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柳亞

摘要:產業集聚區在實現產業集群、結構優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現節約集約方面起到了雙載體的作用。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洛陽市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對促進“福民強市”目標的實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洛陽市重點圍繞制約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包括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缺乏創新,園區配套建設滯后,園區定位不清晰等核心問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文章對洛陽市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運行機制;主導產業
一、洛陽市產業聚集區發展現狀
(一)數量眾多,主導產業優勢突出
洛陽市規模以上產業集聚區共17個,位居河南省第一位,不僅數量上略勝一籌,洛陽市產業集聚區總體質量和發展水平也是名列前茅。大多數產業集聚區具有鮮明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主要集中在重型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精細化工以及新能源、石油化工產業、硅電子材料等領域,涉及面廣,居于同行業前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投資規模擴大,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洛陽市17家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5億元,同比增長31.1%,高于全省產業集聚區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占全市投資的44%,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5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579億元、同比增長11.7%,總量居全省第二;占全市規上工業的61.2%,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7%。吉利、高新區2家產業集聚區入選全省“十強”和“十先進”產業集聚區;有7家產業集聚區入圍全省一星級及以上產業集聚區,占全省62家的11.3%。7家產業集聚區絕對量排序在全省180家集聚區中列前50名,其中吉利、高新區、澗西、新安等4家列全省前20名。
(三)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層次較高
各縣(市)區、產業集聚區圍繞“4+2”重點產業招商行動計劃,堅持“三大員”招商制度,大力開展有針對性招商引資。廈門鎢業高性能硬質合金、心里程平板電腦研發生產及河南總部、芯源半導體有限公司洛陽微電子產業園等一批招商項目開工建設,惠普-洛陽軟件人才及產業基地、中興通訊智慧產業基地、正威集團銅基電子信息材料等“龍頭型”、“蜂王型”項目簽約落戶產業集聚區。
(四)產業分工細化,集群發展態勢強化
各產業集聚區圍繞特色主導產業,精心繪制產業鏈圖譜,有針對性引進項目,大力推動產業鏈條由短到長、產業層次由低到高、企業關聯由散到聚發展。初步形成吉利區的石油化工,澗西區的重型成套裝備,西工區的現代農機和工程機械,高新區、伊濱區的高端裝備,洛龍區的新材料,宜陽縣的軸承,偃師市的三輪摩托車,新安縣的鋁鈦精深加工,伊川縣的電子信息等一批產業特色明顯、競爭優勢較強的產業集群。
二、洛陽市產業集聚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洛陽市在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方面開局良好,但由于新型的產業集聚區在內涵上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園區,部分政府部門尚未真正的轉變思想,接受新的發展理念,對涉及產業集聚區發展的諸如產業集聚區的定位、投融資平臺的搭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等一些對個人素質要求較強的的工作尚未完全適應,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產業集聚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缺乏創新
洛陽市大部分產業集聚區采用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以洛寧縣產業集聚區為例,園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有限,只有4人,既要處理集聚區內部事務,又要負責涉及的行政村的協調管理工作,任務繁重。而且產業集聚區經常出現需要其他幾個政府部門共同配合完成的的協調工作,甚至是從常規部門臨時借調人員完成,造成工作人員流動性強,責任劃分不明顯,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導致小事不決,大事不辦的局面。
(二)園區定位不清晰,集群關聯性差
洛陽市產業集聚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龍頭企業不突出,園區定位不明確,產業集群關聯性差的問題。以洛陽市孟津縣華陽產業集聚區為例,該產業集聚區建立初期,入住最大的企業為華陽電廠。因此該產業聚集區很早就確定了以華陽電廠為龍頭企業,以電力系統裝備制造和研發為核心發展戰略。但該產業集聚區在實際的招商引資過程中,因為各種現實因素和條件的制約,并沒有嚴格圍繞既定的園區定位和產業特色篩選入園項目和企業。只是一味的追求擴大積聚區經濟總量和建設規模,為了實現個人政績的提升,違背現實發展規律和產業定位。只要是愿意入園、規模較大、利稅和產業增加值較好的企業,產業集聚區都照單全收。
(三)園區配套建設滯后,產城聯動力不足
以洛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節能環保產業園為例,該園區交通設施四橫七縱,最寬的市政道路寬度達到25米,供入園企業職工居住的廉租房也已經建成。但入駐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大多是從市區或其他省份重新戰略布局才入駐的,尤其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或者對技術有特殊要求的企業,很多員工居住在市區,上下班要從縣區到市區,造成了嚴重的不便。同時,產業集聚區內基礎設施不完善,一些必要的住房、娛樂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滯后則嚴重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是在縣域產業集聚區周邊無法招募到滿足企業發展的人才,導致技術工種和高層管理人員缺乏。
