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全媒體記者 丁 浩 趙潤澤
河南省泌陽縣雙廟街鄉閆洼村是鄭州大學定點扶貧村。40 多年來,該村經濟作物一直以種植煙葉為主。 近幾年,該村煙葉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由原來的2000 畝減少至600 余畝, 村民依靠種植經濟作物的收入越來越少。
2017 年以來, 鄭州大學和泌陽縣政協駐村工作隊(以下簡稱駐村工作隊)依托鄭州大學人才、智力、教育等資源優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結合村情,無中生有,嘗試引進了水果玉米、水果蘿卜和優質紅薯新品種, 使貧困種植戶畝均增收了6000 元。 同時,駐村工作隊培育了致富帶頭人,引導成立了兩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閆洼農蔬”商標,推進了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 新型蔬菜種植, 延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附加值,讓閆洼村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受益。 目前,閆洼村訂單種植的水果玉米、水果蘿卜等供不應求。 閆洼水果蘿卜脆片等深加工產品已上市銷售, 閆洼村差異化培育扶貧產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推進黨的脫貧攻堅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始終把培育和發展產業作為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 多次邀請農業和生態學專家到村指導,立足村情,頂層設計,制訂了閆洼村產業發展規劃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規劃。 引導調整種植結構,著力構建“水果玉米種植+夏南牛養殖”“優質紅薯種植+肉羊養殖”等生態循環產業模式,開展煙葉品質提升試驗,謀劃農產品初深加工項目,努力提升貧困群眾土地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水平。考察引進了白玉蝸牛養殖項目, 引導小型養豬戶轉型,努力探索適合勞動能力弱的群眾發展庭院經濟致富項目,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貧困群眾增收。
鄭州大學農學和生態學專家依據閆洼村特有的資源環境和土壤條件, 指導調整種植業結構,構建綠色生產模式,嘗試引進水果玉米、水果蘿卜、優質紅薯等新品種,全程提供技術服務,并指導使用土壤菌肥和葉面微肥噴施,鼓勵群眾有機種植。 通過3 年的培育和推介,貧困群眾和種植戶的綠色種植技術得到提升,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得到強化,水果玉米、水果蘿卜和優質紅薯的品質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群眾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種植規模逐年翻倍。目前,閆洼村水果蘿卜種植面積已達100 畝。
群眾富不富,全靠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和閆洼村“兩委”按照“三優先”原則優選種植戶,即優先保障黨員干部種植、優先保障貧困群眾種植、優先保障種植大戶種植。 3 年來,駐村工作隊多次組織技術培訓和考察學習, 讓3 名黨員帶頭試種。 如今,每畝地讓貧困群眾增加收入6000 元以上,讓試種群眾笑開顏。 其中,還發現和培育了致富帶頭人,兩個40 歲以下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他們先后注冊了泌陽志豪農業種植合作社和泌陽春雷農業種植合作社,并分別當選村委會委員。 其中的一個合作社于2019 年成功注冊“閆洼農蔬”商標,啟動了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為閆洼村扶貧產業發展和培育集體經濟增長點奠定了基礎。



駐村工作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立足實際, 積極打造優質農產品種植基地的同時,不失時機推進水果玉米罐頭、水果蘿卜脆片等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著力打造“閆洼農蔬”品牌,努力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兩個合作社已先期與泌陽縣產業集聚區食品企業簽訂價值40 萬元的水果蘿卜脆片等農產品委托代加工協議。 目前,閆洼水果蘿卜脆片、香菇脆片等深加工產品已通過線上線下銷售,“閆洼農蔬”被不同層次消費群體認可。 根據市場消費者的需求,閆洼村將穩步擴大綠色種植面積,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和種植戶受益。
駐村工作隊始終將消費扶貧作為培育閆洼村特色產業的一劑良方。 在該村脫貧攻堅責任組的領導下,不失時機地將閆洼村特色農產品推介到河南省第一書記扶貧產品展銷中心,聯系經銷商在喜買網、拼多多等平臺網上銷售,并聯系網紅直播銷售,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鼓勵和培養有條件的村民線上銷售, 一個多方參與的銷售體系正逐步構建。 3 年來,鄭州大學通過消費扶貧,促進了閆洼村優質農產品和消費者餐桌的直接對接,實現貧困地區農戶和廣大消費者的雙贏。 通過訂單采購閆洼村特色農產品,助力打造了“閆洼農蔬”品牌,促進貧困種植戶增收。 2019 年,鄭州大學各基層單位愛心采購了47.9 萬元的閆洼特色農產品, 直接帶動了10 戶貧困戶增收。 2020 年,鄭州大學又與閆洼村簽訂了50萬元的特色農產品采購框架協議,激發了村民調整種植結構的熱情, 堅定了干部群眾發展生產的信心,有效推動了閆洼村的脫貧攻堅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