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洋
連云港市連云區強化黨建引領推進基層治理“紅網格”建設,通過組織一網覆蓋、隊伍一網聯動、服務一網開展,實質化推動黨建網格和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連云港市連云區山海相擁,風光優美,伴隨著港產城一體化、舊城改造、產業升級等多重因素的疊加推動,大量的漁民山民鹽民轉為城鎮市民,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97.22%和96.77%。城市的擴大和轉型發展不斷加大了社會治理的難度和壓力,傳統的村(社區)模式難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迫切需要通過黨建引領推進基層治理“紅網格”建設模式,有效解決城市“成長的煩惱”和歷史遺留問題。連云區通過三個“網格+”,激活了基層社會治理“一盤棋”。

“社會治理離不開黨組織的掌舵導航,需要發揮黨組織的‘壓艙石’作用。”該區墟溝街道黨工委書記葛海明對網格化社會治理的體會很深,他說,把支部建到網格,讓黨員扛起肩上的責任,給黨員一席之地,他們會還你一顆紅心,體現的是信仰、表達的是情懷、彰顯的是擔當。
連云區按照立足地域覆蓋、兼顧趣緣特點的原則,圍繞網格劃分同步優化調整187 個網格黨組織,選任540 名黨員樓棟長,在縱向上形成了“村社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樓棟長”的網格組織體系,在橫向上強化了網格黨組織統籌各方的屬地管理職責。
黨組織的全域覆蓋,能夠把黨員隊伍建設的各項具體任務落實到每一個黨支部、黨小組和每一名黨員。墟溝街道院前社區劃分為9 個網格,擁有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等各類黨員396 名,通過掛牌黨員示范戶、設立黨員責任崗等方式,推動黨員主動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積極參與“認崗位、認項目、認難題”,實現了黨員居住在網格、服務在網格、奉獻在網格的良性互動。
過去,部分基層黨支部沒有專門活動經費,單獨開展組織活動較少。現在,該區通過多方籌集資金,為每個網格黨組織劃撥不低于每年5000 元的黨建活動專項經費,為開展形式多樣的組織活動提供了資金保障。
“紅網格”建好之后,配強網格中的人員力量可以充分釋放社會治理成效的增量。
連云區組團村(社區)“兩委”班子、社區民警、城管隊員、社會志愿者等人員下沉網格,為每個網格標準化配備一名網格黨組織負責人(網格長)、一名專職網格員和多名兼職網格員,每個網格常態化擁有4 名以上服務管理人員,形成“一網一長一專兩兼”的網格隊伍。
網格長是骨干力量,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東園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委員李愛明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日出東方網格黨支部書記兼網格長。“我們社區7 名班子成員每人都有一塊網格‘責任田’,通過地域定網、網中定人、人員定責,統攬網格內的一切大小事務。”
網格員是主體力量,擔負著重要角色。“每當看到社區里的大爺大媽生活孤單,我就想替他們的兒女照看一下。”院前社區梧州路網格專職網格員楊成好似小區幾十年的老住戶,遇到誰都聊上兩句家長里短。
連云區為回應群眾訴求,建立了訴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務代辦的“三代”機制,組織網格員定期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等上門到家貼心服務,讓“管事的人”來到百姓身邊,把服務送進百姓家中。
“我們擇優選聘了9 名網格‘紅管家’,協助社區成功化解了東城海岸小區物業矛盾,并成立了‘紅色物業’。”棠梨社區黨委書記張澤臘表示。該社區組建了小區居民自治、全科社工全能、社會組織協助、社會志愿者公益、駐區單位共建5 支網格隊伍,推動40多項民生實事落地,化解居民矛盾 糾 紛200 多 起,形 成的“1521”社會治理工作法在全區推廣。
共建單位是網格的協同力量,發揮著聯動配合的作用。連云區全面整合公安、法院、城管等條線部門深入參與網格屬地管理。連云區法院組織37 名員額法官與45 個村社掛鉤結對,構建了覆蓋所有網格的調解網,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法潤南巷”法官工作室通過實行“日聯系、月進駐、季排查”,在訴前介入南巷社區西南山網格內的婚姻家庭、人身損害賠償、小額債務等簡單民事糾紛,實現了該網格案件調解成功率達88%以上。
“社區東西長約2 公里,為彌補黨群服務中心覆蓋范圍有限的短板,我們聯合駐區單位港口集團共同建成了360 平方米的春園巷支部微家,并派駐專職網格員定點坐班值守,開通了便民通道,串聯起全科服務職能,以后,年老行動不便的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辦事,省去了多次跑腿的麻煩。”荷花社區黨委書記孫紅介紹。
經過多年的持續投入和規范建設,連云區連片打造沿海黨建“風景線”,通過實施“支部安家”工程,整合社區騰換、小區配套物業、企事業單位閑置用房等社會資源,靈活使用黨員中心戶庭院等民間資源,區、街、社三級聯動投入400 余萬元,規范功能區域,統一外觀形象,配齊活動設施,建成了86個支部微家和34個黨建院落。
“我經常約幾個老哥們一起參加學習、打牌下棋、喝茶聊天,隔壁的文體室里不時傳來電子琴的演奏聲……”大巷社區南苑網格的張大爺談起支部微家贊不絕口。
今年,連云區又新建和提檔升級了101 個支部微家,讓每個網格都擁有活動陣地,通過“一網一微家”“一網多微家”的輻射服務,著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鮮明、運行高效的“5分鐘黨建為民服務圈”。
“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在網格內形成黨組織領導有力、黨員示范在前、群眾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實現號召有人聽、遇事有人辦、困難有人幫的和諧局面,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讓‘紅網格’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連云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英濤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