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

摘 要:大型浮船塢的拖航是一項高難度的航海作業,此類船舶由于結構特殊,受風、流影響較大,并且存在較大的瞭望盲區,拖航難度大。引航員首先必須根據拖航水域的水文氣象條件、通航環境等對拖航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再根據論證的結果安排拖航時間、拖輪的操作人員以及選擇合適拖輪和拖輪拖航的方式。本文通過結合大型無動力浮船塢“東方3號”拖帶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提煉出技術要點,并提出拖帶過程注意事項。
關鍵詞:大型浮船塢;拖帶方式;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U67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7-0119-03
隨著航運經濟的發展,加上先進的造船技術支持,浮船塢的體型不斷擴大,但是浮船塢無動力系統,需要拖帶才能航行。由于其結構特殊,水面以上橫向受風面積大,船首為方形,受流影響也較大,并且拖航作業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瞭望盲區,拖航難度大。
本文將對“東方3號”浮船塢拖帶案例進行分析,提出浮船塢拖帶作業過程中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與建議,從而有效保障浮船塢在拖航期間的水上安全,保障船舶、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及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
1 船塢簡介及作業概況
“東方3號”浮船塢總長300m,寬70m,水面以上高度71.5m,拖航吃水4.5m,拖航排水量94000t,是目前為止舟山船廠承修的最大型浮船塢,見圖1。“東方3號”浮船塢于2019年6月22日由兩艘遠洋拖輪從韓國某船廠拖航進舟山中部港區。
2 拖航環境
2.1 潮汐
岱山:0807-103 1309-249 1933-79
定海:0754-152 1241-287 1926-113
要求實測風力小于6級,浪高不超過1m,能見度要求2海里及以上。航道最小水深10m,滿足富裕水深要求。
2.2拖輪配備
配備2艘專業拖帶拖輪和5艘全回旋拖輪幫助進行拖帶作業,見表1。
2.3設計航線
本次拖航總航程約41海里,需經過兩次大轉向和一座在建中的舟岱大橋。航線設計見表2及圖2。
2.4拖航方式拖輪的配置及拖帶方式
因為本次拖航要求較高,需要經過寬度為570m在建中的大橋,因此采用組合拖帶方式。本次拖帶擬配備2艘專業拖帶拖輪和5艘全回旋拖輪幫助進行拖帶作業。擬定專業拖輪在船頭拎拖,拖纜長度前段約150~200m,至大橋通航孔前縮短至100~150m;全回旋拖輪的4艘分別在被拖船左右兩舷進行傍拖,其中前面2條港作拖輪采用八字纜的方式帶纜,第5艘帶在“東方3號”尾部,拖輪船首與其緊綁,既可以頂推,也可以在應急的時候協助減速。
2.5拖航阻力
根據中國船級社《海上拖航指南2011》附錄2中海上拖航阻力估算方法:海上拖航總阻力RT=1.15〔Rf+RB+(Rft+RBt)〕KN。
式中:Rf——被拖船的摩擦阻力,KN;
RB——被拖船的剩余阻力,KN;
Rft——拖船的摩擦阻力,KN;
RBt——拖船的剩余阻力,KN。
(1)被拖物或被拖物的阻力按如下近似方法確定:
Rf=1.67A1V 1.83×10-3 ? ?KN
RB=0.147δA2V 1.74+0.15v ?KN
式中:A1——船舶或水上建筑物的水下濕表面積,m2;
V——拖航速度,m/s;
A2——浸水部分的船中橫剖面積,m2;
Δ——方形系數。
正常船舶:A1=L(1.7d+dB)m2
該浮船塢:A1=L(B+2d) m2
式中:L、B、d分別為船長、船寬和拖航吃水,m。
(2)拖船阻力Rft和RBt可使用拖輪的設計資料,如無資料也可按上述(1)的近似公式計算。
本次拖航速度6kn,浮船塢δ取0.9,主拖δ取0.7,港作拖輪設計相似,每艘阻力以70KN計算。
拖航總阻力RT=1833KN。浮船塢的結構,成凹字形,縱向有效受風面積很小,橫向受風面積大,本文只計算橫向受風情況。
2.6拖帶計劃
