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鋒



摘要: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各項社會保險費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為降低對企業經營成本的影響,從5月1日起國家下調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上下限和費率(雙降),如何理性面對系列改革帶來的影響及挑戰,是社會各主體所迫切關注的。對比改革前后企業和個人養老保險費的繳納情況,分析出社保雙降后企業和員工的影響,提出繼續降低企業承擔的養老保險費、優化企業用工模式、進行工作再設計、調整薪酬結構等建議。
關鍵詞:社保費雙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改稅;用工成本
2019年1月1日起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緊隨其后國家調整了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的統計口徑,并下調了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率(雙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社會保險制度的整體水平,形成合理的養老體制,促進我國社保事業的發展。然而,系列改革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怎樣理性面對這些影響及挑戰,是社會中各個主體所迫切關注的。諸多研究中少有結合個案做具體分析,文章嘗試從微觀角度探究費改稅前后及雙降背景下企業養老保險費繳納情況及改革給企業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并提出解決思路。
一、改革前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繳納的對比分析
(一)繳費基數上下限及費率變化
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按員工個人實際工資總額并參照上下限進行繳納,上下限分別按上一年度統籌地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和60%計算。2019年之前統籌地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按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但從2019年起月平均工資按統籌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全口徑平均工資),變化之后的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均有所下降(雙降)。
文章以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某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來進一步對比分析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在改革前后的繳納情況。該行的員工工資構成主要有基本工資、績效、補貼費、獎金等,在職能部門的劃分上主要有12個職能部門。截至2018年12月30日該行共有229位員工,其中正式勞動合同制員工183人,試用期員工29人,簽訂勞務合同關系的員工有17人。2018年度該行試用期員工基本養老保險費一律按繳費基數下限3077元進行繳納,工資總額超過繳費基數上限的一律以5000元作為繳費基數。處于繳費基數上下限區間的并未按實際工資總額進行繳納,而是按個人工資額度分段繳納,具體見表1所示。
2019年度費改稅,銀行養老金繳費需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為便于比較,改革前后均以該行2018年11月份部分員工工資數據作為參照,進行比較,看改革前后繳費基數變化,見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從繳費基數看,社保繳費基數除了工資低于社會平均工資60%(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的員工有所下降外,其余不同工資收入水平的員工,社保繳費基數平均增長率為47.54%,且工資收入越高,社保繳費基數增長率越高。說明當前費改稅及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下降的實際效果是顯著提高了社保的繳費基數。
(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總額的比較分析
該行2018年11月為183位勞動合同制員工和29位試用期員工繳納養老保險金總額為148069.66元,為個人代扣養老保險金額達62345.12元,該行在改革之后企業代扣的個人養老保險費和銀行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總額分別平均增加41.28%和18.97%,具體見表3所示。
二、費改稅及雙降對企業及個人的影響
(一) 改革后企業用工成本依然不低
社保費雙降后,根據表3數據2019年企業繳納養老保險費用較2018年增加18.97%,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高于全球公認福利最高的瑞典。總體而言,改革后即便降低了社保費率和繳費基數上下限,但企業的社保用工成本不低,尤其對中小企業的成本增加方面沖擊大,長期看不利于企業盈利,也會擠占企業用于研發的資金,對經濟持續發展不利。
(二)員工貨幣收入減少,消費水平下降
改革前,在員工和企業有逃費動機時,可以利用征繳體制的漏洞少繳或逃費來獲得足夠貨幣現金來滿足日常消費需要,但改革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必須按實申報。如表3所示,按照改革后的征收辦法,員工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增加41.28%,對中低收入群體的影響顯著。
(三)增加員工失業風險,對員工職業要求提高
企業用工成本增加,會增加部分員工的失業風險,比如裁員、減少雇傭計劃,采用新技術手段,減少對人工的依賴,或采用一人身兼多個崗位的人力資源手段,這相應會提高對員工的職業能力素質的要求,倒逼員工自我提升。
三、對策建議
(一)繼續降低企業繳費率
目前我國企業繳納養老保險費率降至16%,但作為世界公認的高福利國家,瑞典的養老金費率只有 11.9%。繼續有序平穩地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符合當前降低宏觀稅負、 降成本的政策要求,可以活躍市場、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實體經濟對于減稅降費系列政策的獲得感。要進一步厘清養老保險歷史欠賬的責任主體,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引入商業保險中的精算平衡制度,構建待遇與繳費之間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優惠待遇與經濟發展成果。
(二)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首先進行崗位再設計,擴大員工工作范圍和職責,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對用人成本過高的企業,可以采用多種用工形式,如勞務外包、非全日制用工、返聘退休人員等方式調整用工模式降低社保支出。在薪酬總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薪酬結構,合理規避社保費用。具體做法是適當加大福利支出,比如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等,這些都是稅前列支,享受政府稅收優惠,部分福利可直接發放實物或提供服務,不支付現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繳費基數,進而降低企業社保支出,增加員工當前收入。
(三)員工要樹立長遠利益觀念和憂患意識
對于在職員工尤其是青年更需要有積極的參保意識和有節制的消費意識,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能夠在老年退休后有一定的經濟保障,雖然當前在工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員工個人貨幣資金減少,但從長遠的利益出發這是一件利人利己的措施,員工應該積極參保。員工在企業裁員風險增加的同時要樹立起憂患意識,緊跟時代步伐,建立終身學習理念,開展自主學習,積極創新,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常華.社保征收改革還需配套政策加以平衡[J].科技智囊,2018(10):28-33.
[2]魏龍.瑞典、美、德、日的養老保險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J].法制與經濟,2016(01):33-38.
[3]臧建文,丁文靈,孫賀晨,張平喜.企業減稅趨勢下:當前社會保險費改的精算平衡問題研究[J].財政監督,2019(03):25-34.
[4]周新發.關于當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改革的經濟學思考[N].中國保險報,2019-04-02.
基金項目:晉中學院優秀教學團隊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團隊》(JXTD201809);晉中學院博士基金科研項目《資源型區域視角下的山西職業培訓有效供給研究》(BSJJ2016207)。
(作者單位:晉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