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
[摘要]公共突發事件具有復雜性、即時性、隨意性及互動性特征。在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需要履行及時發布準確的新聞事件信息,客觀披露真相,正確引導輿論以及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責任,并具備以下素養:突出公共突發事件本身的新聞價值的專業素養、做好政府及行業部門的聲音傳遞的政治素養、重視新聞報道收視率及受眾需求的經濟素養以及注重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與傳媒責任的社會素養。
[關鍵詞]公共突發事件;新聞記者;素養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采集具有新聞價值的線索和事件,并對其進行深入剖析和解讀是其應有的責任。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類媒體平臺的建立在極大程度上方便了新聞信息的傳播,公共突發事件在網絡上的傳播速度比傳統媒體背景下要快得多。那么在此背景下,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具備什么樣的素養都是其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媒體傳播特征
(一)復雜性
公共突發事件具有極大的突然性,其發生的時間、地點、方式及暴發程度等都具有不可控性,造成其復雜特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由不可控的客觀因素造成,其次是導致公共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來自于人們的知覺盲區,最后是公共突發事件往往暴發于人們不曾關注的細節之處。當今各種新聞資訊在網絡媒體平臺上的傳播非常迅速,而公共突發事件又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在傳播過程中往往會造成更加復雜的局面,倘若新聞記者不對其進行一定的宣傳引導,則很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二)即時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受技術限制,從公共突發事件的發生到大范圍傳播中間往往有一個緩沖的時間差,在此期間,包括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能夠有效把控和篩選信息,將正確的信息傳播給受眾。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個平臺之間往往相互獨立,大量的信息在不同的媒體渠道進行快速、廣泛的傳播,這種分散式的傳播結構使得公共突發事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圍傳播出去,媒體傳播的即時性非常強。
(三)隨意性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由于網絡媒體平臺的發展,新聞資訊在傳播過程中,受眾具有很強的參與度,可以通過在媒體平臺發布資訊的下方進行評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在轉發時附上自己的意見或者看法。在此狀況下,很多受眾都把這種評論的平臺當作自己發泄情緒的途徑,隨意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如此一來,本來是帶著受眾隨意情緒的相關言論就很容易形成大范圍的傳播進而被媒體推至頂層帶來關注。
(四)互動性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受技術的限制,新聞信息的傳播都是單向的,受眾無法實現和媒體的互動與交流,進行意見或者看法的反饋,媒體方面也很難收集受眾的相關意見。而在網絡技術充分發展的背景下,各類新媒體平臺得到充分發展,用戶可以在發布新聞報道的平臺,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媒體方面也能夠通過平臺和用戶進行有效的互動。
二、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的責任
(一)及時發布準確的新聞事件信息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由于網絡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公共突發事件在媒體傳播方面具有很強的即時性。因此,新聞記者就要注意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及時發布準確的新聞事件信息。由于突發性,公共突發事件的報道會在剛剛發布的短時間內在社會群體民眾之間引起非常大的討論,任何不當的語言都會對民眾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新聞記者在進行公共突發事件的報道時,既要注意新聞發布的即時性,避免錯誤信息在網絡上的蔓延,也要注意對于新聞事件闡述與表達方面的準確性,并通過官方的渠道對真實的新聞信息進行發布和傳播,避免因虛假信息的傳播而激發社會矛盾。
(二)客觀披露真相,正確引導輿論
公共突發事件由于引發因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非常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且會對人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由于公共突發事件在媒體傳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隨意性,很容易將不當的言論推至頂層,造成輿論風向的走偏。在這種狀況下,新聞記者的責任就是要客觀披露真相,正確引導輿論。新聞記者要通過全面的調查,客觀、公正的采編,將公共突發事件的整體真相還原出來,通過客觀、公正的評價有效引導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對受眾的不良情緒和心理進行有效疏導,避免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形成。
(三)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在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要有效承擔起其在協調社會關系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方面的責任。許多公共突發事件往往是不同群體之間利益沖突的集中化爆發,其在網絡上的傳播往往會進一步激起民眾與民眾之間或者民眾與政府之間的矛盾,進而影響整體的社會和諧。這就要求在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將不同領域、不同群體之間的需求和意見進行合理化地表達,及時將民眾的意見和想法傳遞給政府相關部門,跟進監督政府相關部門對于事件的處理,有效解決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
