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華
[摘? ? 要]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云技術的大規模發展,市場對應屆畢業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按照過去傳統模式在校學習,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培養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所以本文主要探討國家在實施“1+X 證書”制度方面,高職會計專業在社會進步中面對的挑戰與教學變革。
[關鍵詞] “1+X 證書制度”實施;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變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7. 100
[中圖分類號] F233?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17- 0230- 02
0? ? ? 引? ? 言
2019年1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職教20條中提出職業院校要大力推進“1+X 證書”制度的開展工作。自此職業教育要重點落在“職業”兩字上,學生夯實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倡學生在校積極取得本專業的職業等級證書。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培養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職業教育應該面向社會,培養職業化的人才,而當今社會職業院校,畢業學生掌握的知識已經不能僅是紙上談兵了,需要有實踐經驗。高職學生在學校具備了這些經驗以后,在就業方面才能彌補學歷上的不足,所以職教20條提出的發展X證書,是當今社會對職業大學生提出的更高目標的要求。
1? ? ? 會計專業“1+X 證書”制度實施背景和意義
1.1? ?高等職業教育市場對其提出新的要求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各行各業對高端職業人才的需要,使得職業發展教育越來越受到中國社會重視。會計專業作為一個受人追捧的管理類專業,在國內大部分職業院校都有開設,所以學生占比比較大,但是也導致了會計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的現象。由于應用性大數據、云技術等現代智能手段的發展, 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和財務軟件,而且也要擅于交流和團隊協作,努力架構財務、稅務、銀行和人力資源數據共享的橋梁。
1.2? ?會計專業“1+X 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
1.2.1? ?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近年來,我國不斷優化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將早期的570余種刪減為當前的139種。其中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此證取消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不得不考取初級職稱,由于考試難度較高,通過率一直比較低,因此很多學生紛紛另辟蹊徑,轉而考取企業頒布的證書,如衡信教育組織培訓的 camc 認證等級證書,雖然獲取證書比較容易,可是花費的成本較高,這些現狀的存在對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造成了不小的阻礙,歸根究底在于高職院校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體系的結合不夠緊密,證課分離的現象較為突出,不能滿足復合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要,所以加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體系的創新勢在必行。
1.2.2? ?高職教育領域的一大亮點
目前,高職學生只要拿到學校要求的學歷證、計算機證和英語四級證等證書就可以畢業,但這并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質和初衷,也難以與普通教育相區別。當前國家推出“1+X”證書制度,堪稱職教領域又一大亮點,其內涵簡約不簡單。高質量的教育可以管理未來,高質量的培訓可以管理現在,高質量的教育和高質量的培訓同時進行,既可以提高現在,又可以發展未來,施行“1+X”證書制度改革的意義就在于此。此制度的實施完善了職業教育,促進了產教融合、提高學校與企業合作效率。它是職教培養目標的體現(品德與技能兼修,發展創新復合型技能人才),也是現代學徒制培養制度的體現(教育與培訓融合)。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改革實施涉及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又是一項推進高職教育全面治理的發展行動,對會計專業未來發展有其深遠的影響。
2? ? ? 會計專業“1+X 證書”制度實施困境
2.1? ?產教融合推進受阻
目前職業院校與產業合作大多停留在一紙合作協議上,真正實現產教融合的較少。學校推行產教融合的初衷是為了使學生可以接觸到真實的賬目,但愿意合作的企業卻不是很多,引進來的都是中小型企業,學生接觸到的行業類型有限,不利于以后工作發展。雖然產教融合校企雙方都進行了調研、開會商討,但是后期教學中往往聯系不夠緊密,而造成脫節。國家沒有針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出一些對企業更加有力的優惠政策,不能激發企業積極性,企業導師實踐經驗豐富,缺少系統傳授知識的方法,不能發揮更大效用。以會計專業為例,目前會計專業產教融合的“學校熱、企業冷”的現象普遍存在。沒有企業的深度參與,對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只能停留在培養傳統的財會核算人員層面上。
2.2? ?雙師型教師匱乏影響職業證書推行
