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連峰
(江西五十鈴發動機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200)
隨著排放法規的不斷升級,對NOx的排放限值要求逐漸加嚴,相對于國Ⅴ階段,國Ⅵ階段的排放限值嚴苛了許多,尤其是對NOx的排放要求,各汽車廠商為降低NOx排放,目前采用最廣泛的是EGR技術[1-2],廢氣再循環系統(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是將發動機產生的廢氣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氣缸再度燃燒的技術,具體地說,將發動機排出的廢氣與新鮮空氣混合后再進入氣缸,降低燃燒速度和溫度,達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目前,EGR技術分為內部EGR技術和外部EGR技術。內部EGR技術是將廢氣在缸內進行循環,其結構簡單、應用方便,但難于精確控制EGR率,因此,目前廣泛采用的是外部EGR技術[3-4]。外部EGR技術是將排氣管中的廢氣經過EGR冷卻器和EGR閥,重新引入到進氣歧管中與新鮮空氣混合,進入氣缸再燃燒的方法[5]。
EGR技術中的核心部件為EGR冷卻器,它具有將廢氣冷卻并重新導入進氣側作用。由于EGR冷卻器是將排氣管中的高溫氣體引入冷卻,故其進氣端所受熱負荷大,容易出現應力大而導致的開裂失效故障。圖1為某公司自主研發的直列四缸增壓柴油機在臺架試驗中出現EGR冷卻器開裂失效圖片,裂紋位置在EGR冷卻器進氣端,且多次發生了相同失效故障,嚴重影響了項目的進展及SOP。

圖1 EGR冷卻器開裂
該EGR冷卻器進氣端材料采用是耐熱鋼SUS430,光譜檢驗結果SUS430:0.04%的C,0.34%的Si,0.37%的Mn,0.031%的P,0.002%的S,16.2%的Cr,0.12%的Ni,屈服強度為310 MPa,硬度為139 HV,如圖2所示。從材料分析看,該EGR冷卻器進氣端材料符合要求,金相組織合格。

圖2 光譜檢驗
該EGR冷卻器進氣端與鑄鐵接管連接,固定在排氣歧管上,出氣端側焊接有一個支架,固定在氣缸蓋罩上,出氣法蘭面與廢氣波紋管連接,故本次模態分析把鑄鐵接管、廢氣波紋管連接在一起分析計算,再把鑄鐵接管、EGR冷卻器支架、廢氣波紋管螺栓連接部位做固定約束,這樣最接近發動機實際裝配,如圖3所示,各零件計算所需材料參數見表1[6]。

圖3 計算模型固定約束

表1 材料性能
通過模態分析計算,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一階模態為230.8 Hz,發動機的基準模態為140 Hz,EGR冷卻器系統的整體模態大于發動機基準模態,但是安全裕度不夠,且EGR冷卻器在一階模態下出氣端的振動最大,沿Z向(發動機活塞運動方向)上下振動,導致EGR冷卻器進氣端的變形量大,容易產生較大的應力,有開裂風險,故下一步要強度分析,計算其應力值。

圖4 模態分析結果
由于EGR冷卻器強度分析,需要施加加速度計算,為了分析精確,在發動機臺架上對EGR冷卻器進行振動掃頻,測出EGR冷卻器的實際振動加速度。試驗設備:朗德24通道;三向振動傳感器,試驗工況:發動機用時120 s 100%油門開度下均勻加速由1 000 r/min升到4 000 r/min,傳感器布置如圖5所示。

圖5 傳感器布置
加速度測試結果如圖6所示,在EGR冷卻器上布置了4個傳感器分別在進氣端、中間、出氣端、支架上,測試結果顯示在EGR冷卻器出氣端Z向的振動加速度最大,為16.7g,與模態分析結果一致。

圖6 加速度測試結果
EGR冷卻器強度分析的固定約束參照圖3,分別在X、Y、Z方向施加一個加速度值計算,由于實際測試EGR冷卻器得振動加速度為16.7g,故施加安全系數后按20g加速度計算,仿真分析結果顯示EGR冷卻器的進氣端的最大應力值為105.1 MPa,如圖7所示。

