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10月11日,以“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活力”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天津分賽暨第五屆天津市企業創新方法大賽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舉辦。五年一個臺階,在進階之路上,天津區域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當天,來自天津各行業的科技型企業一線科技工作者代表共帶來266個創新項目參加比賽,內容涉及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涵蓋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正處于轉型升級期的傳統產業。緊張的現場答辯,通過選手之間的綜合技能較量,項目之間的創意比拼,為我們綴連起今日天津乃至中國的創新圖景。
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的渦旋壓縮機防自轉系統的創新設計、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微流控芯片檢測COVID-19抗體等27個項目脫穎而出,獲得本次大賽一等獎;天津天大求實電力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供熱系統、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的沖壓件皺裂問題遞減項目等54個項目獲得二等獎;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堆場自動化改造項目、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TRIZ對聯軸器式直線電缸的設計等86個項目獲得三等獎。以上獲獎項目中的優秀創新項目將代表天津區域參加11月中下旬在天津舉辦的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全國總決賽。
作為中國科協“科創中國”項目的試點城市之一,天津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使命,以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為契機,力求從對往屆賽事組織策劃的突破過程中,為即將舉辦的總決賽提供有益的經驗和路徑探索,從而實現與總決賽快速、精準的接軌。
與往屆不同,本次大賽邀請到了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天津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商務局、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西青區人民政府等10個委辦局作為主辦單位,實質性參與活動的指導和策劃,規模為天津市企業創新方法大賽啟動5年來歷史之最。
據大賽組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天津分賽報名參賽項目數量和實際參賽項目數量均位居全國各賽區之首,達到歷年之最,是往年的數倍之多。而從全國各地的報名情況來看,今年各地報名參賽的項目總數達到2800多個,超過往年的30%左右。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便是天津為創新方法大賽所做努力的最好例證。天津對創新方法大賽的關注度之高、動員力度之大、動員范圍之廣由此可見,不僅涉及行業面廣,而且活動的觸角也逐漸從大型國企伸到了中小企業中間,不斷撬動中小企業對創新方法的需求和積極性。從現場的答辯情況來看,當天爆出的諸多令人“驚艷”的創意點,其中就不乏中小企業的身影。盡管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活動開展不便,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賽的積極性不減反增,這種于困頓之中被激發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潛力殊為可貴,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的真理。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獎項設置上,本次大賽特別設置了優秀組織獎,將天津分賽和全國總決賽有機統一起來;在分組上,新設管理創新組,引起企業對管理創新的重視;在組織形式上,新設創新揭榜賽,打造直通總決賽的通道。在當天晚上的頒獎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念念公布了今年創新揭榜賽的題目,揭榜的優秀項目將獲得直接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資格。這些都是天津在歷屆分賽的基礎上進行的大膽嘗試和賽制創新,對即將舉辦的全國總決賽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創新方法,創新是根,方法是魂。不同于以往創新成果很難走出實驗室的狀況,本次大賽的很多項目都將多種創新方法的融合使用發揮到了極致,而不再僅僅局限于TRIZ理論,從產業鏈到供應鏈,項目的
產銷體系模式都有所創新。得益于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這個廣闊的平臺,天津賽區多年來的耕耘,逐漸為在津企業的創新發展和科技工作者的成長打開一扇窗戶。
潘曉冬是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廠的技工,他和團隊成員帶來的《縮短抽油機電機底座維修工時的解決方案》項目獲得本次大賽一等獎。“通過參加比賽,我們對整個大賽的形勢、流程有了全新的認識,為來年繼續參賽打下基礎,團隊每個成員都全情投入,最終成績超出預期,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彼f。
連續參加過三屆創新方法大賽的趙增權,對創新方法則多了幾分獨到的見解,他告訴記者,“創新方法是一種理論體系,不僅可以指導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更需要我們不斷去應用、去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把創新方法用活、用好?!?/p>
天津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代表隊成員崔猛則認為,掌握創新方法,是解決生產難題,提高生產效率,使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最好方法。本次大賽他們團隊帶來的項目《提高轉爐效能》獲得了一等獎。據崔猛介紹,該項目通過采用發明原理、物質場模型、裁剪理論等創新方法,可使轉爐煉鋼效率提高17%以上,年效益達8000余萬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本次大賽評委、河北大學教授馬力輝看來,雖然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中國的創新之路并不平坦,未來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他認為,首先,應清醒、全面、正確地認識創新,正本溯源,方能理性對待創新;其次,創新不僅僅是一種理論、技術或創意,而是把創意付諸實踐,創造價值,造福社會的過程,很多基于企業內部單一產品的改進,并不能認定為創新,創新應具有更大的普世性,其目的是為了解決行業問題、國計民生問題甚至是世界問題、歷史問題,這樣的創新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第三,創新是一個完整的,全流程、多因素的過程,要使其產生價值和回報,創新成果一定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要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第四,創新也需要交流和互助,各企業之間要形成聯動機制,形成創新合力。
“市場、團隊、大環境、產品等都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創新也是有風險的?!瘪R力輝以其90年代做汽車安全帶和制備中藥設備的親身經歷,詮釋了創新的艱辛和不易。
在創新方法大賽的進階之路上,同樣布滿了風險和艱辛,而規避這些風險,并沒有捷徑,只能腳踏實地,勇敢向前。當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區域賽正以穩健的步伐邁向下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