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摘 ? ?要:2019年,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才培養模式。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要積極研究“1+X”證書制度的內涵,提出相應培養策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本文通過對“1+X”證書制度下室內設計專業建設進行深入探究,明確專業培養路徑,積極培養滿足大數據技術發展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1+X”證書制度;室內設計專業;思路;舉措
1 ?引言
大數據時代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全面提升,為了滿足企業和行業發展需求,必須要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完善的教學模式。“1+X”證書制度,“1”為學歷證書,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大數據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
2 ?室內設計專業建設思路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始終無法擺脫普通高校教育的桎梏。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與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獲得轉型發展的機會。“1+X”證書等級制度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人才培養提供全新策略。但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依然存兩方面的問題與矛盾。例如,教學過程沒有充分考慮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也沒有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制定標準。大多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學校作為客觀條件,沒有從企業的用人角度進行分析,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隨著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學生的專業素質與技能無法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企業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人才進行二次培訓,這樣就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脫節。教育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重要目標,專業教學標準也規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如果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無法全面的體現人才培養效果,必然會削弱教育社會服務的效果。此外,教育為了滿足人才培養水平提升的要求,在專業建設時存在“假大空”的現象,對人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過于片面追求,甚至超出行業人才職業技能標準,這樣的培養策略會造成專業教學出現空洞現象。院校人才培養如果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浮氣躁的情況,對企業安排的各項工作不滿,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隨著“1+X”證書教育制度的頒布,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又能夠全面推動教育轉型升級,滿足企業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業教育在轉型的過程中,專科教學和本科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相同,很多專業往往直接照搬本科教育,致使專科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很多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基礎條件比較差,無法達到本科院校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專科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培訓,所學的內容主要問基礎理論,缺乏實踐操作的鍛煉,很多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卻無法適應具體的工作內容,薪資待遇不理想,引發大量學生離職。通過對這些學生的基礎條件進行分析,采取“1+X”證書制度,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生源的知識獲取要求,職業技能完全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具有密切關聯。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也會導致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受到影響。我否認現代社會很多企業招聘時,對人才的要求往往只局限于985、211等重點本科學校,對專科學校畢業的學生本能排斥,導致院校畢業學生無法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對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調整造成嚴重沖擊。
隨著“1+X”證書制度的落實,社會組織通過對X證書的開發,可以為更多優秀人才提供便利條件,讓社會更加傾向于接納X證書的優秀人才。然而這樣制度卻無法被社會廣泛接受,還有許多社會人士認為加入X證書的頒發會導致X證書含金量下降,對院校修訂專業標準,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3 ?“1+X”證書制度下高等職業院校室內設計專業主要策略
3.1 ?以服務大數據產業為出發點
為了能夠全面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師,最主要的就是提高教育的育人水平,而院校,室內設計專業作為。服務社會發展為出發點,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最終歸宿,所以必須要深入了解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前景,準確落實“1+X”證書育人制度,且與企業行業發展要求作為標準,為國家提供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融合的同時還應該以社會效益作為主要原則,院校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相融合,可以邀請大數據企業的廣泛參與。通過共同制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能夠確保企業的利益不受影響,“1+X”證書制定的同時更應該凸顯社會效益,為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院校自身必須以社會效益為基礎,扎實推進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為院校人才培養創造更良好的條件。
3.2 ?以職業需求為導向
大數據背景,對一個人的個性化品質要求更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面臨的問題。通過單元教學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模式。為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選擇教學內容,為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循序漸進的提升實踐操作技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教師來說,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不斷修正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和評價,能夠明確自己的不足,及時向教師反饋自己的學習成績,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個性化教學中全面發展。在現在教學理論指導之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只有充分的表達自我,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判斷,從而設計不同教學模式。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傳播的速度飛快,而是社會也被各種復雜的信息所包圍,每一個人都在無形中接受著大數據的干擾,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教師自身更應該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學的重要作用,努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例如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嘗試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足不出戶就能夠快速收集到相關信息,節省備課時間。
3.3 ?完善教學設施
大數據技術主要依托于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存儲,最終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學檔案。在“1+X”證書制度教學背景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教師處于主體地位,這樣的師生關系,很難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方案,加強教師與學生的雙向反饋,全面提高學生參與熱情。通過對各種教學成果進行分析,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全面提升,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數據的儲存能力和處理速度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僅僅通過學生的課堂學習所獲得的信息無法滿足大數據的要求。為此必須完善大數據教師的軟硬件設施,為大數據系統提供充足數據。建立更多大數據教學場所,包括大數據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教學資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自主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廣泛應用。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全面提高大數據課堂教學水平,為每一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大數據學習檔案,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煒杰.1+X證書制度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研究[J].職教論壇,2019(7).
[2] 楊堆元.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中“X證書”考核標準探討[J].職教論壇,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