7時30分引航員在登輪點登輪,港作拖輪就位,系帶拖纜;8時起拖,此水域會與來往中小型船舶交會,應和海事艇積極配合,謹慎駕駛。根據當日潮汐,10時岱衢洋才開始漲流,因此本段拖帶頂落流,本段航程13海里,平均拖帶速度4kn;11時魚腥腦島北,距離大橋通航孔12海里,頂流拖帶,航速3~4kn,約需3~4小時,取3.5小時;14時30分拖帶至舟岱大橋臨時主通航孔西側;15時拖帶至舟岱大橋臨時主通航孔東側;15時45分拖至世紀太平洋碼頭北水域轉向,此時為初落潮水,需特別謹慎駕駛,控制好流壓;17時15分拖至太平洋海工船廠臨時錨地附近;由港作拖輪控制好船位,開始解主拖輪纜繩,解拖后與船廠引水交接。總共拖帶及靠泊時長約9小時。
2.7拖帶時機
本次拖帶緊緊圍繞初落緩流時段(即14時30分)通過舟岱大橋臨時主通航孔展開,同時還要考慮到“東方3號”拖帶所受阻力較大,拖帶穩定性較差。登輪點至魚腥腦島北13海里,頂落流拖帶,從魚腥腦島至舟岱大橋西口12海里只能頂流拖帶才能趕上初落潮水通過大橋主通航孔,從大橋通航孔西口至長白東6海里順流拖帶,從長白東至太平洋海工3海里為頂流拖帶。5條港作拖輪和船廠帶纜工人應于引航員登輪前到現場就位。
3 拖帶難點分析
由于“東方3號”浮船塢流線型較差,拖帶穩定性較差,因此對于拖輪的要求較高,擬配備7條拖輪聯合拖帶,其中2條為大馬力遠洋專業拖輪提供動力,其它5條港作拖輪協助轉向兼顧提供動力。由于航程較長,又需要在白天1天的時間內完成拖帶工作,前半段為頂流拖帶,拖帶速度和穩定性更難保障,因此為保證拖帶的實施能夠按計劃進行,需要港作拖輪馬力均在5000馬力以上。
本次拖帶區域通航環境復雜,引航員登輪點(122°07.5E/30°22.51N)至五峙北錨地來往沿海小船較多,并且還要通過在建舟岱大橋臨時主通航孔,因此,主拖拖輪分別配備1名引航員來協助拖輪與責任引航員的溝通與配合,以防出現差錯。另外,責任引航員帶領另外3名引航員登上被拖船體,分別在“東方3號”4個角就位配合并聽從責任引航員的指揮,以對整個拖帶過程進行及時和準確的掌控。
4 注意事項
本次拖帶浮船塢總長300m,寬70m,水面以上高度71.5m,拖航吃水4.5m,拖航排水量94000t,該浮拖物存在水面以上高度較高,浮拖作業中存在受風面積大,吃水深,受風、浪、流影響大等特點。
(1)由于船塢寬度大、方型系數大,沉井浮運拖帶作業是7條拖輪聯合拖帶,需要統一指揮、步調一致,指揮難度較大,對指揮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一旦偏離航路,調整和控制船位困難,易發生擱淺等事故險情。
(2)浮船塢水面建筑高大,指揮人員的站位較難選擇,存在很大的盲區。沉井出塢和浮運過程中,整個船隊轉向、避讓的操作難度較大,存在與附近船舶發生碰撞的風險。
(3)拖帶時,船隊航行路線前方一定水域不允許有船舶通過,在風流浪的共同影響下,船隊的航跡帶較寬,沿海小船較多,拖帶過程中會對船舶航行造成一定影響。
5 結論
針對本次大型浮船塢拖帶作業的特點、存在的通航安全風險和問題,經過對拖帶路線、拖帶水域通航環境、自然條件等進行分析,采用了雙拖并拖方式,發現雙拖并拖有較大優勢。
(1)雙拖并拖能提供的馬力大,對于拖帶大阻力船舶有利。
(2)提高安全性,每艘拖輪都有一根單獨拖纜,這與單主拖相比減小了拖纜負荷,提高拖纜安全系數,而且即使一條拖輪出現故障,還有另一條可以維持整個拖航系統。
(3)港內拖帶的拖纜長度會相對縮短,主拖的螺旋槳排出流對被拖船的影響會增加。并拖兩條主拖的螺旋槳排出流位于被拖船的兩舷,減小了被拖船的阻力,提高拖航速度。
(4)并拖可以通過改變兩條拖輪拖力的大小和方向,抑制拖航過程中的偏蕩,還可以更好地轉向,減小轉向水域。
參考文獻:
[1] 田瑜.無動力大輪的拖帶和進出塢作業探討[J].中國水運,2019(06):87-88.
[2] 張杰.“廬山”浮船塢海上拖帶作業通航安全分析[J].珠江水運,2013(13):31-33.
[3] 黃金龍.沉箱出運安裝的安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3.
[4] 趙斌.大型無動力船舶的拖帶出港引航方案及應急措施[J].航海技術,2019(05):47-49.
[5] 劉建.拖帶TASHA鉆井平臺離碼頭和裝船[J].世界海運,2015,38(04):23-25.
[6] 沈建云.拖帶鉆井平臺“勘探三號”出口深圳港引航方案[J].航海技術,2015(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