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嘯

讀過楊朔散文《香山紅葉》的人可能還記得,文中把北京香山比作一個聚寶盆,我這些年來幾乎天天爬香山,也沒發(fā)現(xiàn)這個比喻的貼切之處,但我只看了李子柒的幾個視頻,就忍不住感嘆:她住的那座山真是個聚寶盆啊!那里物產(chǎn)無比豐富,不必說各類蔬菜瓜果,她想吃就能隨時去采摘,就連小龍蝦也在一個小水塘里埋伏著等她去垂釣,我想,如果她想吃大龍蝦,它們也會成群結(jié)隊地跑到她的廚房。至于李子柒本人,則是比仙女還仙女。稍上歲數(shù)的人大多幻想過民間故事中的那位田螺姑娘來給自己當老婆,而田螺姑娘其實只會手洗幾件粗布衣服,簡單燒幾樣農(nóng)家菜而已。李子柒仙女那才叫一個厲害,她的烹飪技術(shù)不輸米其林三星大廚,既能做香辣可口的土菜,也能做精致好看的西點。除了烹飪,她還能騎馬,還會砍柴,一定也擅長制陶燒瓷。如果早生一兩千年,我估計她一人就能搞出四大發(fā)明來。
世上沒有如此容易且舒適的田園生活。多年前經(jīng)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就談到,幫助邊遠山區(qū)脫貧致富的最好辦法,就是要讓居民從山上搬下來。若是有很多人聽信李子柒的宣傳,紛紛上山生活,我們的脫貧攻堅戰(zhàn)就要功虧一簣!當然,這只是玩笑話。
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邊兩年兩個月零兩天的生活,更接近“田園生活”的真相。我雖然沒有去過康科德,但我能想象,梭羅一個人建造的那幢小木屋一定簡陋無比。其實,這幢小木屋,梭羅對它還沒有完全產(chǎn)權(quán),它只是“地上附著物”,土地是屬于他的朋友愛默生的。并且,據(jù)說愛默生夫人敲響開飯的鐘聲,梭羅是第一個跑過去的。
“一個人的生活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好,一個人能做的事,也極其有限。”把李子柒的田園當作一種娛樂即可,入戲太深就沒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