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嘯
近年來,城市消費者飲食消費升級和性價比需求迸發,使傳統農業生產、營銷方式與城市消費者實際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顯現出來,伴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新的供需場景為離開農村的年輕人提供了發展空間。
以前,從鄉村走到城市的年輕人,胸懷星辰大海,故鄉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遠方;如今,廣大農村亟待用大數據、互聯網的方式進行改造,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投身農業,正逐漸成長為鄉村發展的中堅力量。
2014 年臘月,南方濕冷的空氣帶著嚴寒鉆進衣領,讓人無處躲藏。
年關將至, 客商還沒有任何付款的跡象。不得已,湖北宜城的養鴨大戶任玉保只好帶著兒子任樂樂到外地要賬。 客商用各種理由推托,一分錢也不給。 任玉保怕得罪了客商以后不好打交道,只能帶著兒子悻悻而歸。
回家的路上,90 后的任樂樂越想越憋屈:本身客商已經把收購價壓得很低,收款還得看他的臉色。 他覺得這種不合理的銷售模式必須改變了。 同樣也是2014 年, 全國上下賣出了4.207 億臺智能手機, 任樂樂和愛人各買了一臺,兩人經常在手機上網購買衣服,一個想法從任樂樂心中萌生出來:如果自家的松花蛋能在網上賣,那得是多大一個市場。
開網店的思路,跟鴨子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父親任玉保堅決反對:“我真的想不通蛋類怎么還能從網上買賣,不會破損嗎? 有利潤嗎?品質怎么保證? 很長時間我都覺得行不通。 ”
現實似乎也在印證著父輩的印象,任樂樂的網店經常一個月只有一兩單生意。 更多的時間,他還是在幫老爹養鴨子、撿鴨蛋,跑到全國各地推銷鴨蛋。
任樂樂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 他跟父親請了幾個月的假,專門跑到上海一家電商公司打工學藝,系統學習電商運營與銷售經驗。 學習過程中,他首次接觸到了社交拼團基礎之上的拼多多平臺。
次年春天,任樂樂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拼多多店鋪。 帶著前一年學習的成果,新網店的客服、物流、推廣很快走上正軌,運營水平在當時領先不少農產品電商同行。 加上背靠父親的養鴨場,任樂樂的店鋪逐漸有了起色,并迅速進入擴張期。
到了2018 年,任樂樂開辦的楚大公司(以下簡稱“楚大”)實現了2.2 億元的銷售額,其中90%來自線上,月訂單占去了整個襄陽地區快遞量的五分之一。 現在,任樂樂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楚大自身就有200 多名員工,其中不少是返鄉大學生和退伍軍人。周邊1500多戶養鴨農戶的產品,基本被楚大包銷。 種鴨養殖、鴨苗孵化、飼料生產、蛋品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鏈其他環節應運而生,家鄉的傳統產業有了新的模樣。


王秀梅家住陜西省平利縣,她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學生之一,畢業后在城里做幼兒園教師。 當時,在村里掛職第一書記的縣政法委領導找到了王秀梅,“你是大學生,現在政策這么好,你得帶頭試試。 ”
王秀梅思考再三,決定入局。 她本來覺得自己有電商運營經驗,可以很快憑借家鄉特產絞股藍做起聲勢,但很快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 傳統電商流量日趨金貴, 即便如絞股藍這樣的冷門產品也是一片紅海,沒投資沒背景的王秀梅價格和推廣都做不過同類商家。
此后幾年,王秀梅先是開設了一家線下門店,并陸續通過加盟的方式擴展到8 家。 線下門店資本重、投入高、擴張速度慢,剛創業的幾年,王秀梅并沒有嘗到甜頭。
在一次政府交流活動上,作為大學生創業代表的王秀梅遇見了正準備在當地設立“多多農園”助農項目的經理徐筱瑋,她第一次接觸到如何通過這種新型的扶貧模式,把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種植的農產品直接送達北上廣一線城市的消費者餐桌。
