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金鳳
為了迎接秋季運動會,大學生小偉最近兩個月來每天都堅持練長跑,并逐步加大了自己的運動量。誰知一周前,小偉的右下肢逐漸腫脹起來,皮膚變成紫紅色,走路都疼痛難忍。到醫院做彩超發現,他的小腿靜脈里有一根長達20厘米的血栓。若不及時取出,劇烈的運動可能引起血栓脫落,嚴重時可造成肺栓塞,隨時危及生命。
多運動不是能防血栓嗎?小偉覺得非常意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關英輝給出了解釋,原來,他每次跑完步都馬上停下來,沒有注意做相關的肌肉放松練習和身體調整,使肌肉的代謝產物沒能及時消退,加上血流速度突然減慢,誘發血管內炎癥的發生,并逐步導致血栓的形成。
現實生活中,像小偉這樣犯錯的人并不少見。這樣的運動并不完整,更不科學。就像汽車剎車時要慢慢減速一樣,高強度的劇烈運動過后,人體從運動到停止之間,也要有一個緩沖、整理的過程。通過放松動作,比如一邊舒展身體,一邊配合相應的呼吸節奏,可以讓緊張的肌肉慢慢放松,心跳逐漸減慢,暫時升高的血壓也逐漸恢復,避免突然“減速”對身體的刺激,減輕炎癥反應,防止血栓形成。
運動后,最好做5~10分鐘放松運動,讓全身上下的肌肉都得到調整。可以雙手下垂,反復輕輕抖動雙肩雙臂,調整上肢肌肉;慢慢抬腿、拍打或按摩大腿內、前、后側以及小腿后側肌肉,以調整下肢肌肉;前后左右彎腰或團身抱膝下蹲數次等,直到脈搏恢復到運動前水平。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