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國內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整體性布局不完整、成本較高、農村商貿流通發展落后性、競爭能力不佳,并且提出了加強商貿流通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建立完整性商貿流通業結構、有效控制商貿流通業成本、加強農村商貿流通配套設施建設、增強流通企業綜合競爭實力,全面發揮商貿流通業的綜合價值,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成本? 配套設施? 商貿流通業
國內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阻礙:農村居民收入漲幅,農民供給結構變革。據統計,[1979-2014]年,國內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漲幅為7.4%,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漲幅為7.6%;[2001-2014]年,國內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漲幅為9.2%,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漲幅為7.9%。由此發現,農村居民收入漲幅存在遲緩問題,加之農業生產活動的高額成本,引發供給結構發生改變,造成國內糧價在國際缺失成本優勢。
一、國內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商貿流通業并未得到有效重視,傳統經濟發展理念重視生產,缺乏對生產與流通之間相互影響的認識。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生產,并且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我國逐漸擺脫了以往貧困的面貌,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隨著生產投入的不斷增多,商貿流通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管理部門提高重視程度,通過政策引導,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加快,傳統發展理念嚴重制約了流通業發展,雖然現階段我國重視對流通業發展的支持,但是缺乏頂層設計,依舊存在一定的困局。
(二)成本較高
商貿流通業經營成本較高,是制約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主要原因。當前影響到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四個因素為店鋪租金、稅收負擔、人工成本與刷卡費用。從更高角度對商貿流通業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缺乏標準化建設也是造成商貿流通業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 轉變,商貿流通業發生了新的變化,對傳統商貿流通業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成本較高是制約國內商貿流通發展的因素之一。隨著流通標準化發展,能夠規范企業經營范圍,維護市場秩序。目前國家已經下達了一些促進國內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規范市場秩序起到一定作用。
(三)農村商貿流通發展落后問題
農村商貿流通業落后,與城市商貿流通業相比,存在較大改進之處。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的購買能力提升,對于商品的需求增大。當前農村商貿流通產業正處于轉型期間,基礎設施較差,嚴重制約了商貿流通能力的提高。農村地區小商店數目較少,很難為農民提供高質量商品。物流配送的滯后,成本不斷攀升,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理念加深,無公害綠色蔬菜難以從農村地區運輸到城市中,造成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制約了農村商貿發展。
(四)競爭能力不佳
商貿流通企業是整個流通業的發展的主體,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商貿環境復雜,很多企業局限于地方經營,難以提高自身規模,造成競爭能力有限,整個流通業缺乏有效分工,存在一定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制約了商貿流通業發展。各個主體之間的聯系不夠,存在盲目競爭,不利于商貿企業集團化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缺乏核心競爭力。尤其是信息化建設不夠,很多工作需要人工來處理,嚴重制約產業經濟發展,難以與現代市場接軌,難以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當前商貿流通業主體發展依舊處于初始階段,缺乏信息化、機械化應用,現代化程度較低。
二、加強商貿流通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完整性商貿流通業結構
在流通方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流通產業所具有的綜合優勢呈現日益增長趨勢,具體表現在產業的民生基礎性、產業市場先導性。商貿流通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主要作用在產品的生產與交易活動中。商貿流通業的高速發展,引起產業結構發生變革、經濟發展體制的改變,為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價值,以此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升國內生態文明。當國內經濟發展處于常態時,經濟發展目標應獲得均衡發展,具體表現為:經濟指數的穩定增長、經濟體制的穩定改革、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經濟性民生效應、經濟風險防控體制有序發展,以此推動社會經濟有序提升。
在經濟發展處于穩定狀態的社會背景下,商貿流通業具有多重發展優勢,具體包括:生產模式的引導與推動、拓展消費項目、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人們生活質量,以此促進經濟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為此,應建立商貿流通業主體結構,建設極具產生民生基礎、市場先導性等多重功能,以“五位一體”為發展原則,落實“四個全面”的產業戰略布局方式,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的發展理念,全面推動流通綜合指數的有效發展,為國內發展成為強國奠定基礎條件,發揮商貿流通業的民生基礎、市場先導性多重作用,為國內小康社會建設提供可能性。