圖7 冷卻器進氣端應力值
EGR冷卻器進氣端材料為SUS430,在600 ℃(EGR冷卻器廢氣最高進氣溫度650 ℃)高溫下的疲勞極限曲線圖如圖8所示,施加1.66安全系數后,基準值小于102 MPa,而EGR冷卻器前端分析的最大應力值為105.1 MPa,大于判斷基準值,不滿足設計要求,有開裂風險,與冷卻器實際開裂失效相吻合。

圖8 SUS430疲勞極限曲線(600 ℃)
從上述模態分析及強度分析結果來看,EGR冷卻器進氣端開裂的主要原因是其出氣端振動過大,雖然一階模態滿足設計要求,但是安全裕度不夠,EGR冷卻器出氣端的振動加速度過大,導致其進氣端變形量大而產生較大應力,故文中優化方案在冷卻器出氣端追加輔助支架,輔助支架為鑄造不銹鋼0Cr18Ni9材料,如圖9所示,從而提高EGR冷卻器的整體模態,降低EGR冷卻器出氣端的振動加速度,減小EGR冷卻器進氣端的應力值。
新方案模態分析及強度分析的固定約束如圖10所示,其中輔助支架材料為鑄鋼0Cr18Ni9,零件計算所需材料參數見表1。

圖9 輔助支架裝配圖

圖10 新方案計算模型固定約束
通過模態分析計算,分析結果如圖11所示,一階模態為414.5 Hz,相比優化之前一階模態230.8 Hz,優化方案后的模態大幅提升,EGR冷卻器出氣端的振動明顯降低,EGR冷卻器進氣端的變形量也大幅減小。

圖11 新方案模態分析結果
EGR冷卻器強度分析同樣按照之前參數設定,分別在X、Y、Z方向施加20g加速度計算,計算結果如圖12所示,EGR冷卻器進氣端的應力值為56.5 MPa,相對于優化之前的105.1 MPa,應力值大幅度減小,滿足判斷基準值小于102 MPa的要求,如圖13所示,判定OK,故從仿真分析結果上看,優化方案滿足設計要求。

圖12 新方案冷卻器進氣端應力值

圖13 SUS430疲勞極限曲線(600 ℃)
通過測試新方案的振動加速度,與優化之前振動加速度做對比,驗證優化方案是否有效;試驗設備:朗德24通道;三向振動傳感器,試驗工況:發動機用時120 s 100%油門開度下均勻加速由1 000 r/min升到4 000 r/min,傳感器布置如圖14所示。

圖14 新方案傳感器布置
加速度測試結果如圖15所示,在EGR冷卻器上布置了2個傳感器分別在出氣端、支架上,出氣端的振動加速度為7.26g(Z向),相對于優化之前出氣端的振動加速度16.7g,振動加速度明顯降低,新方案對降低其振動加速度效果顯著。

圖15 新方案加速度測試結果
對優化后的方案搭載在發動機上做臺架耐久試驗驗證,如圖16所示,分別進行了發動機共振試驗(371 h)、EGR交變試驗(1 035 h),按某公司企業試驗大綱標準執行,實驗后EGR冷卻器未再出現過開裂失效故障,新方案耐久實驗通過。

圖16 EGR冷卻器臺架耐久試驗
文中通過有限元分析對某EGR冷卻器進行模態分析,再做EGR冷卻器振動掃頻試驗,測出EGR冷卻器振動加速度,然后根據實際測的振動加速度,對EGR冷卻器進行強度分析,精確計算出EGR冷卻器各部位的應力值,仿真分析的結果與實際開裂位置也相吻合。
針對該款EGR冷卻器開裂問題,在EGR冷卻器現有布置條件下,提出增加一個輔助支架措施,以提高EGR冷卻器整體模態,降低出氣端振動加速度,從而減小進氣端的應力值,經仿真分析和試驗顯示,優化方案后進氣端的應力值大幅度減小,臺架耐久試驗后未再出現開裂故障,徹底解決了EGR冷卻器的開裂問題,從而延長了EGR冷卻器的使用壽命,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