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東方IC
俗語常道,茶冬飲可御寒,夏飲去暑煩。但愛喝茶的朋友最近卻被 “喝茶易得腎結石”“長期飲茶恐增加腎結石風險”等謠言嚇得不輕。
已有調查證明,喝茶并不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病率,還有降低結石風險的可能。
“喝茶易得腎結石”的邏輯是:茶葉中富含草酸,草酸和人體內的鈣能形成草酸鈣,而大部分的腎結石都是草酸鈣結石,因此喝茶易得腎結石。然而,這中間存在諸多漏洞。
腎結石的形成非常復雜。從生物化學角度來看,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尿液中形成結石的物質呈過飽和狀態;二是結石抑制物質減少、促進物質增多;三是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尿路上皮細胞的損傷以腎小管細胞為主,并在整個形成結石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飲食不當作為第一種因素,被認為是腎結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括食用菠菜等使體內大量草酸堆積、食用動物肝臟及海鮮等引起嘌呤代謝失常、脂肪攝取過多、糖分增高、蛋白質過量等。導致后兩者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基因異常等。有研究表明,細胞膜磷脂異常分布容易誘發草酸鈣結石,而此類人群主要就是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的肥胖人群,這與腎結石多發人群一致。
腎結石形成雖然與草酸大量攝入及異常堆積有關,但不同種類、不同制作工藝的茶葉中的草酸含量不盡相同,綠茶、烏龍茶的草酸含量要低于紅茶,直接說“茶葉中富含草酸”有以偏概全之嫌。
事實上,許多食物中的草酸量都遠高于茶葉。《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診療指南》中明確提出,對已出現腎結石的患者而言,要限制飲食中草酸的攝入量,最應忌食的是菠菜,除此之外還要避開甘藍、巧克力、花生、甜菜等草酸較高的食物。茶葉雖然含有草酸,但是少量茶葉經過水的浸泡后喝入人體,這個量不足以引起腎結石的形成。
很多研究證實了茶葉對腎臟的好處,譬如:茶葉中的茶多酚在草酸及草酸鈣晶體誘導人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中具有保護作用,還可有效增加細胞內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氧自由基,減少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傷,從而降低結石發病率;茶葉中的茶多糖可明顯改善糖尿病腎病小鼠發病過程中的生化指標;茶葉中的兒茶素EGCG對腎功能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它可以減輕機體的過氧化損傷,降低形成結石的危險。
不過,不正確的飲茶方式還是會增加罹患結石的風險。如果長期大量飲用未經洗茶的茶水,或長期飲用濃茶,那么茶葉中的鞣酸、可可堿等成分會誘發結石形成。怎樣飲茶才正確呢?就是要適量、清淡飲茶,并且喝茶之前要先洗茶。建議每日飲用茶葉量5~12g、3~4泡為宜。
總而言之,偶爾喝茶的人不必擔心會因此出現腎結石;而習慣每日飲茶的人,若身體健康新陳代謝正常,飲茶方式正確,產生腎結石的可能性是極小的,“喝茶導致腎結石”的理論并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