(四)企業資金壓力大,投融資渠道不暢
阻礙園區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企業資金壓力大,投融資渠道不暢。在產業集聚區內重新購置土地,實現投資建設需要大約一年半的周期才能實現投產,創造經濟效益。而且入駐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大多以民營企業為主,在發展過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資金困難的現象。一方面是巨大的投資壓力,一方面是投融資渠道單一,商業銀行只針對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提供商業貸款,一些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無法有效的從國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只好轉向民間資本的籌集。但民間投資擔保公司的貸款利率普遍高于正常的銀行間存貸款利率,無形的增加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而產業集聚區自身又無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無法有效對閑散的融資機構進行監管,導致入園企業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無法迅速得到資金補充,嚴重束縛著入駐產業集聚區企業的發展。
三、促進洛陽市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編制科學合理的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
為了使洛陽市產業集聚區沿著科學、合理的道路實現良性發展,需要高瞻遠矚、博采眾長,任重而道遠。其核心就是根據洛陽市發展實際和資源稟賦,制定一套成體系的、科學合理的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
1. 優化產業集聚區發展空間布局
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是生產力諸因素在一定地域空間上的分布和組合,科學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對高效配置經濟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影響著產業集聚區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確定產業集聚區空間布局、地理位置,必然要具備良好的資源稟賦、便捷的交易條件、適宜的制度環境等條件。
2. 產業集聚區各子版塊規劃要相互銜接
在編制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的時候,在滿足建立自主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等城市功能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制定產業集聚區的總體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三者之間相互銜接、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產業集聚區健康發展。
(二)明確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定位
首先,選好特色主導產業。特色主導產業的選擇合理與否,不僅關系到優勢或特色產業本身的發展,而且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以及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提升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其次,抓好龍頭企業培育和產業配套。培育特色主導產業,關聯度高的龍頭企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業,它肩負有開拓市場、創新科技、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能夠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商品生產發展,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三)完善產業集聚區服務配套
人才是產業集聚區企業能夠長遠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怎么樣招來人才,怎樣培養人才,怎樣留住人才,是產業聚集面對的關鍵問題。為了留住人才,要積極改善聚集區周邊生活環境、增加相應配套措施,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積極推進產城融合。同時,要提高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其它公共產品的供給。
(四)運用財稅政策引導
政府與市場的相互作用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應將政府“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二者長處,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洛陽處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要趕超沿海發達地區,必須充分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推動產業集聚區建設,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建立戰略支撐,增強區域競爭優勢。政府扶持培育主導產業并不排斥在集聚區外發展非主導產業,要充分把市場調節靈活性和自動性的優點發揮出來,把政府的主導性和市場的多樣性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支持特色主導產業在產業集聚區內加快發展,又要適應市場的多樣性,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非主導產業項目,在適宜的地方通過市場的力量去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凡.產業化視角透析縣域龍頭企業發展困境及啟示[D].廈門:廈門大學, 2017.
[2]劉軍英.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以平頂山市為例[J].人民論壇,2014(19):244-246.
(作者單位: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