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桐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業務種類日益多元、業務數量日益增加,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大。作為保駕護航的內部審計工作應當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制約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內部審計方法如何與時俱進,本文從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效果影響因素及審計方法改進兩個方面探討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股份制商業銀行? 內部審計影響因素? 內部審計方法改進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與全球經濟發展深入融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務種類日益多元、業務數量日益增加,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大,內部審計工作日益復雜。內部審計是銀行交易業務和經營管理檢查的中心環節,內部審計不僅是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構成,也是銀行內部自我監管的重要手段。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內部審計工作的建立和發展,對提高銀行內部經營管理水平、降低銀行經營風險、監督銀行經營內容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各項程序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和缺陷,而內部審計方法落后是制約內部審計效果的主要因素,內部審計方法需要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有效提高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效果,提升內部審計的專業化和工作效率,促進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一、制約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效果的因素
(一)內部審計是否權威和獨立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審計主體不同,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受本單位的制約更大。內部審計的獨立與否是影響審計效果的首要因素。內部審計在工作、經濟、組織等方面都受到一定制約,導致審計的獨立性有所限制。內部審計只有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制約而具有獨立性時,審計部門才能發表較為客觀、公正和全面的審計意見,充分發現和反饋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問題、銀行內部監管制度執行的效果,便于銀行整改已有問題,完善相關制度,提高內部風控水平,防范和化解銀行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內部和外部風險。
(二)內部審計方法的先進性和科學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軟件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金融領域線上業務發展蓬勃,各類商業銀行日益傾向于使用專用金融軟件、計算機網絡處理各項業務。因此,內部審計方法也應該與銀行業務處理方法相適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和軟件技術對內部審計進行輔助,提升內部審計的準確性和效率,降低內部審計成本,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審計報告。
(三)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水平
內部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執行主體,是決定內部審計工作能否實現預期效果的核心,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良好與否關乎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高低和速度快慢。內部審計人員的協作能力、專業水平、人際交流能力、職業道德水平等因素都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產生重要影響。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改進相關思考
(一)以“風險因素分析法”作為內部審計規劃的基礎
內部審計人員可利用“風險因素分析法”來規劃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建立“風險因素評估模型”,將商業銀行可能面臨的市場風險、經驗風險、管理舞弊風險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內部審計人員根據模型計算結果對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評估,根據風險水平的高低確定審計項目的先后順序,制定合理的內部審計規劃。使用“風險因素分析法”對審計工作進行規劃的基本流程為:確定需要進行審計的項目,包括資產負債表、會計賬目、訂單合同、產品種類、分公司構成等;確定風險因素并評級。風險因素包括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競爭風險、環境風險、法規風險、技術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人員風險等,確定風險因素后利用模型進行風險評估;使用“風險因素評估矩陣”評估各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確定內部審計先后次序。需要注意的是,風險因素的分析和風險等級評定需要及時根據經濟、社會和經營環境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
(二)使用計算機輔助內部審計,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和速度
適當引入非現場審計,充分利用計算機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股份制商業銀行應該加快內審電子平臺建設、規范非現場審計、完善內審風險管理規范。強化公用審計信息平臺建設,有效利用審計信息處理系統及時采集、處理、分析和反饋多種審計信息。優化數據接口設計,實現業務數據接口、財務數據接口與審計數據接口無縫對接,設置數據訪問權限,實現審計部門可直接對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的數據進行訪問和提取,減少內部審計流程,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實現對風險點的實時監控。有效利用非現場審計手段,減少現場審計時間、降低審計空間約束、節約審計成本并提高風險預警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手工審計方式,將傳統審計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使審計方法能夠快速適應時代變化。提高銀行業務電子化水平,重視銀行內部審計資源網絡建設,加快建立銀行內部審計數據庫;采用專用軟件對內部審計項目、人員和部門進行綜合管理。
(三)重視分析性復核的運用
可借助分析性復核確定審計重點,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審計質量,分析性復核應貫穿于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部程序。在內部審計計劃中,分析性復核的財務比率分析和趨勢分析有助于更好了解被審計對象的情況,便于發現資料間的異常關系,從而更好確定審計內容、范圍和時間;在內部審計實施中,分析性復核是內部審計中獲取特殊認證資料的有效手段;在內部審計報告制作中,分析性復核可用于對被審計對象整體情況的最后確認。分析性復核的基本步驟為:設計期望值。內部審計人員應先確認設計期望值所需數據和資料的可靠性,保證期望值與單位會計數據計算口徑一致;確定可接受偏差。一般根據審計內容的重要程度、檢查保證程度和數據分組數量確定可接受偏差;計算實際值與比較期望值的偏差。通過偏差計算,找出大于期望值與實際值的偏差的數據;調查重大偏差,對分析性復核結果進行評估。若查明造成重大偏差的原因,則原因可直接作為測試結果;如未查明原因,則執行其他的實質性測試程序。
三、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要想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于銀行業務和提高內控水平,內部審計方法的運用需要隨著商業銀行經營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持續改進。在具體項目的內審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審計方法,以保證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沈嘯天.關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展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 2018.
[2]張潔.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體系初探[J].區域金融研究, 2006.
[3]張興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2.
[4]殷洪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理論和實踐研究[J].西部金融, 2011.
[5]朱賀.閑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C].審計教授論壇.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