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鴻
摘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國有企業作為國有資產的重要依托,近幾年在深化推進改革進程中,不斷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已初步構建起以會計監督為核心的企業監督體系。但從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實踐情況看,仍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其中較為突出的主要有:監督意識薄弱、獨立性不夠、體制不健全,以及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側重事后監督等,這些缺陷和不足始終是國有資產管理的安全隱患,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文章主要針對會計監督目前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進行研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期能對國有企業在實施會計監督方面有所啟示。
關鍵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會計監督
國有資產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會計監督作為國民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內控制度,對各類經濟活動實施全面監督和管控,對企業經濟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和制約,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不斷改善和加強,以切實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從而有效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一、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一)可切實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性
由于國有企業管理基礎薄弱且管理觀念陳舊,其國有資產管理本身仍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問題,如產權關系不明確、資產利用率低、資產計量不準確等,加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處理的經濟業務更加復雜,國有資產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只有不斷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改善企業管理現狀,建立健全以會計監督為核心的企業監督體系,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現行會計準則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督和管理,才能有效實施國有資產管理,切實提高資產管理規范性,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二)可有效降低國有資產流失的可能性
從目前國有企業管理現狀來看,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企業經營管理者因主觀故意或過失,違反法律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比如重大投資不經集體研究決策、不開展風險評估和可行性研究論證,盲目投資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在企業處置過程中,將國有資產低估甚至不評估作價出售,有意無意地侵吞國有資產;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通過預付賬款或延期收款等形式為他方經營者提供融資便利,無償占用國有資金等。針對這些情況,國有企業必須加強全方位的監督和防控,利用會計監督體系切實開展經濟業務的全過程監督,從而有效防止和降低國有資產流失。
(三)可促進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由于國有企業受管理體制及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內部管理較固化,整體缺乏活力,工作按部就班,人浮于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企業市場敏感度也不強,對市場信息的掌握利用和經營風險的識別防控都相對滯后。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國有企業生存發展嚴重受阻、經營舉步維艱,甚至有的國有企業已瀕臨倒閉。面對這樣的困境,國有企業大力推行改革,對外努力開拓市場尋找生存之機,對內狠抓生產經營增強企業實力,實踐中有不少企業急于求成不按規章辦事反而使企業經濟利益受損,這種情況下就迫切需要企業加強內控管理,完善監督體系,利用會計監督手段獲取第一手會計信息和資料,及時搜集和掌握市場經濟信息,快速甄別和防控企業經營風險、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更加準確有效的意見建議,從而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當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監督意識薄弱
作為占據國有資產較大比重的國有企業,由于受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整體會計監督意識較薄弱。首先是企業領導人員對會計監督重視不夠,未充分發揮領導作用為企業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并營造良好的會計監督氛圍;其次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會計監督的認識不夠,日常工作主要以履行會計核算職能為主,忽視會計監督主體責任,對企業經營情況和風險信息缺乏主動分析和思考,對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不正常現象未能及時發現和上報,未能為領導層決策提供更加準確有效的信息參考。
(二)會計監督獨立性不夠
當前國有企業財務部門主要為企業內設機構,且大多由企業主要負責人親自分管。而財務負責人則由企業經營層選拔和任命,其人事關系和薪酬考核歸企業經營層控制,這種情況下,企業經營層就極有可能為完成上級考核任務或謀求個人私利,授意、指使、強令財務部門和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重阻礙會計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
從會計監督實踐情況看,國有企業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主要有兩方面表現,一方面是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存在未細化會計監督實施流程、未明確領導人員職責權限、未落實會計人員崗位責任、未建立會計監督責任追究等缺陷;另一方面是企業監督體系不完善,各類監督自成體系未形成合力發揮最大作用,企業監督管理漏洞仍然存在,仍可能滋生循私舞弊現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四)會計人員專業素養不夠
首先是會計人員對會計相關法律法規認識不足,工作中法律意識淡薄,執行力度差,甚至存在會計人員為追求個人不當利益做假賬,損害企業經濟利益的行為。其次是會計人員因循守舊思想固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專業知識陳舊老套,突破創新能力不足,不按規范執行新的會計準則,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
(五)會計監督側重事后監督
當前國有企業會計監督組織主要有上級監管部門、社會中介機構、企業會計機構和其他內控機構等,從實踐情況看,以上無論哪種監督形式均側重于事后監督,主要針對已發生的各類經濟業務進行檢查或審計,對經濟業務的事前分析評估和事中跟蹤監督不夠,會計監督未覆蓋經營管理全過程。
三、加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會計監督的建議
(一)全面提高會計監督意識
國有企業上至領導下至員工都應該進一步提高會計監督意識,發揮企業主人翁精神,加強國有資產保護和利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一是企業領導要加強重視,以身作則帶頭遵守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和內部控制制度,以達到上行下效的目的,為企業塑造良好的會計監督氛圍;二是會計人員要加強認識,在履行會計核算職能的同時,充分履行會計監督主體責任,為企業各類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把關;三是企業員工要充分理解,尊重和配合企業實施會計監督,主動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二)確保實現會計監督獨立
為切實有效的開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會計監督,首先必須確保會計監督的獨立性,賦予會計監督更高地位,避免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存在人事與經濟利益方面的關系。可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由上級單位逐級向下級單位委派會計人員,上級單位負責管理和考核會計人員的人事關系和薪酬績效,從而消除會計人員與企業經營管理層在經濟利益上的共同關系,使會計人員不再受所在企業經營層牽制,以消除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獨立履行會計監督職責。
(三)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機制
健全國有企業會計監督機制,首先必須從完善企業內控制度著手,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結合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細化會計監督實施流程,明確領導人員職責權限,厘清會計人員崗位責任,落實會計監督責任追究,形成一套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衡的會計監督制度體系。其次要形成企業內外部監督合力,充分利用和發揮上級監管部門、社會中介機構和內部監控部門的監督資源和優勢,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企業監督管理體系,全方位多角度的對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從而有效堵塞企業管理漏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著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為進一步提高會計監督的合法合規性和科學合理性,國有企業應有計劃地開展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應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切實提高其思想覺悟和遵紀守法意識;應重視和加強會計人員信息化和專業化知識培訓,使會計人員能及時了解會計政策變化、熟練運用現行會計準則。同時企業應注重會計后備人才的培養,使企業逐漸步入會計監督的良性循環。
(五)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并重
國有企業會計監督應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并重,應強調事前加強規范、事中注重監控、事后強化問責的全過程監督。加強事前監督,主要是加強事前風險評估和可行性分析研究,從而有效規范企業經濟行為,避免決策失誤;注重事中監督,主要是加強運營情況跟蹤和運營風險防控,及時將風險扼制在萌芽狀態,避免進一步造成經濟損失;加強事后監督,主要是加強事后效益評價和經濟責任追究,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業務的全過程管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結語
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對國有資產的有效利用和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本身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專業性和延續性較強,需不斷加強和完善,實施國有資產管理的各個層面都應加以重視和關注,應針對會計監督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系列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和解決,才能促進會計監督更加合理規范,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賴明慧.淺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會計監督[J].全國流通經濟,2019(19):168-169.
[2]蔣玨.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會計監督[J].現代經濟信息,2018(21):172-173.
[3]林菁.關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會計監督的若干思考[J].納稅,2018,12(31):103-104.
(作者單位:重慶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