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日紅 柳素霞 鄭利云


[摘要]目的 探討風險評估對手術室感染防控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的266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的2813例患者作為干預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通過風險評估篩選出感染高風險環節,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防控質量及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結果 干預組的手術室環境物表監測合格率、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為0.24%,低于對照組的0.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實施風險評估管理,針對重點環節進行有效的干預,顯著提高了手術室感染防控管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風險評估;手術室;感染防控質量;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9(c)-015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isk assessment on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operating room. Methods A total of 2668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e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2813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e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igh-risk links through risk assessment were selected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adop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t the surgical si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surface monitoring on the operation instruments, the standardization rate of aseptic operation,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surgical hand washing and preoperative skin prepara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t the surgical sit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0.24%,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0.8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on key link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perating room,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isk assessment; Operating room;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effect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高危科室,手術患者手術部位感染控制是手術室感染防控質量管理的重點環節,因此手術室感染防控質量是提高手術室整體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1-3]。風險評估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后(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4-5]。按照等級醫院評審感染管理核心條款要求,對醫院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因素實施管理和監測,并落實;對有較高感染風險的環節開展風險評估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本研究對手術室重點環節、重點人群、高危險因素開展風險評估,制定針對高感染風險環節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應對相關風險的能力,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的266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的2813例患者作為干預組。納入標準:①行擇期手術者;②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②研究者認為其他不符合本次臨床試驗的情況;③其他禁忌證。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感染防控護理干預,包括常規的護理感染防控措施,消毒鋪巾,健康宣教,手術護理。
觀察組患者進行風險評估感染防控干預。①成立醫院感染風險管理小組。科室成立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和感染防控員、手術護理人員組成的風險管理小組。風險管理小組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知識的培訓,掌握風險評估方法及工具。②風險識別。風險管理小組人員應用檢查表法與頭腦風暴法兩種風險評估的工具,建立《手術室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險因素的清單》,重點環節:患者術前皮膚準備、手術人員的手、口、鼻攜帶病原微生物、血糖控制、患者抽煙、患者術前宣教、耐藥菌定植或感染、年齡、疾病、污染或污穢的手術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手術室環境的保潔與維護、術中環境控制、外科洗手、無菌技術操作、手術器械及物品管理、手術技巧、時間、手術部位有植入物、保溫、傷口飲料、術后手術切口維護、換藥室環境等。③風險評估。采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風險評估工具,進行風險因素評估。最終篩選出手術室高風險環節為手術室環境的保潔與維護不到位、無菌技術操作欠規范、外科洗手合格率不達標、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低四項高風險環節。④風險干預。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風險管理小組對高風險項目進行原因分析,制訂切實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并制訂高風險項目管理計劃表,每季度進行總結與改進,實現持續質量改進。⑤效果評價及分析。風險管理小組每季度對風險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評價,并對存在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制訂持續改進措施。每季度院感科進行督導評價,并為科室持續改進措施提供依據與建議。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失效模式效果分析評估高危因素,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防控質量及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
高危因素評估:患者術前皮膚準備、手術人員的手、口、鼻攜帶病原微生物、血糖控制、患者抽煙、患者術前宣教、耐藥菌定植或感染、年齡、疾病、污染或污穢的手術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手術室環境的保潔與維護、術中環境控制、外科洗手、無菌技術操作、手術器械及物品管理、手術技巧、手術時間、手術部位有植入物、保溫、傷口引流、術后手術切口維護、換藥室環境。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風險評估[10]:針對手術部位醫院感染重點環節、重點人群、高危風險因素清單,對發生風險的高危因素,采取風險因素標準評定。風險水平判定標準具體如下。風險優先系數(risk priority number,RPN)≥18,風險水平評定為高;9≤RPN<18,風險水平評定為中;RPN<9,風險水平評定為低。RPN值越大,風險越高。
感染防控質量評估:包括手術室環境物表監測合格率、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高危因素評估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顯示,患者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低、手術室高風險環節為手術室環境的保潔與維護不到位、外科洗手合格率不達標、無菌技術操作欠規范是手術室高風險因素,具體見表2。
2.2兩組感染防控質量的比較
干預組的手術室環境物表監測合格率、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3兩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的比較
干預組發生手術部位感染7人次,感染率為0.24%,對照組發生手術部位感染23人次,感染率為0.86%,干預組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847,P<0.05)。
3討論
手術室作為一個高風險的科室,容易導致醫患矛盾、護患矛盾。手術室護理人員應樹立風險意識管理理念,建立“零缺陷”的護理目標,積極參與到風險護理管理中,了解護理重點,并在護理后查看是否出現差錯[6-9]。
為了落實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規范我院術前皮膚準備,降低手術部位感染風險,院感科于2018年開始開展了術前皮膚準備質量改進,并制定了手術部位皮膚準備標準操作規程,各科按要求制定本科手術術前皮膚準備標準[10-14]。年度合格率同比逐年呈現上升趨勢。各手術科室對手術術前皮膚準備流程進行了細化管理,按科室手術種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便于醫務人員掌握。對于術前皮膚準備不合格現象進行及時反饋,認真整改,有效提高了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主要存在問題為:手術部位皮膚未進行清潔處理;腹部手術未清潔處理臍部。各科室應對個別不合格現象均進行有效整改[15-17]。
為了貫徹落實衛生部印發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13]《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控制技術操作指南(試行)》[14],規范落實我院手術人員外科洗手操作,手術室聯合院感科對手術人員外科洗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年度外科洗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各手術科室合格率均呈現上升趨勢。院感科每季度對外科洗手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對不合格醫生予以通報,督促整改[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開展風險評估,篩選出手術室高風險環節為手術室環境的保潔與維護不到位、無菌技術操作欠規范、外科洗手合格率不達標、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低,并制訂了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干預組的手術室環境物表監測合格率、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術前皮膚準備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為0.24%,低于對照組的0.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文獻[17-20]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手術室實施風險評估管理,針對重點環節進行有效的干預,顯著提高了手術室感染防控質量,手術室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梁文仙.探析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7,38(3):568-569.
[2]金燕,吳燕燕.流程風險評估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9,4(5):157-158.
[3]何艷,白玲.護理風險緊急預案與手術室護理整體質量的相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0):131-133.
[4]盧先枝,尚曉輝.手術室實施應急預案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4):3531-3533.
[5]賈芳玉,楊建風.風險管理在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7):16-17.
[6]黃艷.風險意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1):71-72.
[7]陳雪霞.護理安全風險管理防御機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7):29-30.
[8]劉勤榮,張忠蘭.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0):111-112.
[9]王越,楊婧.手術室護理中施行護理風險緊急預案對護理工作整體質量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3):181-182.
[10]Sawant A,Dieterich S,Svatos M,et al.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based quality assurance for dynamic MLC tracking systems[J].Med Phys,2010,37(12):6466-6479.
[11]徐艷,胡秀麗,蔣金萍.護理安全風險管理防御機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 36(10):1343-1345.
[12]郁蜀瑩.風險因素管理護理在降低手術室感染率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4):93-95.
[13]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S].北京,2009.
[14]衛生部.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S].北京,2010.
[13]柯勝男.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策略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195-198.
[14]李敏.安全護理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4):162-164.
[15]陳偉麗,程銳,柳王美,等.手術室安全管理中護理缺陷的分析與防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0):160-161.
[16]鐘偉華.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2):117-119.
[17]加子芹,熊金梅.風險意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8):88-90.
[18]李高艷.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8):15-16.
[19]李旭明,張青云,沙金,等.風險意識應用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 3(6):198-199.
[20]謝遠霞.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5):107-108.
(收稿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