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軍
【摘 要】? 目的 : 探討腹腔鏡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方法 : 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1例,予以腹腔鏡術及術后化療;研究組51例,予以腹腔鏡術及醋酸甲地孕酮。比較組間差異。結果 :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8%,優于對照組的80.39%(P<0.05)。術后2年,兩組CA125水平均較術前有顯著下降(P<0.01),其中,研究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隨訪2年,研究組復發率為5.88%,低于對照組的23.53%,χ2=5.00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 腹腔鏡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有利于提升療效,減少復發。
【關鍵詞】? 腹腔鏡術;醋酸甲地孕酮;早期子宮內膜癌;化療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endometrial cancer
Hu Lijun
People's Hospital of Juye County, Heze, Shandong 2749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10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 and chemotherapy; 51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 and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08%, which was superior to 80.39%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wo years after operation, the CA125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P<0.01),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5.88%,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3.53%), χ2=5.002,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reduction of recurrence.
[Key words] Laparoscopy;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Early endometrial cancer;Chemotherapy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可見陣發性下腹痛、出血等癥狀,是一種原發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惡性腫瘤,多見于圍絕經期女性。研究指出[1],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占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20%~30%,死亡率僅次于卵巢癌和宮頸癌。在臨床上,該病治療以手術、放化療及激素療法為主,早期患者多以手術為主。其中,開腹術屬傳統手術方式,具有肯定療效,但是由于術創大、術后康復時間長等缺點,已難以匹配現代社會日益高漲的醫療服務需求,應進一步尋找更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隨著外科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腹腔鏡術已廣泛應用于子宮內膜癌治療中,與開腹術相比較,二次損傷更小、安全性更高[2]。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子宮內膜癌可分為低、中、高危三類,低危者可僅予以手術,但中、高危術后治療方式的選擇則爭議頗多。本文作者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以評估術后聯合使用醋酸甲地孕酮的價值。現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10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51例,平均年齡(50.22±3.17)歲,低危10例,中危33例,高危8例;對照組51例,平均年齡(50.17±3.30)歲, 低危9例,中危35例,高危7例。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納入標準[2]:1)均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早期子宮內膜癌;2)均符合手術指征;3)年齡在35歲以上,均無生育需求;4)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類型惡性疾病者;2)合并手術禁忌證者;3)無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腹腔鏡術及術后化療:完善術前準備及檢查,取膀胱截石位,在氣管插管全麻下,于臍上2cm處置入1cm鞘卡,建立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在左腹直肌外側緣2cm平臍部置入1cm鞘卡、麥氏點及左側相應位置分別置入0.5cm鞘卡,全面探查盆腹腔,0.9%的氯化鈉溶液沖洗并行細胞學檢查。電凝雙側卵管峽部,將后將腹膜打開,雙極電凝卵巢血管,使用超聲刀將髂內淋巴結、閉孔、腹股溝深等切除,清除腹主動脈兩側淋巴結。打開子宮直腸腹膜,將直腸往下推并電凝骶韌帶,推開輸尿管和膀胱,使陰道處于游離狀態,將宮骶韌帶和主韌帶在距離宮頸3cm處進行離斷,經陰道取出淋巴結組織、附件和子宮,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后沖洗腹腔,對陰道切口進行縫合。術后,視病理結果不同予以輔助化療。
1.2.2 研究組 予以腹腔鏡術及醋酸甲地孕酮。手術過程同上,醋酸甲地孕酮160mg/次,每日1次,持續用藥6個月。
1.3 評價標準[3]
比較組間臨床療效,標準為:1)痊愈:病檢未見癌組織及不典型增生組織,病變完全消失;2)部分緩解:可見不典型增生組織;3)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記錄手術前后腫瘤標志物(CA125)水平差異。隨訪2年,記錄兩組患者復發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s )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8%,優于對照組的80.39%,差異顯著(P<0.05)。
2.2 手術前后血清CA125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由表2可知,術前,兩組CA125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 術后2年,兩組CA125水平均較術前有顯著下降(P<0.01),其中,研究組為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2.3 復發情況比較
由表3可知,隨訪2年,研究組復發率為5.88%,低于對照組的23.53%,χ2=5.00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醫學設備、診療水平也隨之取得重大發展和完善。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在發現時均處于早期,通過手術治療可獲得良好的預后質量。而與傳統開腹術相比較,腹腔鏡子宮內膜癌手術具有一定優勢。首先,在腹腔鏡輔助下,可更好地暴露手術視野,有利于發現微小病灶、徹底清除淋巴結[4-5]。其次,腹鏡術需通過CO2建立氣腹,有利于擴大腹腔空間體積,增大各臟器之間距離,減少二次損傷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但值得重視的是,單純腹腔鏡手術僅對早期低危具有良好效果,而對早期中危、高危患者缺乏有效保障,仍存在并發癥多、復發率高等問題。因此,應在腹腔鏡手術基礎上加用其他輔助治療方法。在傳統治療過程中,常根據患者病理結果予以適量化療,但是效果欠佳,既無法有效降低復發率,又會加重患者胃腸負擔,不利于臨床實施。而相關研究指出[6],子宮內膜癌發生與體內激素水平異常存在一定關聯。因此,可考慮在術后加用激素類藥物,以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表現。醋酸甲地孕酮是一種天然孕激素的人工合成衍生物,可調節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以達到抑制雌性激素分泌的效果,從而阻止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張慧芳等[7]研究指出,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可有效抑制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療效有效率高達91.17%。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8%,優于對照組的80.39%,差異顯著(P<0.05)。 提示研究組臨床療效更好,這可能與聯合療法可發揮協同作用有關。另一組數據顯示,術后2年, 兩組CA125水平均較術前有顯著下降(P<0.01),其中,研究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提示研究組術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更低,這可能與激素療法可有效抑制病理改變、阻止癌癥細胞發生有關。最后一組數據顯示,隨訪2年,研究組復發率為5.88%,低于對照組的23.53%,χ2=5.00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研究組復發 率更低,這可能與聯合療法療效更好、腫瘤細胞抑制更好等因素相關。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腹腔鏡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可有效提升患者臨床療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進一步減少復發例數,有利于預后質量提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柳書勤,殷敏敏.醋酸甲地孕酮聯合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9,(05):39-40.
[2] 胡春艷,田燕妮,劉晨,等.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孕激素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保持生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J].醫學綜述,2016,22(10):1981-1983.
[3] 江娟,鄭超群,鐘肇梅,等.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口服孕激素及宮內放置LNG-IUS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2):49-50.
[4] 王妨妨,林俊,于愛軍,等.保留生育功能的宮腔鏡手術聯合孕激素治療Ⅰa期子宮內膜癌9例臨床分析[J].浙江醫學,2017,(22):2029-2031.
[5] 鄧澤文,趙祎琪,曾璽,等.宮腔鏡聯合孕激素治療年輕患者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05):366-369.
[6] 左艷輝.子宮內膜癌術后醋酸甲地孕酮輔助化療對改善患者食欲和體質量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5):89-90.
[7] 張慧芳,李婷,劉文博,等.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在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應用與效果[J].實用癌癥雜志,2019,34(09):1458-1461.