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曾瑜 楊倩
摘 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存在的廉潔問題,依托黨的偉大精神,采取豐富廉潔教育內容,創新廉潔教育形式,打造廉潔教育特色,加強校園廉潔文化建設,做到“三貼近”,應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等多種措施,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養健全的人格,繼承和弘揚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培養拒腐防變的自律意識,培養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高尚信念,由此筑牢黨風廉政建設的根基。
關鍵詞:黨的偉大精神;大學生;廉潔教育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作風和廉潔自律現狀
當前,大學生思想作風和廉潔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主要表現在對黨和國家充滿信心,關心社會熱點、關心社會發展,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道德水平較高,價值觀積極向上,心態成熟,態度務實等等。然而,也要看到,一方面,由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受到來自于西方的價值觀念、各種文化思潮、意識形態,以及一些不良思想、生活方式的影響,在一些大學生中存在崇洋媚外,缺乏自信;理想信念模糊;自私自利,漠視集體;沉迷網絡,不思進取;沉溺虛擬空間,脫離社會現實,脫離群眾等不良思想作風問題。
中國共產黨經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時期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在此基礎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黨的實踐經驗就是黨的偉大精神,是禁得住歷史考驗的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思想素質、堅強意志、道德品格、高尚情操等各方面的集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和心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以人為本等等都是黨的偉大精神的科學內涵,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革命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黨經過井岡山革命、紅軍長征、延安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西柏坡革命等豐富的斗爭經驗創造和培育出來革命精神;二是奮斗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階段,黨經過“北大荒”開拓、大慶油田開采、“兩彈一星”的制造、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等培育形成起來的奮斗精神;三是抗災精神,在抗擊洪水、抗擊“非典”、抗擊雪災、抗擊地震等與自然災害做斗爭,努力挽救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過程中形成的抗災精神;四是開放精神,在北京奧運會舉辦、上海世博會舉辦、北京的APCE會議、杭州G20峰會、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全面推進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形成的開放精神;五是楷模精神,雷鋒、焦裕祿、時傳祥、郭明義、沈浩、楊善洲、張麗莉、吳斌、黃大年、南仁東等一批批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立足平凡、追求崇高、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時代楷模,把個人價值追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只有大力弘揚黨的偉大精神,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識,培育大學生的高尚情操、愛國情懷、追求真理、勇于奉獻的精神,將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報效國家,為人民服務,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黨的偉大精神是高校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鮮活教材和重要指南[1]。
二、依托黨的偉大精神加強大學生廉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各種思潮接踵而至,無不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錯誤的、消極的、落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給大學生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大學生在政治意識、思想觀念、學習生活、工作作風等方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因此,在大學生群體中,要旗幟鮮明地培育和弘揚黨的偉大精神,讓大學生明白應具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志愿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鉆研科學知識,樹立廉潔奉公的意識,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也是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載體。 [3]用黨的偉大精神教育大學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去奮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
(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突出了德育在人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強調了促進人的德育成長,培養健康人格的是教育的首要任務,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也是德育成長的重要內容。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快,知識更新速度快,大學生面臨著相對較重的學習、生活和就業的壓力,思想起伏波動。從現實情況來看,存在重智輕德,分數至上;崇尚權力,追求金錢;缺乏實踐,局限校園;迷戀網絡,喪失意志;拈輕怕重,貪圖享樂;紀律渙散,自由散漫;缺乏誠信,考試作弊;自我中心,漠視集體;缺乏信仰等等不良思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及時介入,以弘揚黨的偉大精神為契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陣地、學生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明白什么叫“舍生取義”,什么叫“仁者愛人”,什么人是“時代楷模”,讓學生從中領悟到、體會到,從而講出來、寫下來,培養健全人格,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時代大學生。
(三)有利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當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更是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目前在校的大學生都是90后和00后,物質豐富,生活條件優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觀念漸漸淡忘。黨的偉大精神用一個一個鮮活的事例教育大學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據此為例,培養大學生自立自強的品格,幫助大學生建立合理消費的習慣,樹立克己奉公、誠信做人和今后廉潔從業的思想。
(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拒腐防變的自律意識
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需要正確的廉潔觀做支撐,全面從嚴治黨依然在路上。以黨的偉大精神為依托,強調大學生從自身做起,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自身修養,用廉潔奉公的人格力量和腐敗墮落的惡劣后果正方兩個方面教育大學生,讓大學生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的侵蝕,筑牢拒腐防變的堅固長城。
三、依托黨的偉大精神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豐富廉政教育內容,創新廉政教育形式
首先,以往的廉潔教育主要為參觀革命遺址和展覽、聽取報告會、看文藝演出這些形式,在依托黨的偉大精神開展廉潔教育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其中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形成新內容。其次,組織名家編纂經典誦讀并講授,開展“經典誦讀進高校”活動,在課堂上,在活動里,如同春雨潤物細無聲一般,深入大學生中;同時也可以組織大學生到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參觀,創新各種廉潔教育形式,讓大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清正廉明、大公無私的精神,激發自豪感和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義利觀,讓廉潔教育開展得有血有肉。
(二)結合地區特點,充分利用本地區獨特的紅色資源優勢打造廉潔教育特色
例如,在重慶地區的高校,可以利用重慶獨特的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教育;在陜西地區的高校,可以利用陜西延安獨特的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教育;在江西地區的高校,可以利用江西井岡山獨特的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教育;等等。深挖這些獨特的紅色資源中可以開展廉潔教育的部分,使其具有時代性和地方特色,與大學校園和學生生活相結合,黨的偉大精神在校園里的每個角落,在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廉潔教育在校園內處處可看見、可感知、可學習、可實踐,對于深入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廣泛宣傳黨的偉大精神,以校園廉政文化為載體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弘揚黨的偉大精神,就要發揮校園廉政文化的育人功能,育人工作的途徑有三種:一是學校正面宣傳主渠道,比如學校報刊、校園網、廣播、微信公眾號、宣傳欄、圖片展覽等等;二是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比如講座、座談、辯論賽、演講比賽、知識競答等;三是學生社團,大力扶持和引導思政政治理論型社團,比如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生宣講促進會、青年馬克思主義社團等等,選拔優秀學生干部擔任社團負責人,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話和理論文章。通過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把黨的偉大精神滲透到大學生活動中,讓學生在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四)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弘揚黨的偉大精神的主陣地,在推進大學生廉潔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偉大精神要貫徹“三進” “進課堂、進教材、進教案”,“ 三入” “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把黨的偉大精神內化為學生的靈魂和實際行動。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青年、關心青年、愛護青年,支持青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參考文獻
[1] 任理軒.論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1-6-16.
[2] 張光年.在高校大學生中弘揚和培育黨的偉大精神[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
[3] 劉川生.繼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基金項目:2018年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路徑研究——基于學生法治化視角(18KGH153);2018年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模式與翻轉課堂的研究與運用——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18SKSZ039)。
作者簡介:王小兵(1976- ),男,四川鄰水人,重慶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工程倫理;曾瑜(1978- ),女,四川米易人,重慶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楊倩,重慶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