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欽
勞模工匠文化綠道是杭州江干工會的匠心之作,這條帶著濃濃 “工人味”“工會味”的綠道在潛移默化中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植根于人心。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杭州的一處特色綠道 “獨領風騷”,吸人眼球,成為新 “網紅”、新 “打卡點”。這是一條什么綠道?有什么不一樣?能在杭州市別具一格?這些都不禁引起筆者的好奇。
從名字上來看,“直給”直白——勞模工匠文化綠道。綠道位于杭州市江干區九堡街道九號港,長約千米,是由勞模工匠自己設計、自己建設的文化項目,為全國首條以勞模工匠命名的文化綠道,在國慶節前全面建成。也因此,讓一向以風景名勝著稱的杭州,多了一處人文特色景觀。
漫步在這條有著特殊風景的勞模工匠文化綠道,游人可以欣賞 “碧波倒映、茂林修竹”的自然之美、品味 “石雕印章、書畫卷軸”的文化之美、感悟“匠心筑夢、實干興邦”的匠心之美。勞模工匠文化綠道通過文景載道形式,使勞模工匠文化、紅色文化、江干文化與綠道河道相結合,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利用現有自然風貌和人文環境,使匠心文化與綠道河道結合得更完美,更好地發揮以美啟真、以美揚善的作用。
這條勞模工匠文化綠道是杭州江干工會的匠心之作,這條帶著濃濃“工人味” “工會味”的綠道自開通以來,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游人來到這里,在潛移默化中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植根于人心。這樣獨具匠心的工會創新必須點贊!
無獨有偶的是,國慶前杭州市江干區還成立了全國首個勞模工匠進校園聯盟,聯盟由浙大城市學院、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全區中小學校和江干區全體勞模工匠共同建立。通過邀請勞模、工匠走進校園,講述自身經歷和奮斗成長故事,分享他們心目中的勞模工匠,把勞模工匠精神融入學校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進一步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引領和培育青少年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品質。
這樣的聯盟值得借鑒推廣。其實,全國各地都在廣泛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也都取得了實效,發揮出作用。比如江蘇省內全面推行 “雙進”活動——勞模工匠進校園、思政教師進企業,從4月至今,已有461名勞模工匠到147所學校、282名思政教師深入346個企業,分享勞動故事,傳播職業精神。杭州市江干區成立的勞模工匠進校園聯盟好就好在,進校園活動完善了以 “活動”推行的空白點,讓“勞動精神”長期厚植于校園,讓 “勞模精神”實實在在地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通過身邊的榜樣力量激勵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職業認同、樹立職業信心、提升職業素養,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越來越多的工會創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