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路陽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面對疫情,各大高校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將線下課程轉變為線上課程。《英語播音與發聲》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英播)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其較高的師生互動性要求教師使用直播課形式展開教學。本文主要從課程授課平臺的選擇、課程結構的升級、網絡授課的難點及課程改善的措施等角度出發,總結分析該門課程的網絡教學效果,提出對網絡教學方式的思考。
[關鍵詞]播音發聲;英語語音;網絡課程
隨著互聯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不斷融合發展,“互聯網+教育”在2013年迎來了其發展的元年。當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開始嘗試探索互聯網與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不斷推出新的網絡教學產品,吸引了眾多學生及家長的關注。受疫情影響,今年春季學期,全國各大高校開啟了網絡授課新模式,該措施給相關高校課程的教與學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課程開設背景與平臺選擇
疫情期間高校課程教授方式主要分為網絡現有課程替換、教師自行錄制課程、教師直播課程三種,但相關平臺眾多,如中國大學MOOC(慕課)、清華大學雨課堂、超星學習通、釘釘、騰訊會議等,教師需根據課程教學需求選擇相應平臺。
《英語播音與發聲》課程為播音與主持藝術(英播)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旨在規范學生英語的發音、改善學生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播音發聲能力,為其在高年級《英語節目主持》、《英語記者出鏡報道〉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考慮到該課程對師生互動性要求較高,教師最終選擇釘釘作為其網絡授課的主要平臺。疫情期間,釘釘平臺已經可以實現與學生視頻連線、直播過程中簽到、PPT課件或其他音視頻的同步共享,同時可以保存相關教學資料,可以滿足《英語播音與發聲》的教學需求。
二、網絡授課結構升級
(一)課程內容改善
《英語播音與發聲》課程要求學生在32個課時內掌握英語音標、區分英式和美式發音、掌握英語語流規律,并了解播音發聲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訓練播音發聲能力,課程單元眾多、課程結構安排尤為重要。與以往面授模式相比,網絡授課的方式對課程結構、課堂時間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面授模式下的語調教學,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新概念英語》課文的跟讀練習,并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朗讀,利用多種點評方式進行分析學生學習成果,而在網絡授課階段,為了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此類教學環節改為課后進行。另外,除了對以往教學環節的簡化,在課程設計之初,教師將“英語配音”“英語新聞播報”等特色單元融入課程大綱,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播音能力。
(二)課程趣味提升
為了改變傳統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枯燥性,在設計《英語播音與發聲》課程的教學大綱時,教師對相關課堂練習環節進行了改進。首先,教師將英語繞口令融入課堂教學。從第一節課的課程導入開始,英語繞口令就伴隨著語音教學的全過程,每講解完一個音標后,都有對應的繞口令供學生練習;其次,在講解連讀、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一節時,教師選取《出師表》(英文版)的相關文段供學生練習使用,強化學生對相關技巧的理解。在完成相關文段的講解分析后,教師會要求學生利用英語配音軟件進行配音,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
(三)課程練習加量
《英語播音與發聲》課程對學生的練習實踐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所以在網課期間,為了保證網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將本門課程的課后練習量進行了提升。例如,在英語語音教學單元,教師會在每次課程結束后選取本次課,上較為重要的15個詞匯,上傳至“小打卡”小程序供學生課后打卡練習,學生完成打卡后才可以得到相應的平時分。此外,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本門課程在網課期間增設“學生在線朗誦”環節,每周會有四位同學進行自選稿件的配樂朗誦,教師當堂點評。
三、網絡授課難點
(一)教師示范難有效
在教授英語語音單元時,教師的發音示范對教學效果十分重要,而網絡教學方式給教師發音示范帶來了困難。在線教學,教師無法通過面對面的示范、糾音來發現學生的發音問題,改善學生的英語語音面貌。同時,由于網絡傳輸的局限性,教師示范發音經網絡傳輸后面臨音質下降而導致發音不清的問題。例如,音標中四個前元音/i:/、/?/、/e/、/?/具有不同的口腔開合度,網絡示范難以保證學生可以準確把握該開合度大小;在發摩擦音//和/e/時,需將舌尖略微伸出,舌端靠近上齒背,氣流摩擦成聲,但在實際網絡授課過程中,部分學生反饋由于音質問題,無法判斷教師示范發音時是否將舌尖伸出。
