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瑩暉



摘要:本文對湖北省近九年(2011—2019年)各區域道路交通、各類聲環境功能區的噪聲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分析了聲環境質量現狀及年際變化趨勢,并對污染防治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聲環境質量;狀況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X82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噪聲污染是一種物理性污染,具有實時性、分散性、區域性、多發性和無形性等特點,因此噪聲污染的監測和治理具有一定的難度。
隨著工業企業生產、交通運輸、城市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城鎮化發展的大力推進,噪聲在城市的影響也隨之增大。近年來,湖北省噪聲污染投訴件數量占環境方面投訴件的七成以上,聲環境質量特點及對策分析顯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據湖北省2011—2019年的城市噪聲監測數據,分析其產生原因及變化趨勢,并提出噪聲污染防治建議[1]。
1 湖北省各類噪聲污染總體變化趨勢
1.1 聲環境功能區噪聲
2011—2019年,湖北省全省晝間平均達標率高于夜間,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均高于夜間(見圖1)。其中,0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范圍為62.5%~93.8%,夜間為43.8%~62.5%;1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范圍為84.6%~95.6%,夜間為59.7%~76.9%;2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范圍為87.9%~100%,夜間為76.9%~87.9%;3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范圍為82.4%~96.6%,夜間為78.6%~85.9%;4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范圍為75%~90.3%,夜間為24.1%~35.2%。交通干線兩側區域夜間達標率最低,混合區晝間達標率相對較高。
湖北省全省晝間和夜間平均達標率、0類功能區晝間、2類功能區夜間、4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均呈顯著上升趨勢,1類功能區晝間和夜間達標率呈非顯著下降趨勢,其他類別呈非顯著上升趨勢(見表1)。與2011年相比,2019年城市功能區晝間和夜間平均達標率分別上升了5.5%和5.8%,0類、1類、3類和4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分別上升了12.5%、1.9%、3.9%和15.3%,2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下降了5.5%。
1.2 區域聲噪聲
2011—2019年,湖北省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網格覆蓋面積呈顯著上升趨勢,全省城鎮人口逐年上漲,但區域平均等效聲級變化范圍為53.3~54.5dB(A),總體平穩,聲環境質量等級均為“較好”水平(見圖2)。2019年全省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較2011年下降0.2 dB(A),變化幅度較小。
2011—2019年,湖北省區域環境噪聲質量等級為“好”的比例范圍為13.2%~21.2%,“較好”的比例范圍為40.6%~46.1%,“一般”的比例范圍為24.5%~33.9%,“較差”的比例范圍為4.8%~8.2%,“差”的比例范圍為1.8%~5.2%(見圖3)。近年來,湖北省城市區域噪聲不同質量等級的構成情況基本穩定,質量等級占比由高到低排序:“較好”>“一般”>“好”>“較差”>“差”。
2011—2019年,湖北省區域環境噪聲的聲源結構為:交通噪聲占比范圍為15.6%~20.6%,工業噪聲占比范圍為8.6%~11.2%,施工噪聲占比范圍為1.9%~3.5%,社會生活噪聲占比范圍為49.5%~62.4%,其他噪聲占比范圍為6.1%~15.8%(見圖3)。可見近年來,湖北省城市區域噪聲聲源構成情況變化不大,以生活噪聲影響范圍最廣,各類噪聲聲源占比由高到低排序:生活>交通>工業>其他>施工,其中社會生活噪聲占比呈顯著上升趨勢,其他噪聲占比呈下降趨勢。各類噪聲聲源強度排序為:交通>施工>工業>其他>生活,其中其他噪聲強度呈顯著上升趨勢。
1.3 道路交通環境噪聲
2011—2019年,湖北省道路交通環境噪聲監測點位總路長呈顯著上升趨勢,全省機動車保有量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道路交通平均等效聲級變化范圍為67.3~68.6dB(A),總體平穩,除2011年和2018年聲環境質量等級為“較好”水平,其他均為“好”(見圖4)。2019年全省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較2011年下降0.4 dB(A),變化幅度較小。
2011—2019年,湖北省道路交通環境噪聲質量等級為“好”的比例范圍為37.7%~54.3%,“較好”的比例范圍為16.9%~33.9%,“一般”的比例范圍為13.5%~17.3%,“較差”的比例范圍為5.1%~14.1%,“差”的比例范圍為1.8%~6.6%(見圖5)。近年來,湖北省城市區域噪聲不同質量等級的構成情況基本穩定,質量等級占比由高到低排序:“好”>“較好”>“一般”>“較差”>“差”。
2 環境噪聲污染原因分析
2.1 功能區環境噪聲
2019年城市功能區晝間和夜間平均達標率分別較2011年上升了5.5%和5.8%,全省各類功能區噪聲達標率多呈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積極開展聲環境功能區劃分及調整工作,逐步統籌考慮社會經濟結構調整、人口增長和城區規模擴大帶來的城市變化,使功能區布局更加合理,符合現有城市發展和環境管理的需要。然而,全省各地功能區劃分及調整工作進展不一,仍有部分功能區聲環境監測點位已不符合現有的城市特點,不具備較強的代表性、合理性、規范性,功能區劃分和監測點位調整工作亟待加快加強。
2.2 區域環境噪聲
全省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穩定,噪聲聲源結構變化不大,生活噪聲影響范圍最廣,其占比有上升趨勢,交通噪聲和施工噪聲次之。為了維持區域聲環境質量,各地每年對社會生活噪聲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監督,重點整治商業噪聲,每年由多方聯動組織綠色護考,進一步強化交通和施工噪聲監管執法,各地先后啟動主城區工業企業的外遷或入園,對各類噪聲源嚴格管控,較有成效。2016年以來,噪聲投訴件占比高居不下,以社會生活和建筑施工類投訴件為主,這與城鎮化進程加快、商業娛樂活動日益繁榮、居民生活方式多樣化息息相關,也說明噪聲污染防治公眾宣傳力度、廣度、深度以及公眾參與度有待加強,建筑施工噪聲管控尚無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