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逸
上海、廣州兩大城市近日在引才方面再出新政。先是上海市發布了《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首次提出在滬雙一流大學應屆本科生以及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的應屆碩士生可直接落戶。隨后,廣州市發布《關于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入戶社保年限的通知(公開征求意見稿)》,縮短重點高校畢業生落戶年限。
如果向前回溯,在上海、廣州政策出臺前,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經提出一系列針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落戶政策及獎勵手段。事實上,上海的新政是在多年人口增長放緩情況下,對先前嚴格落戶政策的一次放寬。而廣州的新政則是在原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高等教育人才落戶門檻。上海、廣州兩地落戶政策放寬的目標對象也十分精準地鎖定優質高校畢業生源,以引進高質量人才為主要目標。
從城市發展規律來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上海、廣州作為重要的中心城市,對高校的就業人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人才要素是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重要要素,在區域發展新趨勢下,人才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流動是一種客觀經濟規律。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創造人才自由流動氛圍,改善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在科技、金融、創新等領域的比較優勢,增強城市經濟發展動力。
從城市發展目標考慮,上海作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的中心城市,正在邁向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標。而廣州提出2035年的目標愿景是“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近年來,一線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更加注重自身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面的影響力,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城市進一步提升競爭力,而人才是提升競爭力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應屆高校畢業生,一線城市落戶政策的放開賦予了他們更多選擇權。原先受限于嚴格的落戶政策,未達到落戶要求的應屆生需要等待漫長的時間才能落戶。例如上海未達到應屆落戶要求的就業者正常需要等待7年時間才能落戶,漫長的等待期內需要面臨諸多限制,也無法享受到購房置業、子女教育等本地的公共資源,有不少年輕人因此難以找到歸屬感而被迫離開。放寬行政管理限制,是為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創造安居樂業條件的第一步,也是踐行人的城鎮化理念,實現人口、就業與公共資源相匹配。值得關注的是,在行政管理限制放開后,市場因素可能會成為應屆畢業生做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例如薪酬、房價、房租、生活成本等經濟因素將成為應屆畢業生留滬的主要考量。
前不久,一項針對“什么樣的城市能夠留住年輕人”的問卷顯示,大部分年輕人最注重的是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發展平臺和城市的性價比。一線城市雖然能夠提供比較多的就業選擇和更廣闊的就業平臺,但是一線城市高昂的房價、較高的生活成本、普遍高壓的工作環境等也讓年輕人想要逃離。而畢業生就業落戶放開后,落戶購房需求的增加可能進一步推高城市的房租和房價,反而會約制年輕人的留存意愿,更會對城市非高薪的基礎產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之前一線城市嚴格的戶籍政策也考慮到社會公共資源的分配問題以及城市人口承載力的限制。應屆落戶也需要考慮隨之而來的新增公共服務需求的配套及資源分配,如何兼顧市場與公平,引導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管理者面臨的一大挑戰。
有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活力,留得住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未來。當城市決策者開始關注到年輕人的未來,城市發展的理念也開始從片面追求規模擴大、空間擴展改變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時,才能營造更適宜人生活就業的安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