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索郎 索朗 白瑪喬
摘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作為各級氣象部門的基礎性工作,自開展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以來,地面氣象觀測有了很大變化,其自動化特征愈發明顯。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在開展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不利于測報工作的順利開展。基于此,本文根據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際,重點分析了自動化觀測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關的處理對策,以增強氣象觀測質量。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 ?自動化? ?弊端? ?處理對策
引言
氣象工作的基礎是氣象觀測,而地面氣象觀測則是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天氣預報、氣候分析、氣象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我國開展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以來,從剛開始的全國試運行到之后的業務運行,這些無不說明我國的地面氣象觀測工作開始朝著全面自動化時代邁進,氣象觀測員則成為了歷史。同人工觀測工作相比,我國在開展自動化氣象觀測的過程中,其觀測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在人工觀測的基礎上,觀測頻次提升了4~8倍左右,而云觀測的站點數更是提高了3倍左右,獲取到的數據信息也提升了10倍,有效彌補了傳統人工觀測中數據方面的不足。與此同時,在對氣象觀測數據進行傳輸的過程中,從分鐘級提升到了秒級,傳輸頻次從5分鐘到現在的1分鐘,數據傳輸效率和頻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強,為“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要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中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各級氣象部門積極應對。
1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存在的弊端
1.1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發展不足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和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各級臺站的氣象觀測項目基本實現了自動化觀測,只有云、蒸發量、日照時數等部分氣象觀測項目還沒有完全實現自動化觀測,對固態降水的準確測量仍舊是常規地面氣象觀測的障礙。與此同時,在研究微觀氣象參數時還在科學研究領域停留,還沒有達到業務化要求。實際上,人們將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歸結為氣象儀器設備的發展,臺站在獲取氣象要素數據時需借助于專用的采集器,使得模塊化程度不斷下降,再加上更換性差、計量檢定困難以及關鍵傳感器部件需從國外引進,針對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其精確度和穩定性水平差強人意。臺站中觀測到的氣壓數據是本站內的氣壓,對于不同區域內的氣壓傳感器來說,其參數設置也不盡相同,直接導致不同地區的氣壓傳感器不可互換,在對氣壓傳感器進行更換時,需及時修改對應的特征參數,降低了氣壓數據的準確性水平;針對測量降水的雨滴譜儀,只能測量降水粒子的尺度譜分布情況;對于超聲波測風傳感器來說,由于轉動部件缺失,只能有效抵抗風雹災害,但是獲取到的數據信息準確度不高。
1.2 管理制度和協調機制缺失
自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實現自動化以來,各級臺站中引入的智能化儀器設備逐漸增多,原有業務模式的自動化水平不斷增強,只有儀器設備運行、數據訂正等少數的觀測項目需要人工操作完成。因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實際的地面氣象觀測工作中,值班人員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很難按照地面氣象觀測的規范要求進行,往往會有擅自離崗的情況出現,未能及時發現突發狀況,不利于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工作的正常開展。再加上管理制度的缺失,部分臺站的測報人員對觀測儀器設備的維護和數據傳輸保障工作不夠重視,不能及時解決臺站內設備與傳輸故障方面的問題,使得氣象要素數據長時間缺測。
1.3復合型技術人才缺失
自“智慧氣象”提出以來,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對優秀氣象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在對現代化氣象隊伍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復合型技術人才缺失現象仍舊較為嚴重。以基層氣象部門為例,受到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因素的影響,長期存在優秀人才匱乏的現象。因復合型人才不足,嚴重阻礙了“智能化”氣象與現代化氣象間的融合,對于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工作開展極為不利。
2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處理對策
2.1增強技術能力
現階段,地面氣象觀測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朝著全面自動化方向邁進,針對部分自動化觀測的氣象要素傳感器來說,應對MEMS加大研究,不斷開發出精確度高的智能傳感器。例如,為增強溫度數據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水平,研究開發陣列式溫度傳感器;可以結合軍事固態測風技術,增強氣象觀測中風向風速觀測的精準性;為了有效降低降水量數據的誤差,提升其的準確度,應對光學中的非接觸方法進行利用,加大創新降水微觀參數測量儀器力度。另外,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為提升地面氣象觀測的集成化、網絡化和模塊化特征,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電子信息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等。例如可以研究開發體積如米粒大小的傳感器,并將其布設到無人區境內,以方便采集相關的氣象要素數據信息;為增強氣象要素數據的精準度,可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縮短,這樣即使某個傳感器受損,對整體氣象要素采集的精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2.2 對觀測制度進行完善
應嚴格按照氣象部門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實際情況,建立起與之相符的儀器設備管理維護制度、業務考核制度、值班制度以及獎懲制度;對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不斷進行明確,加強監督管理每位測報人員的工作行為,一旦發現測報工作中出現違規操作的情況,可以通過口頭方式警告或直接處罰。對于測報人員來說,在日常測報工作中,需嚴格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的要求進行,確保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工作可以順利進行,進一步增強地面氣象觀測質量。
2.3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在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工作中,對儀器設備的精確度有較高要求。氣象部門應積極引入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針對年代久遠或老化的設備需及時淘汰,在安裝和使用儀器設備的過程需嚴格根據操作規范要求進行,以延長儀器使用壽命,推動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工作順利開展。
2.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在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員應多學、多看、多實踐,爭取在短時間內適應氣象觀測業務的自動化改革。氣象部門應加大整合現有的測報人員,使用科學的方法合理設置觀測崗位,對每位測報人員的職責進行優化。氣象部門還要根據“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結論:
綜上所述,地面氣象觀測的自動化發展,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結果,而氣象觀測人員則面臨著應急觀測、研究分析、設備維護、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的考驗。氣象部門應始終將“監測精密”放在首位,將全域全要素的綜合氣象觀測工作做好,加強業務能力建設,通過現代化建設來推動氣象事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剛,李炳坤,米雷,等.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3):161-162.
[2]李建東,李惠.基層臺站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常見問題及處理[J].北京農業,2014(27):145-146.
[3]梁琬璐,劉翔.地面自動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吉林農業,2018(10):103.
作者簡介:扎西索郎(1975-)男,藏族,西藏昌都察雅,本科,工程師,從事氣象觀測和裝備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