三、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養
(一)專業素養:突出公共突發事件本身的新聞價值新聞記者自身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對新聞的價值有一個判斷標準,每一個公共突發事件發生以后,新聞記者都應該用自己的專業素養,根據自己掌握的對新聞事件判斷的價值標準來判斷發生的公共突發事件是否值得報道。公共突發事件往往具有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但并不是每一件公共突發事件都在電視上進行了報道,因為決定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的首要標準便是對其新聞價值進行判斷。一位省級電視臺記者認為,在決定是否報道一個公共突發事件時,其首要的衡量標準便是要突出公共突發事件本身的新聞價值。因此,在每一次公共突發事件發生時,新聞記者在事件報道中應該具備的首要素養就是自己的專業素養,即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判斷事件的新聞價值,并對新聞價值進行有效突出。
(二)政治素養:做好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聲音傳遞
在對于公共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新聞記者擔負著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行業部門之間聲音的傳遞任務,這是由我國電視媒體所具備的政治屬性所決定的。這要求新聞記者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新聞記者這一政治素養是由我國電視媒體所具備的政治屬性所決定的。對于作為電視媒體中的重要組成人員,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是新聞記者的重要職責。而公共突發事件在很大概率上都是“相對負面”的事件,此時新聞記者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同時做好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聲音傳遞。每一件公共突發事件在發生時都會突破單位、部門甚至國家或者民族之間的界限,其社會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在短時間內很難依靠政府來進行應急處理,必須要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處理。而對于群眾而言,他們往往比較關心政府對這一公共突發事件的態度和相關的應對措施。因此,新聞記者應該做好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聲音傳遞,及時將黨和政府的應對措施傳達給群眾,切實做好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充分體現其政治素養。
(三)經濟素養:重視新聞報道收視率及受眾需求所謂經濟素養,即每一個行業所要取得的經濟效益。對于新聞媒體行業而言,其經濟效益便體現在新聞報道的收視率和對受眾需求的滿足方面。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在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和新聞的真實性前提之下,重視新聞報道收視率和受眾需求是其應該具備的經濟素養。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媒體行業的競爭環境更加激烈,各大媒體都將收視率作為衡量新聞報道質量的重要標準。對于公共突發事件這樣的突發新聞而言,報道的形式、標題、方法等各項因素都會對收視率的高低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新聞記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經濟素養,在進行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時,將收視率和受眾需求作為重要考量標準。
(四)社會素養:注重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與傳媒責
由于行業本身的性質,新聞媒體天然與社會民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每一項工作內容都是為了社會傳播,也都會在社會中形成巨大影響,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備注重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與傳媒責任的社會素養。在做公共突發事件報道時,首先,新聞記者必須要衡量此次突發事件的報道是否會在社會上形成大范圍的負面效應從而對社會的穩定造成不利影響;其次,還要衡量此次公共突發事件的報道是否有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最后,則要衡量此次公共突發事件的報道在社會影響與傳媒公信力方面是否會產生不利。
綜上所述,當前公共突發事件報道具有多項傳播特正,本文針對公共突發事件報道的媒體傳播特征與公共突發事件中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責任來從不同角度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養,以此強化新聞記者在公共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強調新聞記者提升自身對新聞事件的敏感性和反應力的重要性,從而促進新聞記者更好地展現出其對新聞輿論方面的引導力。
參考文獻:
[1]賈存真,彭芬.新聞網站在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以西部網“陜西山陽8.12突發山體滑坡事件”報道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3(3);5-6.
[2]吳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差異——以地震災難報道為例D].新聞戰線,2015(20);135-136.
[3]劉書哲公共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養[J].科技傳播.2019,11(24):43-44.
[4]王贛閩.公共突發事件政務輿情回應探析[J].新西部,2019(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