職業教育,重視教育的同時,也偏重于職業化,培養職業人才,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現狀,是年輕教師占比比較高,這些教師往往高學歷但缺乏實踐經驗。在今天蓬勃發展的職業教育中,對高等職業學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青年老師也參加了崗前培訓、不定期參加講座會議,但是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我們國家招聘教師更看重學歷,導致老師只有理論知識,缺乏實戰經驗。其實雙師型教師,是指不僅擁有高學歷還要擁有實踐技能,但從目前高職院校整體看,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還嚴重匱乏,這種匱乏也阻礙了“1+X證書”制度的推廣,假如老師對推行技能證書認識再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讓等級證書的培訓流于形式,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聘請校外導師兼職,雖然其實踐經驗豐富,但教學經驗不足,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以上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3? ? ? 會計專業“1+X 證書”制度實施的建議
3.1? ?建立課證融通的人才發展方向
本著“為了學生自主發展,為了培訓復合應用型人才,以加強職業實踐為主線”的設計理念,重點將職業證書融入到課程設計中。以會計專業舉例:對于專業開設的課程,特別是那些與X證書相關的課程核心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的模塊內容要與 X 證書要求的內容銜接起來,避免課程重復設置。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學生專業核心技術課程是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將職業證書內容融合在專業核心課程中,本專業核心課程在每個學期設置中既有理論課時,也要有實訓課時,這樣有機結合,既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樂趣,又提升了職業證書的發展。大多數高等職業院?,F在實行2.5+0.5的學制,沒有更多時間開展其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與考試工作,我們可以將其與專業課程相融合,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不僅豐富了教學模式,也推進了證書前進的道路,在實行過程中還要注重與職業資格證相關專業科目的銜接,保證學生的職業資格證通過率。
3.2? ?加深校企合作、助推產教融合
目前職業高校在國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號召下,引導企業進校,一些國內企業比如:用友集團、衡信集團、中聯集團和學校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合作,職業院校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理論學習的基地,更是模擬企業環境,真帳真做的“工作場所”。近兩年我們學校建設的現代學徒制會計夢工廠,在大三會計學生實訓中發揮了積極效用,學生提前模擬在工作中的場景,穿職業裝、帶工作牌、每天打卡簽到,學生競聘上崗,分設各個部門,部門間分工協作,各個崗位輪流操作,實訓內容涵蓋了職業素養、工業、商業、零售業三大行業的手工帳、電算化和稅務實訓等十大模塊,在稅務實訓中學生不僅會開增值稅發票,而且可以單獨進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申報納稅,在整個實訓過程中配合社會上的案例,以驅動任務為目標,崗位之間輪換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完成,老師以指導的方式介入,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實訓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實踐技能,更加強了團隊間的相互協作與配合。后期學校和企業協商,推行人才訂單班模式,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成找到的滿意工作。這種模式,主要是面向社會,滿足企業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對學校和企業來說實現了雙贏。
3.3? ?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使“1+X 證書”制度順利實施
為了順利實施“1+X 證書”制度,學校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教學計劃和規章制度。老師在工作中要積極配合,明確職責, 密切合作,共同進步。教務處要加強項目管理,為順利展開培訓提供系統的保障環境,建立檢查和評價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教學發展所需人才,學校要不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和每年至少有1個月,要求一線教師去企業兼職,提高實操水平。配備專職人員,加快組建一支具有時代信息素養、熟練掌握應用技術的專業性教師隊伍。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提高待遇、降低學歷要求等方式來吸引企業的技能型人才,為學校教師的人才發展補充新鮮血液,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4? ? 結? ? 語
在產業發展轉型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更應該順從社會的需求,從職業角度出發,教育出更多適應崗位要求,具備崗位技能證書的務實性人才。因此“1+X 證書”制度在高職會計專業中的實施已經成為了新時期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必然需求,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肯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工作的地位,加強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及師資隊伍建設,還要科學設置會計專業理論課和實訓課的占比,從而為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添磚加瓦。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玉兆.關于高職院校會計“1+X證書”制度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409-410.
[2]宿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基于“1+X證書制度”[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0):13.
[3]李媛媛.“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教學的思考[J].納稅,2020,14(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