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超
摘? ? 要:由于醫療建筑內大多數都是病患,一旦出現火災事故,如果無法實現及時有效的疏散,不僅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還會導致醫療建筑需要承擔嚴重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醫療建筑;消防設計;技術措施
1? 城市醫療建筑物存在的主要消防隱患問題
對于城市醫療建筑物而言,其所存在的消防隱患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部分建筑物內部沒有設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對于消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因此在面對一些火災隱患時,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消防通道設計不合理也容易導致在火災發生時不能及時疏散人群,導致火勢蔓延太快,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其次,部分城市醫療建筑物管理部門沒有建立嚴格的火災隱患管理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那么就難以保證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受到約束。因此,在沒有嚴格制度保障的情況下,醫療建筑物內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員對于醫療建筑物管理制度的實際執行力也不強,工作很容易懈怠,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由于缺乏制度和規范的約束,相關工作人員在城市醫療建筑物防火監督工作中缺乏積極性,日常沒有做好消防安全設備的檢測及管理工作,很容易導致醫療建筑物消防隱患的產生。最后,對于城市建筑物本身而言,其發生火情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由于城市醫療建筑物面積較大,通透性較強,一旦發生火情,在短時間內可能造成大范圍的火勢蔓延,并且,醫療建筑物內部人員一般比較密集,部分人為的行為也可能帶來消防安全隱患,比如,在醫療場所丟棄煙頭,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等,這些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監督,也很有可能造成火災隱患的產生。
2? 醫療建筑的總平面消防設計
2.1? 消防車道以及消防救援場地的設置
在對醫療建筑進行分析時,根據其建筑高度和層數可分為單、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0m為一類高層民用建筑。除一類高層外的其他高層為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多層為單多層民用建筑。由于醫療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時又是人流量非常密集的場所之一,所以一旦醫療建筑出現火災事故,無論是人員的救援或者火災的撲救都很難及時有效地開展。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必須要保證消防車道以及滅火救援場地在設置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證救援的及時性,避免耽誤最佳救援時機造成嚴重的后果。在對高層的醫療建筑進行消防車道設計時,可以利用環形的設計方式。如果無法實現環形消防車道的設計,可以根據醫療建筑的周圍環境等,在建筑的兩個長邊對消防車道進行設計。消防車道凈寬和凈高均不應小于4m;高層建筑周邊消防車道轉彎半徑不小于12m,多層建筑周邊消防車道轉彎半徑不小于9m。消防車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2.2? 防火間距的設置
在對醫療建筑的防火間距進行設置時,必須按照規范化的標準和要求來進行,保證間距控制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由于醫療建筑內會有很多的醫用液氧儲罐,所以在對防火間距進行設置時,必須要保證間距的合理性。之前并沒有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嚴格的控制,所以在對間距進行設計時的距離把握尺度具有非常明顯的不同。但是當前已經出臺了相關條例和要求,對間距的要求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在相關要求中,明確提出液氧儲罐在單罐容積不超過5m3、總容積不超過20m3的基礎上,可以與醫療建筑內的其他建筑按照“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中的標準要求,對防火間距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液氧儲罐與其他一級建筑和二級建筑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不小于10m的位置處,與三級建筑間距不小于12m,與四級建筑間距不小于14m;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間距不小于18m。
3? 醫療建筑消防設計要點
3.1? 醫療建筑的消防疏散設計
由于醫療建筑內的病患類型比較多,很多病患自身的活動能力非常差,所以在緊急撤離時,必須要有人幫助才可以行走。所以醫院內部的樓梯以及通道在設置時,必須要比其他建筑物更加寬闊一些,同時應盡量考慮采用最短的疏散距離,盡可能縮短疏散的時間,為人員疏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提供保證。為了保證醫療建筑在疏散時的速度和安全性,必須要與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對安全出口以及避難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通常情況下,在對安全出口進行設置時,一般要對安全出口的數量進行計算分析,但是通常情況下,每個防火分區或者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不會少于兩個安全出口。除此之外,每一個護理單元內都應當對兩個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進行合理的設置。對于自成一區的治療用房等,可以在房間門與外部安全距離最遠的地方對安全出口進行設置,但在該位置對出口進行設置時,必須要嚴格按照標準規定中的要求設置,以保證良好的使用效果。
3.2? 排煙系統
在醫療建筑中,由于大進深的建筑體量和整體建筑造型,通常采用機械排煙系統。(1)固定排煙窗與建筑表皮結合。固定排煙窗為設置在有機械防煙排煙系統場所的外窗,窗扇固定,平時不可開啟,僅在火災時便于人工破拆,以排出火場中的煙和熱。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應在頂部設計不小于1m2的固定排煙窗。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應在其外墻上每5層設置總面積不小于2m2的固定排煙窗。同時,設置機械排煙系統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展覽建筑等,也需在每個防火分區設置固定排煙窗。如何既能滿足固定排煙窗的功能設置需求,又能有效延續原有立面設計效果,是建筑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以某醫療建筑實踐為例,在設計之初進行功能布局時,將疏散樓梯間結合后勤部分布置在建筑次立面一側,減少樓梯固定排煙窗對主立面設計的影響。同時將樓梯間固定窗設置在梁下位置,與實體面對應的玻璃幕墻分格統一。固定窗分格應不小于1200mm×1200mm,滿足窗框構造后凈尺寸不小于1m2,以便與消防救援窗結合設置。可在樓梯頂部或次頂層通過窗井將固定窗設置為出屋面天窗的形式,以保持建筑立面在頂部的實體完整性。(2)自然排煙窗與建筑表皮結合。①通高出入口空間處的自然排煙可結合幕墻雨篷設置,金屬幕墻雨篷或玻璃幕墻雨篷與結構梁交接處設置一體化金屬扣板,上部電動排煙窗按照幕墻分格排開,形成構件寬度與幕墻一致的整體效果。②玻璃幕墻上的電動排煙窗可設置在建筑造型凹進的陰角處,設置時需與2層防火分區之間保持2m的防火分隔。
3.3? 防火分區的設置
根據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對于醫療建筑中常見建筑內中庭回廊設計部分,其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疊加后的面積不應大于規范規定的要求。與此同時,在對該區域進行裝飾裝修時,要注意使用一些不具有可燃性特征的材料。在對地上的防火分區進行設置時,應當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這些要求的提出以及在實踐中的有效落實,對高層建筑每個防火分區允許的最大建筑面積是3000m2,對多層或者是單層的建筑則最大允許面積是5000m2。對于一些大型的綜合醫院而言,其自身的門診區域在設計和具體使用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利用大空間的設計原理,這樣不僅可以為前來就診的病患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服務設施,而且還能夠滿足大量病患同時求醫的需求。
4? 結語
醫療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時人員密集,一旦出現火災事故,對醫療建筑會產生的影響非常大,不僅體現在經濟上,而且還會造成人員傷亡。所以在消防設過程中,為醫療建筑的消防設計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鑫.某大型醫療建筑門診樓防火優化設計[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4):466~469.
[2] 高黎鋒.談大型綜合醫療建筑醫療街的防火設計[J].山西建筑,2016(2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