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霖

Anna Angolere正在馴服一只種羊。她59歲了,是8個孩子的母親,也是這個村莊的公山羊飼養員

Adwaramukuny村,50歲的Longoli Paska和她的兩只吐根堡山羊

Lokii Regina是一對9個月大的雙胞胎女兒的母親。“我母親收到了捐贈的山羊。我的雙胞胎女兒已經喝了三個月的羊奶了,她們很喜歡。能夠從我和山羊那里獲得足夠的奶水,這意味著她們將能夠茁壯成長”

三個女孩抱著一只小山羊合影

亞伯拉罕是一名動物衛生工作者,為村里提供基本的獸醫服務
埃塞俄比亞的南奧莫和烏干達的卡拉莫賈是東非最貧瘠的兩個地區——氣候和自然環境惡劣,嚴重阻礙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大多數家庭只能靠有限的谷物和野菜果腹。孩子們經常挨餓,一天只吃一頓。女性地位卑微,在家中毫無話語權,她們辛苦勞作,卻沒有屬于自己的財產,零星的消費或送孩子上學都需要向丈夫伸手要錢。
如今,一些致力于改善非洲農村落后現狀的慈善組織正努力借助毫不起眼的山羊,幫助這兩個貧困地區的婦女改善生活,給她們帶來經濟收入甚至賦予了她們更大的社會權利。
志愿者在當地組織育有年幼孩子的母親成立互助小組,每組25到30人。其中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成員每人會得到捐助的兩三只母羊。而當她們的羊群長大繁殖,會再把兩三只母羊傳遞給其他需要幫助的母親,從而形成一個互助的循環,從某種意義上實現婦女群體的共同繁榮。
本地的山羊品種能夠適應當地惡劣的氣候和環境,但由于品種和飼料質量較低,產奶量稀少。因此,“非洲農場”給兩個地區分別帶去了吐根堡山羊和波爾山羊,通過外來高產種羊與本地雌羊的結合,產出成長周期更短、奶量和肉量更豐富、又比異國品種更易飼養的山羊——而這意味著牧羊的婦女可以從山羊身上獲取更多的經濟收入,改善家庭的伙食和營養。
對這些婦女來說,幾只山羊是她們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擁有的財產。起初,當地男性對女性地位的提高持抵觸態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他們發現,健康的山羊能生產更多的小羊,提供更多的羊奶和羊肉,而羊奶給孩子提供了成長所需的基本營養。
除了改善養殖情況,志愿者還在當地培訓動物衛生工作者,指導他們提供基本的獸醫服務,如為山羊接種疫苗和除蟲,并向山羊噴灑殺蟲劑以防治寄生蟲。
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婦女實現自給自足,他們還建立了村莊存儲機制,成立了貸款協會。在這里,婦女們可在緊急情況下申請免息貸款,協會還向婦女發放小額貸款以支持其創業。這一項目對婦女的生活影響巨大。來自烏干達的賽琳娜說:“我用貸款在市中心開了一家小餐館,生意還不錯。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創業,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我丈夫很高興我成了變革的受益者,而我再也不用向他要錢買吃的了。”
1990年代,來自烏干達的比阿特麗斯也是在“山羊”的幫助下,靠著賣羊奶的收入,走進了學校,圓了讀書夢。此后她克服種種困難,努力考取獎學金,遠渡重洋奔赴美國學習。有作家根據她的故事,寫出了《比阿特麗斯的山羊》。2001年,這本書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首。2002年,她還獲邀參加了美國著名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的談話節目。
比阿特麗斯希望未來可以回到家鄉建一所學校,“或者建一所孤兒院,或者建一個農場,養許許多多的奶牛和山羊,把牛奶羊奶送給當地的孩子們,希望看到他們健康地成長。”

45歲的Ato Tukara Doide是一名動物衛生工作者,也是山羊育種合作組織的成員。她為村里的山羊和牛提供疫苗、抗蟲藥物,并在它們生病時進行注射治療。在動物疾病暴發時,主要是像她這樣的一線動物衛生工作者收集詳細的信息,包括鼠疫的跡象和癥狀,然后傳遞給上一級的工作人員進行檢查

一位村民正用手印確認他已經從村里的飼養和分配計劃中獲得了一只山羊

39歲的Dile Bokoro正將新鮮的山羊奶喂給兒子喝

Lemsui村的儲蓄和貸款協會的成員正在收集村民的儲蓄

Wro Fita Argama把她飼養的羊交給另一位婦女。一年前,她獲贈三只懷孕的山羊。每個受贈者都會把兩三只羊崽傳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婦女


38歲的Beka Bergi Gaito帶著一只山羊,搭乘摩托車前往市場售賣。她飼養了幾只羊以獲取羊奶,等它們長大繁殖后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