徐筱瑋在當地需要一個領頭人,王秀梅有電商運營經歷,兩者一拍即合。“不如你帶隊做一個合作社,帶領貧困戶種植、加工,店鋪的事情我來輔導你。”“項目組前期直接無償支持5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徐筱瑋說。當然徐筱瑋也有自己的條件,合作社的成員是平利縣51 戶種植絞股藍的貧困戶。
王秀梅答應了下來,徐筱瑋也沒有食言,在雙方的配合下,2020 年,合作社的拼多多店鋪完成了前期的建設和探索。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把所有人困在家里,王秀梅發現了直播帶貨是個機會,可以試試。 說干就干,去貧困戶家收購的間隙、工廠加工的絞股藍的片段、晚上回家沏一壺絞股藍茶,都成了她的“內容生產”。 一個月下來,銷量上來了,店鋪成為細分類目的好評榜第一名。
在王秀梅下一步的計劃里,不僅自己做主播,還要把村里的年輕人、貧困戶培養為主播,把工作留在當地。 而主播本人除了賣貨,還有機會增加工資收入。
沒有成長于農業產區的張頌,則另有一份心得。
這個出生在黃岡山區的女孩,從第一次在澳大利亞見到大螃蟹, 就開始嘗試用各種辦法把這些東西賣到中國。最開始創業的5年,她做過傳統電商,也做過零售,最終發現電商的核心其實是供應鏈。
2013 年,“褚橙”一炮而紅,此后“潘蘋果”“柳桃”應運而生。 這些名人代言的水果,共同將“生鮮電商”帶到了時代潮頭,電商直連消費者的模式,開始造福國人的胃,“吃全球、逛全球”的需求背后是空前的藍海市場。
于是, 張頌準備自己成立一家主營跨境食材的公司,自己掌握供應鏈的源頭。 她陸續跑了幾十個國家和海鮮產區,待在國外的時間遠比國內多;各地海鮮批發市場一般都是夜間營業,凌晨3 點的街景她再熟悉不過。
慢慢地,張頌了解了全球哪些海域有哪些捕撈船和捕撈企業,哪些海鮮品種適合中國人的餐桌,海產品背后的經緯度、海岸線這些細節都門兒清。公司的數據庫里也漸漸積累了超過40 個國家數百家供應企業。
當張頌運營的寰球漁市入駐各個電商渠道時,對其他競爭對手幾乎形成了降維打擊。進口生鮮供應鏈原先長達7 個的節點,被她縮短到了3 個——“漁船—寰球漁市—消費者”。 去年一年,寰球漁市店鋪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400%,用戶復購率高達30%,在拼多多渠道拿下阿根廷紅蝦、小龍蝦、黑虎蝦、甜蝦等多個單品銷量第一。
今年的疫情也讓張頌意識到發展國內供應鏈的必要性,今年上半年,她又帶著團隊走遍了廣東、廣西、河北、海南、遼寧等國內海鮮產區,發掘優質的產地供應商。 新電商渠道的出現,給了他們更多的銷售通路和議價權。

在2020 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上,農業農村部、央視及拼多多共同為這些“新農人”搭起了舞臺,任樂樂、王秀梅、張頌分別代表西北、中部和東南產區,向全國人民介紹地方特產。 還在現場作為全國“新農人”代表,一同聆聽了袁隆平院士的叮囑。
“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現代農業是個高科技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都是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的農業。 ”直播間視頻連線袁隆平院士,他說,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 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
任樂樂、王秀梅、張頌的生活,是一群人的縮影。 在四川,90 后殘疾青年楊添財3個月賣出4000 萬元家鄉水果;在山東,“蘋果二代”宋振乾和劉爽用11 個月創下1000萬元利潤;在湖南,農村小伙兒劉興佳,兩天就賣出了1.58 萬瓶外婆菜……
據拼多多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 年年底,平臺直接帶動的“新農人”超過8.6 萬名,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產區。 今年參與“金秋消費季”的15 萬戶優質涉農商家中,這些“新農人”成為連接鄉村與城市的中堅力量。而由他們作為驅動力的新一輪農業大發展,才剛剛拉開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