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元華
【摘要】如何在建筑領域中融入綠色經濟理念,推動建筑經濟高維度發展,是擺在很多建設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據此,為有效踐行綠色建筑經濟,本文特在相關文獻和建筑經驗基礎上,研究建筑經濟中綠色經濟理念融入的方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經濟;綠色經濟理念;可持續發展
1、引言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人們追去的大多是更加健康的宜居環境[1],尤其是在當前的可持續發展基礎上,人們對綠色建筑擁有更加強烈的渴望,希望建筑能更加智慧、環保、健康、綠色。由此可以看出,探究建筑經濟中融入綠色經濟發展理念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2、建筑經濟中融入綠色經濟理念的方式分析
當前建筑的社會價值體現,是以共同發展為基礎,可持續發展為總基調,人同自然的和諧共生為導向,實現人的真實需求為核心,在這些集合因素的作用下,才能真實有效的將綠色經濟理念融入建筑經濟中,才能促進兩者有機融合發展,催化“1+1>2”的效果產生[2]。那么應如何實現兩者的融合呢?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2.1優化和完善相關機制和政策
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綠色建筑中,不僅是人們的真實愿望,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更是綠色文明形成的契機。由此可以看出,該話題具有一定鮮活性、迫切性、導向性,因此需重視該項工程的開展,而相關機制和政策又是該項工作開展的基礎保障,因此,需做好該項工作的優化和完善:首先,需集合整體社會意思,收集社會各界意見,以全體人員的力量完善機制和制度,以提升綠色理念和建筑經濟的契合度,以讓其以更加良好的姿態面向社會、經濟、環境;其二,政府相關部門應意識到完善機制和政策的重要性,清楚其對可持續發展和民生工程的意義,要循序漸進的制定相關機制和政策,并動態完善其不足和缺陷,要持續加強宣傳力度,并輔以相關規范制度,以在強化相關人員意識的同時,規范其建設行為;其三,應堅持正確導向和科學規劃。機制的完善需以多重機制維度為基礎,以正確方向和科學規劃為核心,例如生態補償、環境評價、資金投入及責任追究等機制,以此來推動建設和生態的融合;其三,各地可在本地實情基礎上,制定相應獎勵措施,以此來推動本地綠色建筑和綠色經濟共生發展。以天津市為例,為推動本地綠色建設發展,特設立3000萬獎金,以刺激本地建設單位的偏好發展。
2.2以新技術科學推進
綠色經濟理念于建設經濟中的推動需要輔以新技術、新理念,以科學、合理方式推進,促使新體系的有效形成,以不斷超越現有技術和理念。當然新技術的推行,需要符合綠色經濟和建設經濟雙重理念,以實現技術轉化和技術研發,例如裝配式建筑、運營管理、室內裝飾、室內供暖、節能設計及精細化管理等方面。以頂管坑組合護壁安拆和GPS測量技術為例,對于前者而言,其在護臂的第一節先采用拉伸鋼板樁護臂開始挖坑,在坑的四周依次放置拉伸鋼板樁。然后在拉伸鋼板樁中央放置工字鋼并加以固定。在頂管完成之后用吊車將拉伸鋼板、工字鋼取出,循環利用,這樣可以節約工期和能源,降低綜合成本,避免污染環境;對于后者而言,其可在道路建設方面發揮相應作用。相較于傳統人力和全站儀測量測量而言,其準確度和精細度更高,并且其在降低成本輸出的同時,可有效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擁有較高的經濟運行價值。
2.3需重視綠色經濟于建設經濟的節能投入
對于綠色經濟建設質量而言,需重視生產資料的投入,相關資源的節約使用,以讓其產生更好的社會經濟效應,以促進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以綠色經濟理念踐行營造良好的環境,以有力促進兩者融合發展,例如節能、節水、節材及節地等。首先,應清楚節能投入于建設經濟的目的:為降低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資源能有更高的利用效率,因此需重視綠色經濟理念的執行,清楚其界限,以為節能投入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需制定相應措施,推進節能投入。應注意的是,在制定過程中,為提升措施合理性和有效性,應重視材料的投入使用,如混凝土、鋼材、周轉材料及結構材料等,以此制定能源節能利用、水資源節約利用、廢棄物管理及材料投入使用等。特別是其中的水資源,應重點關注,若在建設過程中浪費或污染水資源,那么不僅可能會影響當地飲水供應,甚至還有可能會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結構,造成嚴重的生態后果。所以,綠色建設經濟的推進,一定要重點關注水資源的利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利用措施,在滿足綠色建設的同時,同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2.4建筑廢棄物綠色改造
在當前環境影響因素中,建筑改造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是因為很多建設在改造過程中,沒有完全遵循綠色建筑理念,在浪費大量資源的同時,給周邊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例如建筑噪聲和建設垃圾[3]。因此在實施綠色經濟理念進行建筑的同時也要結合節能改造、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以期減少城市中的污染和垃圾,科學合理規劃建筑方向,保障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探索更加高效更加綜合綠色化的改造模式。在建筑經濟中要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比如應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清潔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潔能源代替可能產生污染的能源;將可回收物質進行再利用,制定可回收材料管理方法,優化廢舊材料再利用的途徑。比如半磚頭、短木方、廢密目網及舊磚等廢舊材料都可以再利用。在建筑中最大限度保護大氣環境和場地環境,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保護土壤和大氣,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植被和及時恢復原有植被并進行全面的綠化。另外也要減少噪聲對居民的影響,及時維護設備、減少噪音排放。
結語:
綜上,盡管在社會環境和人們需求的推動下,建筑行業和綠色經濟理念的融合發展,得到了較好的進步,事實上仍有較大的不足。因此,相關建設單位在踐行綠色理念時,要認清自身不足,找準符合自身優化方案,完善自身綠色理念的空白,要以高質量綠色建筑為發展目標,以有效推動綠色建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紅.淺談我國新農村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J].建材與裝飾,2020(19):183+186.
[2]許艷.基于綠色經濟理念下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16):156-157.
[3]王紅霞.淺談綠色經濟理念下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J].市場研究,2020(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