟兄們放棄休息,按福溪電廠檢修要求,從大年初二開始,全力配合福溪電廠的設備檢修任務。
2020年4月7日晚,一輛載有20噸液化天然氣的槽車在途經四川宜賓屏山縣前往云南途中發生側翻,導致液化天然氣泄漏。液化天然氣主要由甲烷組成,燃燒速度快,燃燒熱值高,泄漏一旦形成蒸汽云引發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
因事故車輛所載液化天然氣的危險性,就近的吊裝公司不愿意接收這項任務。4月9日,接宜賓市應急局通知,珙縣公司大吊車需全力協助處理事故車輛救援任務,杜正杰立即帶領隊伍奔赴現場。
處理事故現場的陣仗讓人大開眼界。現場設3個水槍陣地,6名指戰員利用噴霧水槍對槽車全程冷卻稀釋,無人機升空對現場實施全景偵查輔助現場指揮決策。在噴霧水槍的掩護下,兩臺吊車一前一后將事故槽車慢慢吊起扶正。經過消防指戰員、相關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和各職能部門應急處置人員的全力合作,20噸液化天然氣罐被安全拖離現場,險情成功排除,未發生人員傷亡、次生事故和環境污染事故,杜正杰和他的團隊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人不是萬能的,一旦有了信仰,他們就成了超人。“穿上這身工裝,就要擔起這份責任。”杜正杰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當初入黨的錚錚誓言。
生活中的杜正杰,特別注重形象,這讓54歲的他,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許多。他不僅對自己的形象如此要求,對工作也不例外,要干就要干出形象、干出品質。
2020年4月7日,在四川宜賓市危險廢物處置一期項目現場傳出一陣歡呼聲。原來是杜正杰帶領著隊伍將該處危險廢棄物焚燒爐鋼煙囪的最后一段完美對接成功。
該焚燒爐鋼煙囪有五段,高度達60米,重121噸。最底層重45噸,最頂層重13噸。此次的吊裝工程難度在于對每段的對接精細度要求較高,每段煙筒須由內環至外環一一對接。難度系數最大的是最頂段,由于吊裝高度較高,場地作業空間小,需由兩臺吊車同時作業。這就對兩臺吊車的指揮及操作人員的默契度、配合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吊裝隊伍也是一項新的挑戰,經過三天努力,杜正杰帶領著團隊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創造了珙縣公司吊裝史上超高超精細度作業新紀錄。
對于珙縣公司來說,職工隊伍的穩定是重點也是難點,每一項工種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每個崗位的職工在市場上也是眾人爭著搶著要的技術人才。對于汽車隊而言,個個職工都是全掛手,無論是四橋大貨車,或是危險品運輸車,還是大吊車,他們都能自如駕馭。要想管理好這樣一支隊伍,沒有兩刷子是扛不下來的。
杜正杰常說:“我們隊上的職工個個本質都不錯,有時腦殼那根筋沒打通,就這里不是、那里不對,一旦打通任督二脈,他們個個都是干勁十足的能手。”
還真別說,隊里有個景大娃,人稱“杠精”,什么事情他都能順其自然的杠上兩句,景大娃主開危險品運輸車。一天,四橋車的駕駛員生病請假,經過衡量,杜正杰安排景大娃去開四橋車。這下,景大娃把“杠精”的稱號展現得淋淋盡致,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明他不能去開四橋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連最基本的工作都不能正常推進,這還怎么來管理這個汽車隊呢?
杜正杰把景大娃叫到辦公室,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招術,第二天早上,景大娃哼著小曲把四橋車開走了。那些天,汽車隊的業務比較飽和,景大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把四橋車的任務完成后,又出色地完成了危貨車的工作任務。
生活中的杜正杰熱愛釣魚和旅游。閑暇時,他會帶上妻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熱愛生活的他,也把這份熱情投入到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如同他的微信名“物流人”一樣,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物流事業。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有人說:“你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還這么拼命干什么?”他笑了笑,說:“生活如此美好,過好每一天,才會不負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