(二)有效控制商貿流通業成本
國內商貿流通業在發展期間的干擾因素為體制束縛,引起其政治職能隨之發生改變,政治職能是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商貿流通業發展期間,應關注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盡可能地減少政府干預次數,促進市場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加快商貿流通業結構變革,提升資金流動效率。商貿流通業中政府的作用為協調與管理,保障頂層設計主體處于經濟交易的穩定與有序,兼具政策管理與經濟服務的雙重功能。商貿流通業所具有的民生基礎與市場先導作用,應結合國內相關政策內容,以此完善商貿流通業的各項措施。
商貿流通業林區內的決策與管理,應采取持續加強與完善措施,配合相適應的監管措施,優化商貿流通業相關部門的職責,以此嚴格控制商貿流通業所需的投資成本,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運行,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此外,商貿流通業應全面落實市場經濟管理措施,具體包括市場監管、經濟考核等。制定商貿流通業產業適應性的發展措施,加強行業、部門之間的關聯性,減少不正當競爭關系滋生,營建機會均等的市場經濟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良好完成。
(三)加強農村商貿流通配套設施建設
商貿流通業的高速發展,引起產業結構發生變革、經濟發展體制的改變,對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價值,以此推動商貿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商貿流通在拉動經濟增長、穩定就業、擴大消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為進一步優化商貿產業的流通結構。在增加農村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前,相關人員需要深入實地進行考察,結合當前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具體分析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布局計劃,在商貿流通業思想指導下,避免短板的壓力,結合農村未來發展,對已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改進,并增加新建設施擴展,進一步優化商貿流通設施結構,不斷促進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結構的升級,更加有效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不斷提升農村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更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借助商貿流通配套設施建設,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市場基礎,發揮商貿流通的綜合效應,促進農業現代化有序發展,為農業生產活動建設配套設施,增強農業生產活力,縮短城鄉經濟增長差距,為國內小康社會發展提供可能性。
(四)增強流通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要想最大化提升上商貿流通業,對現代農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必須加快對商貿流通業成本的把控,由于商貿流通業需要在,較強的體制下監督發展,并在不斷的發展中,更好發揮政府職能,為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政府有關部門需要積極轉變職能,減少干預,給予商貿流通業更多發展的空間,國家方面需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健全商貿流通業各個發展環節,并重點提升商貿流通業的管理水平。對于已經出臺的有關監督機制,需要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改進,制定更加健全的市場監管體制,不斷提升對商貿流通業的考核標準,積極鼓勵和引導商貿流通業,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勇于創新,不斷打破自身的局限性,為現代農業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為更好順應消費需求和發展要求,需要結合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水平,不斷均衡城鄉經濟,由于城鄉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對消費市場發展,提出更好層次的要求。要想增加企業綜合的競爭實力,必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努力按照企業品牌,樹立企業品牌口碑,加強跨區域農產品產業鏈構建,包括農產品的配送、加工、包裝、存貯、產品追溯等。不斷優化農產品市場,升級改造。同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大資金、政策扶持,更好給予中小企業商貿流通發展機會。發展商貿流通的綜合競爭實力,促進農業現代化有序發展,提升國內糧價在國際層次的綜合競爭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內商貿流通業建設期間,應從整體結構、成本控制、配套設施等方面逐一開展建設工作,為農業現代化提供發展助力,以此全面發揮國內商貿流通業的綜合價值,促進農業生產活動具有智能化與先進性,有效增強國內糧價在國際綜合競爭力,以此推動國內市場經濟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偉.電子商務產業與商貿流通業的融合發展:影響因素及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20(10):85-88.
[2]欒淞婷.基于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農民增收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9(04):123-125.
[3]陳明鶴.商貿流通業對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作用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1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