(二)學生聽課不專注
由于遠程授課的特殊性,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聽課狀態。雖然釘釘平臺已經實現在線簽到、隨機邀請學生連麥回答問題,但教師依然對設備終端學生的聽課狀態難以把控。其次,沒有了學校、教室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選擇在任何時段、任意場合進行聽課,對于一些錄播課程,學生學習的隨意性更高,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愈加困難,學生的學習質量愈發難以提升。在本學期《英語播音與發聲》課堂上,教師選用小程序“小打卡"來輔助教學,以提升學生課后的練習量。每周新課前,教師都會針對上一周打卡詞匯中高頻出錯詞匯進行強調并糾音,在下一次的打卡練習中再次呈現此類詞匯。但學生實際掌握情況依舊不容樂觀,經過多次重復,部分發音易錯的單詞如prestige、economic、cupboard等仍然有部分學生會發錯,反映出學生聽課不專注的現象。
(三)網絡環境不穩定
網絡課程的開展受到網絡環境的制約。本學期開學第一周,由于網課學生的劇增,導致部分網課平臺一度癱瘓,即便是教師提前錄制好課程內容并上傳至有關平臺上,大量學生依然反饋網絡卡殼、平臺崩潰等問題。對于直播課程來講,網絡環境的穩定性更為重要。雖然釘釘平臺直播功能較為齊全,但其直播質量也與網絡連通性緊緊掛鉤。《英語播音與發聲》課程網授過程中,曾多次出現教師端網絡信號差,教學中斷的現象,影響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連麥的過程中,受網絡環境的影響,所需連通的時間長短不一,占用了教學的時長。
四、網絡授課改善策略
(一)課前開展摸底調研
課程開始前對學生能力進行摸底調研有助于課程內容的調節。由于在網絡授課期間,師生連線及網絡連接故障等問題可能會帶來教學時間的浪費,授課內容重難點的把空、不同單元的授課時長調節顯得更為重要。
播音與主持藝術(英播)專業學生在入學前就已參加過藝考的選拔,故英語發音、英語口語能力較其他專業學生更好。但通過摸底調研,發現該專業學生雖然整體英語表達能力較強,但個體能力高低依然參差不齊。對摸底調研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2019級該專業部分學生會混淆英式發音與美式發音、音標體系混亂、英語語音弱讀式及節奏規律把握不當。
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在第一節課上就對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進行了宏觀的區分,并在后續課程中在講解每個音標的同時強化不同口音之間的發音區別,同時提升了語流單元的課時。
(二)課上改進練習方式
良好的課堂練習設計,將輔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點。在基礎語音講解單元,教師通過帶讀的方式,指導學生逐一掌握英語音標,并請學生連線進行朗讀展示;在講解語流部分的時候,教師利用《出師表》(英文版)片段作為.教學素材,分析文本中的朗讀語音技巧,并將其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以督促學生練習。除此之外,每節課教師都會預留出2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學生在線朗誦”環節,從發音、表達等角度點評每位學生的展示。
此外,在課程網授教學設計時,教師曾探討有聲朗讀、線上英文朗誦會等多種在線課堂練習活動,但囿于課時限制,未能開展。
(三)課后提升自學能力
突出的自學能力對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具有積極作用,而在網課背景下,自學能力更為重要。面對課程內容量大、授課時間有限的現狀,學生的課后練習量需要提升,教師也可以選擇將部分重要性較低章節的學習作為平時作業布置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選擇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學生學習結果的檢驗。對于英語語調部分的學習,為了避免傳統英語語音教學中的“重音輕調”的現象,教師可以從課程開端就布置學生在課后進行模仿、跟讀的訓練,充分利用學生的自學能力。
結語
在實際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諸如平臺選擇、課程調整等問題,也會面臨一系列網絡授課的弊端。通過對一學期的網絡授課質量分析,筆者發現只要對面授課程內容作出適當調整、對課程結構進行合理重構,網絡教學也可以正常有序開展,并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英語播音與發聲》網絡授課的實踐,筆者認為有關線。上教學活動,如“小打卡”小程序的使用和“學生在線朗誦”等環節,在恢復面授方式后,依然可以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豐富以往面授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曉敏,辛瑞萍,陳岱云疫情時期高校網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J大學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20(11):73
[2]何小蕾,莫名月,朱裕林,景婷.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在線教學實踐探索[J].科技視界,2020(16):14-16.
[3]甄珍.高校英語語音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