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兵 牛紅兵
山西陳醋黃小米,
山藥蛋蛋巴著泥。
山藥蛋小米和子飯,
養育了三晉好兒女。
唱的是:
生在山溝一布衣,
志向四方別家里。
鬧學潮,蹲大獄,
追求真理不顧惜。
參加犧盟齊抗日,
《中國人》《人民報》,
《抗戰生活》當編輯。
生花妙筆喚民眾,
唇槍筆劍撒敵區。
泥土芬芳三部曲,
春風浩蕩創奇跡。
要知我說的哪一個?
他就是——
人民作家趙樹理……
趙樹理文好人也好,
隨文化大軍進京畿。
創辦了,
曲藝前身《說說唱唱》,
又改編,
《石不爛趕車》和《登記》。
建國初期合作化,
筆下迷惘陷深思。
他言說,
我要到,
百姓家里吃派飯,
深入農村去學習。
戴氈帽,腰帶系;
裝起筆,披大衣;
老蒿煙袋拿在手;
他重返太行大山里……
你看他,
農家炕上聽民意;
你看他,
田間地頭一身泥;
你看他,
敲鑼打鼓唱起上黨戲;
你看他,
油燈燈底下吐心跡。
鐵筆寫下《三里灣》,
弘揚主旋話新題……
筆下的人物,
幽默多風趣——
二諸葛,三仙姑,
鐵算盤,馬有余;
張樂意,翻得高,
吃不飽,小腿疼;
小飛蛾,能不夠,
糊涂涂,常有理,李有才;
恒元,得貴,鐵鎖,春喜,小喜;
還有那個——惹不起。
一個個,
“綽號”叫得有含義;
一段段,
人物鮮明最清晰;
一句句,
鄉土言語接地氣;
一篇篇,
農民故事書傳奇。
一碗和子飯,
陳醋一點滴。
說的是平常事,
講的是百姓理。
你言道:
老百姓把你當知己,
鄉親們是水我是魚。
平常的事,
百姓的理,
你緊緊和百姓融一起,
深深記在咱心里。
曾經你,
幾年的薪水未領取,
《三里灣》稿費全不提。
當年你,
兩手空空離尉遲,
回鄉來,
清風兩袖悲凄凄。
你一生,
心清如水撼大地;
你一身,
牢牢扎根黃土里。
你說過:
成長總得經風雨,
寶劍越磨越鋒利。
看今昔,
人民作家趙樹理,
一支筆豎起一桿旗。
再唱你啊再唱你,
薪火相傳永不息。
心里裝人民,
胸中有大義,
筆下寫乾坤,
肩頭扛大旗,
初心不忘復興夢,
富民強國志不移,
鄉音濃濃唱不盡,
新時代更離不開咱——
趙樹理……
我細讀潞安大鼓《再唱趙樹理》后,感觸很深。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有節奏的板腔、深情的筆墨,感情深沉地抒發了趙樹理的光輝一生和他留給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作者抓住了趙樹理人物形象的人民性,挖掘其生活片段組織語言。通篇洋溢著激越和奔放,用情感點燃理想的光芒和思想的火焰,照亮人物的內心,溫潤人物的心靈。
趙樹理作為人民藝術家的真諦在于寫農民、唱農民,在生活中與農民架起血肉關系,演繹農民的真摯情感,特別是基于新時代下如何把生活素材鐫刻成為激勵人心、鼓舞士氣的價值內涵,以此豐富作品的內容,傳遞出向上、向美、向善、向真的價值取向。作者正是抓住了趙樹理作品的真諦從而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描繪場景和建構情節,合乎情理,避免平鋪直敘,措辭優美,具有跳躍性。從趙樹理的語言、行為、態度進行剖析,朗朗上口。再則,用轍規整,平仄講究,主題得到提煉,結尾意蘊深刻,回味無窮,啟迪我們向趙樹理那樣,學習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個人認為,作品還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第一,在趙樹理作品的人物描寫上,可以抓住代表性的人物,比如,二諸葛、三仙姑、糊涂涂、惹不起、常有理等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展開細節描寫,可以通過帶有符號色彩的人物,傳遞語言的魅力,增加語言的趣味。第二,有的語言還需要認真琢磨,更加樸實,使其通俗易懂,富有靈動性,讓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的句子時刻閃爍光輝,在敘事說理中推進人物的形象塑造。第三,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活水,要善于觀察生活,觸摸感悟群眾的語言,朝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求實態度實現創作的飛躍。
總之,趙樹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可貴的精神,尤其是他創作的態度和創作的途徑,應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融入實際、融入生活、融入群眾,從人民群眾中火熱的生活里挖掘素材,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提煉主題,從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中汲取靈感,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創作出描繪生活、贊美時代,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作者:中國曲協曲藝創作委員會秘書長、山西省曲協副主席 暴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