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繆 娟
圓是初中平面幾何中的基本圖形之一,是九年級學習的重要章節,知識點繁多,較為復雜。同學們在解決涉及圓的證明或計算等綜合型問題時會感到比較困難。如果同學們在審題時弄清題意,擬訂計劃,就能發現它們是以基本圖形為出發點,進行關聯,并將推理蘊含其中的。
例題如圖1,在△ABC中,∠C=90°,D是AB的中點,過A、C、D三點的⊙O交BC于點E,DF⊥BC,垂足為F。
(1)求證:DF是⊙O的切線;
(2)若AC=4,BC=8,求EF的長。
請同學們先弄清已知和未知是什么,再將題干中的已知條件和一些隱含條件進行適當的組合,看看可以得到哪些基本結論。
基于條件“△ABC是直角三角形”最近聯想的知識塊鏈
基于條件“D是AB的中點”最近聯想的知識塊鏈
基于條件“AC=4,BC=8”進一步最近聯想的知識塊鏈
(1)證明:連接OD。
∵D是AB的中點,
∴AD=BD。
又∵OA=OE,
∴OD∥BE。
∵DF⊥BC,
∴∠DFB=90°,
∴∠ODF=∠DFB=90°,
即OD⊥DF,
∴DF是⊙O的切線。
(2)解法一:連接CD。
∵∠C=90°,D是AB的中點,
∴AE是⊙O的直徑,CD=BD=AB。
又∵FD⊥BC,
∴CF=BF=BC=4。
連接DE,
則由AE為⊙O的直徑得∠ADE=90°。
又∵D是AB的中點,
∴DE垂直平分AB,
∴AE=BE。
設AE=x,則BE=x,CE=8-x。
在Rt△ACE中,
根據勾股定理,得AE2=AC2+CE2。
∴(8-x)2+42=x2,解得x=5。
∴BE=x=5。
∴EF=BE-BF=5-4=1。
解法二:連接DE。
∵∠C=90°,
∴AE是⊙O的直徑,
∴∠EDA=90°。
又∵FD⊥BC,
∴∠EFD=∠EDB=90°,
∴△DEF∽△BDF,
∴EF∶DF=DF∶BF。
∵CD=BD,DF⊥BC,
∴FC=FB=BC=4。
又∵D是AB的中點,
∴DF=AC=2,
∴EF∶2=2∶4,
即EF=1。
解法三:連接DE。
∵四邊形ACED是圓的內接四邊形,
∴∠DEC+∠DAC=180°。
又∵∠DEC+∠DEF=180°,
∴∠DEF=∠DAC。
∵∠DFE=∠ACB=90°,∠DEF=∠DAC,
∴△DEF∽△BAC,
∴EF∶AC=DF∶BC,
∴EF=1。
【點評】第(1)問考查了切線的判定,我們可以運用切線的判定定理證明。第(2)問是求線段長度。同學們對EF的“定位”是本題一題多解的條件,可以聯想到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方法解決問題。在本題中,若將EF“定位”于△DEF中,只需要找到適當的三角形與其相似即可求解;若將EF視為BE上的一段(當然,也可理解為CF上的一段),可將EF“轉化”為BE(或CE)求解。
在解決復雜的幾何題時,我們需要對常見的基本圖形熟知,并能從復雜圖形中“分離”出基本圖形。比如,本題中包含的“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垂直平分線)”“三角形的中位線”“A字形”“子母直角三角形”等基本圖形。我們如果能巧妙地對較為復雜的幾何圖形進行分解,就能化繁為簡,找到解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